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从江苏泰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院士之路》最新章节。

院士出生地

李德毅院士,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

泰县即现在的泰州市姜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

泰县东邻海安市,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

泰县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这里属吴,战国时属越、楚,秦时属东海郡。

汉武帝元狩六年置海陵县,泰县为其属地。

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海陵县为吴陵县,南唐升元元年升为泰州,泰县一直隶属其中。

两宋时期,这里一直为泰州属县。

元代,海陵县先后隶泰州路、泰州。明洪武元年,海陵县并入泰州。

清雍正二年,泰州遂为散州,乾隆三十三年,析泰州东北境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泰州改称泰县。

民国29年,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县治先在海安镇,民国38年5月迁至姜堰镇西郊。

新中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分治,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7月,撤县设立县级姜堰市。1996年隶属于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2012年12月,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

泰县人文底蕴深厚,溱潼会船是泰县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后在溱潼湖畔,来自苏中、苏北的近千船只与上万船民汇聚,演社戏、舞龙、扭秧歌,热闹非凡。

泰县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溱潼古镇的古民居,建筑风格融合了江淮地区的特色,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泰县名人辈出,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明体达用”之学的创始人胡瑗,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哲学家王艮,创立了“泰州学派”,其思想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平民精神,对当时及后世的哲学、政治、文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出生地解码

江苏泰县(现泰州市姜堰区)对李德毅院士的成长和成就有着深远影响。

李德毅院士出生于溱潼古镇的一个名门望族,李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家风。

其曾祖父于1890年亲笔手书的80字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悬挂于溱潼古镇院士旧居厅堂上。

家训强调“诗礼传家,德才报国”,这种家风涵养了好学风,激励着李德毅院士从小树立爱国情怀,勤奋学习,为他日后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和奉献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泰县溱潼自古以来崇文重教,历史上有历代进士举人100多名,当代名人志士600多名。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李德毅院士自幼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对知识和学术有着崇敬之心,激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追求。

泰州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整合拓展科学教育资源,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

尽管李德毅院士中学时期在沭阳县高级中学学习,但家乡良好的教育传统和资源,为他的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保障,有助于他在学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士求学之路

1962年9月,李德毅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967年7月毕业。

1980年10月,李德毅赴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5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李德毅院士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影响。

李德毅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学习,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基础。

课程学习使他掌握了电路原理、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基础知识,为日后在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例如,他后来在军事电子系统工程中解决诸多关键问题,都离不开在无线电工程专业所积累的知识。

学校的学术氛围与教学方式培养了他严谨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的无线电工程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论模型,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这种思维方式贯穿于他日后的科研工作中。

李德毅在南京工学院,师从我国着名电子信息科学家何振亚,名师的言传身教和学术引领对他影响深远。

何振亚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学术成就,为李德毅树立了学术榜样,引导他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入探索。

李德毅在英国爱丁堡赫瑞 - 瓦特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接触到了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当时西方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爱丁堡赫瑞 - 瓦特大学的学术资源丰富,让他有机会参与到国际前沿的科研项目中,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他了解到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他回国后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国际视角。

博士阶段的学习注重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

他需要独立开展研究,从选题、设计研究方案到实施和撰写论文。

这一系列过程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

在英国的学习让他能够熟练运用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工具,为日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在英国的学习使李德毅在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深入研究了关系数据模型、谓词演算等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研究中,证明了关系代数运算与逻辑推理中符号问题求解的对等性,为后来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1984年9月起,李德毅在总参某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副所长、副主任。

1999年,李德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李德毅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2016年5月19日,李德毅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李德毅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当选院士有着重要影响。

李德毅在总参某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参与到军事电子系统工程等实际项目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