第55章 筹建拍摄班底(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华娱2004,我要当导演》最新章节。
开拍之前,很多镜头画面就已经导演的脑子里呈现出来。
包括空间设计,画面构图,演员的走位等等。
另外,对于如何运镜,导演也要提前做好大致考量。
跟镜头、移镜头、正反打镜头、过肩镜头、推镜头、拉镜头……不同的运镜方式,传递出来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工作虽然是摄影师的本职,但导演也得懂行才行。
懂得运镜方式的不同,才清楚通过怎样的镜头转换,能达到自我创作意识的表达效果。
导演将自己想要的效果清晰地告诉摄像师。
阐述的越清晰,摄影师的工作思路越明了,拍摄越顺利。
导演的头脑中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其他工作人员领会意图后,才能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好的摄影师和灯光等工作人员,并不是对导演意图进行机械的复制。
他们要在完成导演要求的框架内,用专业能力表达出自我意识。
导演是电影的创作者,同样摄影师也是。
合格的摄影师根据导演的要求,设计并实施摄影方案,确保画面符合影片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优秀的摄影师通过镜头语言传达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意识,塑造影片的视觉风格。
一部电影的好坏,与每一个主创人员都有关系。
就像上次在柏林电影节上,顾常维亲自捧场《心迷宫》的首映。
在观影的同时,他就能够画面中找到摄影运镜存在的不足。
如果当时的摄影师是他,《心迷宫》的成片质量还能有所提升。
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依靠导演天马行空的才华来完成。
但一部经典的影片,需要整个主创阵容一起打造。
而且,成本越小的电影,导演的自我表达意识越强烈。
大制作的影片,通常都杂糅着其他主创人员的艺术再创作。
圈内的那些顶级导演,都有着一个较为固定的班底。
多年的合作,形成了极高的默契。
导演通过固定的主创班底,控制剧组,按照自己的意图运行下去。
没有固定班底的话,凭导演自己想要掌控上百人的剧组,太难了。
老谋子要没有自己的固定班底,撑不起《英雄》这么大的项目。
当年的陈诗人,能够创作出《霸王别姬》这种永恒的经典。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剧组集合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一批电影人。
编剧是芦伟、李碧化,摄影是顾常维和赵发泉,执行导演张近战,配乐赵记屏,录音陶敬……
这些主创人员,在各自领域内都是顶级大师。
有了这样的拍摄班底,才能铸造永恒的经典作品。
上次在拍摄心迷宫的时候,由于资金压力,陈锋对主创阵容的要求压缩到了最低。
现在手里有了三千万,必须得好好地浪一把。
大部分导演都这样,如果没有投资方的约束,会尽情地撒钱将一个个灵感变成镜头画面。
陈锋自然也不例外。
这部戏,要找就找最好的主创人员。
钱有的是,只要能把人请过来。
这种事情凭他自己,还真不好办。
没点交情,就算给的报酬丰厚,也不一定能把人请来。
尤其是那些专业大咖,人家本来也不缺活儿。
所以,这件事还得找田老师帮忙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