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下海(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海孤帆首部曲稚梦成真》最新章节。
坐在下一张桌子的人,用广东话问我一些大致相同的问题。我才开口,他也在纸上也画了几笔,并打发我去找第三个人。这人讲话是我家乡青岛的口音,我们聊了好一会儿。接着,他要我去下一张桌子。这个人用普通话问我:「你还会讲那些方言?」
「我也上过广西和四川的学校。」
「我希望所有来应征的人,都能像你一样会讲各地方言。」他咯咯笑着在纸上涂写了些东西说:「你被雇用了。」
我看了一眼他写的是个数字30,下面是其他面试者打的勾。
「请问我的职务是什么?」
「渔船上的口译员。」
「这数字代表什么?」我问。
「计算月薪的基数。通货膨胀这么严重,我们的货币很难保值。」
这时,我瞥见我前那个人手里的那张纸上的数字是120。出于好奇,我问:「为什么那个人的纸上有不同的数字?他的职务是什么?」
「跟你一样,渔船上的口译员。」
「为什么他有不同的薪资基数?」
「他上过圣约翰大学。」
「可是他的纸上只有一个勾勾啊。他会讲那一种方言?」
「上海话。虽然我们有这么多船,但每一条船上的渔夫都说相同的方言,所以口译员只要会一种方言就够了。」
「我也会讲上海话。」
「一个人上大学,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这算什么理由?
其实,钱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我对它的价值也没什么概念。我对贫富的理解是看一个人拥有什么,而我总是应有尽有,所没有的是金钱不能买到的。所以只要船上有那些肉和蛋糕可以吃,我又何必在乎30或120?但,我仍然感到受伤。这不公平。难道妈妈要我上大学,就是为了可以得到这样的优待?
当天晚上见到妈时,我告诉她:我不要上大学了。
「为什么?」
「我要向他们证明,我会做得比『那张纸』所能指引我的更好。」
「他们是谁?」
「办公室里的那些人。」
「什么纸?」
「大学文凭。」
「别管那些人对你说了什么,你不是为别人而活。你要考虑的是什么才是对你好的。」
「我想,能向我自己证明这一点就是好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不管你到那里都需要那张文凭。你没有高中毕业证书,就进不了大学。这一次,交大校长的太太刚好是我以前的学生。你这一生中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
「爸爸跟我说过,如果社会上有什么我不喜欢的,就去改变它。」
「你该不会只为了那张纸就去搞革命吧?那么你对美国人拿的工资,又有什么看法?」
「什么美国人的工资?」
「等着瞧吧!我打赌,美国渔夫的工资准是你的百倍。难道你要把他们赶走吗?」
「我们不是应该那么做吗?」
「除非你能做到他们所做的,像建造出那么精良的渔船。这就是你需要上大学的原因。」
妈的一番话让我感到羞愧。难道西方的白种人,头脑真的比我们有色人种要灵光?在我同辈的人中,有些心生自卑感,有些仇视西方人,有些想变英国人或美国人,有些想要模仿他们。
「我想,我只能忍受这种不公平。」
「好吧,你已经20岁了,应该知道自己想过什么生活。」
「你是说,你同意了?」
「只要你答应我不在手臂上刺青。」
「刺青跟当渔夫有什么关系?」
「你没注意到水手臂膀上的刺青吗?连卡通里的大力水手[4]的胳膊上都有。丑死了!不管将来谁会是你的妻子,一定要为她保持一个干净的身体。」
「我又不打算跟谁结婚。」
「你只要记住我说的话。」
「什么意思?」
「日本军人用刺刀强迫我们的女人当妓女,美国船员用他们的美元和丝袜,公然把我们的街道变成妓院。看看我们的滨海区,到处都有酒醉的水手,用臂膀搂着两三个女郎。」
「妈,别担心,」我说:「我才没时间去干这些蠢事。」
「那就去吧!总要有人来养活我们的同胞,那为什么不是你?」
这听起来不像中国人。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企图阻止儿女从事体力劳动,但妈妈却非常务实。这使我想起当初只因我哥参加学校的交响乐团,我也要求要学小提琴。「你的手指太短,」妈对我说:「既不适合拉小提琴,也不适合弹钢琴。你有一双工人的手,适合体力劳动。」
[1]馬歇爾計畫(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畫(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戰後美國對受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畫,對歐洲國家的發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期類似的經濟援助在韓戰後,也在第一島鏈與第三世界國家實施,受援範圍大部分是今日美國的盟邦。該計畫因時任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而得名。事實上,真正提出和策劃的是美國國務院的眾多官員,特別是威廉·克萊頓和喬治·肯南。
[2]菲奧雷洛·亨利·拉瓜迪亞(Fiorello Henry La Guardia,1882.12-1947.9),義大利裔美國人、共和黨黨員,曾任美國眾議員、紐約市市長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總幹事(1946年)。拉瓜迪亞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新政」的強力支持者,因成功領導紐約市從大蕭條中復甦而聞名。紐約三大機場之一的拉瓜迪亞機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3] K-口糧是一種單兵軍用口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美國陸軍引入。完整的一份包裝在三個獨立的盒子中,分為早餐、午餐、晚餐,可滿足一名普通士兵一天的消耗。但早期的K-口糧只配發給空降兵、坦克部隊、摩托化部隊等機動部隊,供機動部隊作為臨時性的食物。
[4]卜派即大力水手,是美國的漫畫人物, 1929年出現於美國的連環漫畫《Thimble Theatre》,創作人是伊利諾州徹斯特鎮的連環漫畫家E·C·西格。大力水手漫畫甫一問世即大受歡迎,甚至在當地出現食用菠菜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