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倚门嗅梅对镜添愁》最新章节。
而,他们的婚姻并非如世人所想象的那般圆满和谐。王子与公主的结合,终究也要直面生活的琐碎。更何况此时正值北宋末年,金人铁蹄步步紧逼汴京,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堂之上,内斗依旧如火如荼,时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如走马灯一般。新旧两党争斗不休,一方得势便即刻清算政敌,制度废立与人事任免全然以新旧两党的站位为准则。政争愈演愈烈,打击范围逐渐扩大至「党人」的亲属。新婚燕尔的李清照,仅因父亲李格非名列「党人」,便被迫无奈地离开京城。
重阳佳节,京城郊外的别院中,一片寂静。秋风无情地穿梭在庭院里,吹得那几株菊花枝叶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纤细的花瓣在风中颤抖着,似是在为这清冷的秋日而悲泣。
李清照静静地独坐在窗前,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那渐渐被阴霾笼罩的天空。薄雾如轻纱般缓缓弥漫开来,将整个世界都包裹在一片朦胧之中,仿佛要将她与外界隔绝开来。她那原本明亮的眼眸中,此刻透露出深深的忧愁与迷茫,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往昔那些美好的时光。
曾几何时,在京城的家中,她时常与父亲李格非围坐在一起,一同探讨诗词歌赋。父亲渊博的学识和对文学的热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的文学之路。在那温馨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父女俩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时而为一句精妙的诗词而赞叹,时而又因对文学观点的不同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那争论中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对知识的渴望。那些日子,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命运的车轮却无情地碾碎了这一切。元祐党人事件的风波,如汹涌的洪水般席卷而来,瞬间将她的生活冲得七零八落。父亲因受牵连,被罢职并遣离京城,她也不得不跟随父亲,离开那熟悉的京城,来到这郊外的别院暂居。
想起离京那日,天空也是这般阴沉得让人窒息。她站在马车旁,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那高大的城墙、热闹的街巷、熟悉的朋友和亲人,都渐渐在视线中模糊。曾经繁华热闹的京城,如今却成了她心中遥不可及的伤痛。在这别院之中,每一处角落都似乎弥漫着孤独的气息。那破旧的门窗、简陋的家具,无不诉说着生活的变故。
房间里,瑞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缓缓燃烧,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如丝丝缕缕的愁绪,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却怎么也带不走她心中的忧愁。那淡淡的香气,曾经是她喜爱的味道,如今却让她更加思念往昔的时光。以往,她会与父亲在书房中,伴着这瑞脑香的气息,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感受着知识的魅力和家庭的温暖。可如今,只有她独自一人,面对这空荡的房间和无尽的思念。她坐在桌前,手托着腮,眼神空洞地看着那缓缓飘动的青烟,心中的痛苦如潮水般涌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夜晚,她躺在玉枕之上,只觉那凉意透过纱帐,一点点地渗进肌肤,直至心底。这凉意不仅来自夜晚的寒冷,更来自她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家人在京城共度重阳的画面。那时的他们,会一起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的美景,感受着秋风的吹拂。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父亲会吟诵着那些关于重阳的诗句,母亲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们。而如今,只有她孤身一人,在这寂静的夜晚,承受着思念的煎熬。她望着那透过窗户洒进来的清冷月光,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浸湿了枕头。
半夜时分,她实在无法忍受心中的烦闷,起身来到窗前。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洒在她的身上,却无法温暖她冰冷的心。她想起了远方的丈夫赵明诚,不知他此刻在何处,是否也在思念着自己。他们新婚不久,便被迫分离,这份相思之苦,让她的心中更加愁苦。她双手抱在胸前,微微颤抖着,仿佛在这寒冷的夜晚寻找一丝温暖。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次日黄昏,她独自一人来到东篱下,手持酒杯,缓缓饮酒。菊花的香气萦绕在她的衣袖间,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阴霾。她看着那盛开的菊花,金黄的花瓣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艳丽,然而她却无心欣赏。以往,她会与父亲一起品评菊花的高洁,与丈夫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可现在,父亲远在他乡,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丈夫也不在身边,她只能对着这菊花,默默地倾诉着自己的思念与忧愁。她轻轻地抿了一口酒,那辛辣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却比不上心中的苦涩。
瑟瑟秋风,宛如无情的使者,肆意地拂过庭院。满园的菊花在它的侵袭下,纷纷扬扬地洒落了一地的花瓣,似是在向这萧索的秋日诉说着它们的无奈。李清照,这位才情出众却又命运多舛的女子,身着一袭淡雅的衣裳,在秋风中显得那般柔弱而孤独。她缓缓地蹲下身子,动作轻盈得如同飘落的花瓣。她那修长而白皙的手指,微微颤抖着伸出,拾起一片花瓣,仿佛拾起了一份沉甸甸的心事。那花瓣静静地躺在她的掌心,宛如一个沉睡的精灵。花瓣上还残留着些许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恰似她眼中闪烁的泪光,盈盈欲滴,透着无尽的哀伤与忧愁。
她久久地凝视着这片花瓣,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曾经,这些菊花在她眼中是秋日里最绚烂的风景,是她可以寄托情思的美好象征。她曾在菊花前与父亲吟诗对句,感受着亲情的温暖与文学的魅力;也曾与丈夫漫步花间,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甜蜜。可如今,在这离京后的落寞时光里,菊花也仿佛染上了她的哀愁,变得黯然失色。她长叹一声,那声叹息犹如深秋的寒风,穿透了寂静的庭院,饱含着无尽的无奈与愁苦。这叹息声中,有对父亲遭遇的痛心,有对丈夫离别的思念,更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随后,她轻轻地将花瓣吹落,那花瓣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随风飘去。她的目光追随着花瓣,眼神中充满了眷恋与不舍,仿佛这片花瓣带走了她心中的一丝希望。而她心中的愁苦,却如这秋风中的菊花,愈发浓烈,弥漫在她的整个身心,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深知,自己已然陷入了这变幻无常的政争深渊之中。朝廷的争斗就像是一场诡异的闹剧,时急时缓,毫无规律可言。其情形既像是被人肆意荡来荡去的秋千,令人头晕目眩,迷失方向;又酷似儿童玩的翘翘板,这边刚刚被压得很低,那边瞬间就翘得老高。而她,就被困在这跷跷板的两端之间,进退维谷,痛苦不堪。
板子的一端,是她的生身之父李格非。父亲,那个在她的生命中如明灯般照亮她前行道路的人,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与教导,引领她走进了文学的神圣殿堂。曾经,他们在温暖的书房中,共同探讨诗词的奥秘,分享着对生活的感悟。父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充满了对她的疼爱与期许。可如今,父亲因元祐党人事件受到牵连,被罢职遣离京城,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她怎能不心痛如绞?怎能不日夜牵挂?每一个夜晚,她都会在梦中与父亲相见,可醒来后,却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无尽的思念。
或许正是有感于这种政治上的翘翘板运动,大约在崇宁三、四年间(公元 1104—1105年),李清照写了一首题目一作《七夕》的《行香子》词:
革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搓来,浮搓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寸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高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她看着父亲因党争牵连而被迫离去,心中的痛如同刀绞。那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变得支离破碎。她渴望能有一个两全之法,既能保全父亲,又能维护与丈夫的深厚感情。她努力地尝试着,用她微弱的力量去抗争这命运的不公。她向翁舅求情,希望他能看在亲情的份上,放过父亲。可在那复杂的朝廷局势下,她的努力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离去,自己独自留在这郊外的别院中,承受着思念与愁苦的双重折磨。
每一个夜晚,她都在回忆中度过。那些与父亲相处的时光,他的教诲,他的关爱,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而与赵明诚新婚时的点点滴滴,也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他们一起赏诗作画,一起探讨金石古玩,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可如今,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
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深渊,找不到出路。朝廷的争斗就像那秋风中的狂风,吹得人心惶惶。她如同那随着秋风中蟋蟀鸣声纷纷飘落的桐叶,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党争的株连,让她和赵明诚这对恩爱夫妻变成了长年分离的人间牛郎织女,彼此间阻隔重重,难以「相逢」。
在「人间」,翁舅的权势让她感到失望和寒心。他在朝廷中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她的生活。她看着他在政治的舞台上争斗,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而在「天上」,那至高无上的天帝,就如同这现实中的权力象征,将牛郎织女分隔两岸,让他们坐困愁城。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被困在这命运的牢笼中,无法挣脱。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这词句,正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天宫中关锁千重,而人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她的命运被朝廷的争斗所左右,争斗加剧时,她就与娘家人一起遭殃;局势稍缓时,她仿佛看到了回到赵相府的希望。可即便回到京城,她与赵明诚之间,也似乎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他们无法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这其中的缘由,她不敢深想。在这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纳妾盛行的宋代,她怎能奢望赵明诚会像天上的牛郎那样,永远保持着对她的如初婚之爱呢?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三句词,恰似她内心的呐喊。自然界的天气变化,如同朝廷的风云变幻,让人捉摸不透。「七夕」期间,那一会儿雨一会儿晴的天气,就像她新婚之后所处的崇宁年间的政治局势。崇宁四年暮春,赵挺之的仕途起伏,一会儿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一会儿又引疾乞罢。而到了崇宁五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又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时毁《元祐党人碑》,解除党人一切之禁。这对她家来说,像是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可她的内心,却依然无法平静。这些政治的风云变幻,让她的生活也随之起伏不定。她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陷入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