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建国初念(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帝国末日》最新章节。

吕布惺忪着眼睛迷茫地抬头望着蒲霜,难为地露出一丝蔑笑:“你在念念叨叨、嘟嘟囔囔个啥?”

“我……”蒲霜差点爆粗口,忍住了,却有些委屈:“这不明摆着是诗吗?”

听蒲霜提到诗,吕布悄悄振作了精神:“无乐何以为诗?”

啊?!

蒲霜显然被惊到了,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诗歌诗歌,既是诗也是歌。他恍然间也想起现在是三国时期,继承的都是汉代文化,而汉代的诗歌通常被称为乐府。乐府的特点通俗来说就是长而无韵,如曹操的《短歌行》。

有些尴尬,但蒲霜并不认怂,强硬回答说:“《尧典》云:诗言志!何必附乐?”

吕布终于笑了起来:“你怎么不说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蒲霜汗颜,他明白吕布这段话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的志向和情感的,歌则是用来延长这种情感的表达,声音的高低要依照这种延长的情感,而音律则是用来调和声音的。

说到底,诗终究还是需要用来歌唱的。

诗歌的发展一直在经历着演变,从《诗经》演变成汉代的乐府,乐府演变成唐诗,唐诗演变成宋词,宋词演变成元曲……在相当长的历史中,诗歌的确是用来歌唱的,但后来渐渐就不再歌唱而变成了吟诵。

想了很久,蒲霜终究也答不上吕布,只好岔开话题:“单说‘诗言志’,你觉得我这诗如何?”

吕布又垂下头来,怅然说道:“头两句是在嘲笑我么?”

蒲霜本没有此意,但他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后两句才是重点。”

吕布皱着眉头思索:“箕子建朝鲜,周武王灭商后,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一部分商朝遗民北迁,于辽东立国,号朝鲜。可这阿知是谁,扶桑何地,我就不知道了。”

这算是扳回了一局,令蒲霜有些得意了。

他说:“此人姓刘,并非泛泛之辈,乃献帝四世孙。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预料天下将要大乱,为了避祸,决定全家迁移到日本,就是扶桑,也就是孙权遣使册封的倭奴国。抵达日本后,刘阿知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后又被封阿知王,其后世子孙更是深远影响着日本千余年国运。”

蒲霜说得热闹,吕布却冷冷问道:“与我何干?”

这话噎得蒲霜差点背过气,干咳了几声,有些恨铁不成钢地指着吕布说道:“你这三国第一武将的名声是保住了,但三国第一蠢猪的毁誉也是坐实了。国虽亡了,可江山还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国号,换了个皇帝,天下还是原来的天下,百姓还是原来的百姓。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吕布嘴角有些抽搐,却还是不明白蒲霜想表达什么。

蒲霜终于坐不住了,直言道:“你是我们这群人中除我之外唯一见过真正民主共和国家的人,知道那样的国家是民富国强的,百姓是安居乐业的。没有皇帝的国家,才是百姓最为需要的国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建一个这样的理想国?”

听了这番话,吕布猛然惊醒,原来蒲霜是想建国。

这简直就像是痴人说梦一样。

吕布哑然失笑:“我说主公,你当真没有发烧在胡言乱语吧?就凭这弹丸之地的骑虎山和屈指可数的山贼,你就想原地建国?怕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吧?”

蒲霜彻底没脾气了,但也不怪吕布,他若是有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也不至于在三国开场之前就被淘汰出局了。

“这叫目标,叫行动指南,也叫战略!”

算了,很愚钝的人还得用最直接的说话方式。

蒲霜说:“就算魏军不来剿灭我们,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在这里当山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