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千里马与劣马(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锤打水浒》最新章节。
不过出于此番大家伙聚集起来的因由考虑,陈通和李孝忠并没有直接出任带头大哥,而是重新让王禀做了明面上的领头人。
当然私下里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陈通、李孝忠、吴玠所组成的三人决策小组。
顺便说一句,保留三人决策也是陈通提的建议。
用陈通的话来说:虽有智者,一人千虑,难免有失;又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今我等三人皆智,若能联手虑事,必能无所漏也。
当然,这与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传统智者的主流期待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时候,人们更推崇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超级智者。
如吕公望、张良、诸葛武侯等一般,一个锦囊妙计就能扭转乾坤。
这在大宋历朝皇帝和臣僚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像真宗之于寇准,仁宗之于范仲淹,神宗之于王安石,高太后之于司马光,他们总是寄希望于能有一个诸葛武侯一般的天纵之臣出现,彻底洗涮这个时代的各种沉疴和弊病。
而一旦帝王们期望的“柱石之臣”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样子,他们便抛之若弃履。
陈通在父亲所赐予的幻境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他学会的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一条真理,就是要相信群体的智慧,更确切的说是群众的智慧。
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这也是司命府一直以来恃之对抗邪魔的信条。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所谓群众的智慧,并不是指一定要相信多数人。
还是归咎到那一句话,愚者千虑。
当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有一千个人对此发表了一千种应对办法,里面必然会有一两种是妥当的,你要做的就是将对的那个找出来,也就是所谓的“一得”。
又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所谓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吗?
你这是要我做伯乐啊!
我要有那个眼光,麾下早就千里马成群了。
实际上当伯乐需要的并不是眼光,而是态度和方法。
千里马出现的时候,马群里的大多数劣马都会有所反应。
“一得”真正出现时,也必然会被大多数“愚者”所认可。
而所谓伯乐,只需要沉下身子到马群(群众)里去,多做些实际调查,就必然会发现千里马的存在。
而最有趣的一点是,对于“人”这个群体来说,很多时候千里马与劣马之间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对于一件事情,你是千里马,但是换到另一件不同领域的事情上,你就变成了劣马。
只不过很多时候,某些人不能适应这种千里马与劣马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