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千里马与劣马(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锤打水浒》最新章节。
十八好汉中除了史进,其他人要么直接来自大宋军队,要么就是军将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要么就是本身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如巩州李孝忠一伙儿。
故而他等虽也拥有强者为尊的特性,但是并不似江湖草莽一般只认武力。
在他们看来真正强大的首领,不一定要求武力卓绝盖压当世,但一定要是那种可以带领大家走向胜利的指引者和决断者,说白了就是要将帅之才。
而对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探讨,正是众人对将帅之才的初步筛选。
顺便说一个令某些存在惊悚的恐怖现实。
我们都知道华夏人,尤其是华夏男人,不管是底层的草根屁民,还是高高在上的权贵富豪,大家聚集到闲聊时都喜欢纵论国家大事,内外时政,且都滔滔不绝,尤其越是底层男人越喜欢聊这些东西。
某些别有心思的蠢货讽刺说,这些屁民拿着三千块的月薪,却操着国家元首的心。
实际上真要深度剖析国人的这一习性,所得出的结论对某些人来说绝对让他们心惊胆战。
此习性却是我们华夏文明和人民几千年延续传承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生态本能。
你以为他们是在操心国家大事,实际上他们潜意识中是在筛选自己圈子里的领头羊。
如果一个人在讨论这些时政时,所阐发的言论能让所有的朋友甚至初识者心服口服,那么当他的朋友们遇到事儿的时候,他的意见一定是最能让人重视且认可的那一个。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危机的时候,能让大家一致认可的领头人,绝对不是拳头最硬,最能打的那一个,而是在平时的言谈讨论和生活举止中最令人信服的那一个。
你有看透时事的眼光,又能以身作则,品行令人敬佩,谁个不心悦诚服?
而这就是所谓的群众威望。
所以,当你看到底层人在那里激烈的讨论国家大事,请不要无知的嘲笑他们,那是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选拔带头人。
如果有一天这个带头人真的产生了,那也就意味着底层人民站起来搞事的时候到了。
话归原处。
要说这十八好汉聚渭州,内中将帅之才的含金量那绝对是杠杠的。
且不说李孝忠,吴氏兄弟这三个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真正帅才,只说有家学渊源的,以及有理论和实践的,在场的大部分人都能说出点真知灼见来。
有一句话叫做,理越辩越明。
众人之间的探讨论道,不仅仅是对各自才能的展示,更是相互学习、促进、成长的过程,或许有些人能够凭借着提前的学习以及经验传承风光一时,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先发的优势却就会逐渐丧失,最后拼的却还是各人的学习能力、智慧、天赋才情等等。
比如种浩、种浤两个,因为家学渊源,又有些实践经历,起步就比别个高出许多,奈何二人天赋才情有限,只能算是中人之姿,很快就在接下来的军事纵论中败下阵来,成为了最先出局的首领竞争者,未来他们在十八好汉中的话语权怕是最低不过。
随后被淘汰的是姚仲、贾何、赵成等几个,他们在军事才能方面基本上都有些实践的有经验者,且在别个论道过程中也有些长进,奈何随着其他人论述内容的深化,渐渐就跟不上趟了。
而之后的折可存、种彦崇、吕圆登、鲁达、阎平、翟进、王禀等虽然也算是有些天赋,但最后也因为才情不足,最终只能作得看客。
李孝忠、陈通,吴玠,这三人的能力和对事物见解的敏锐性,明显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而吴璘虽然年幼识浅,但在听得数天的辩论后,却也吸收消化了不少东西,在很多争论中更提炼出了些独属于自己的见解,其所思所言虽尚显稚嫩,但已显露出非同常人的灵性。
吴玠有大略,又能沉稳识微,可谓方面之才。
但相比之下,陈通和李孝忠的表现却更胜他一筹。
毫无疑问,十八好汉此番走华州,话语权最终还要落到陈通和李孝忠身上,因为他两个的领导才能更令人信服,其次为吴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