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44(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最新章节。
西汉末叶到东汉末的社会政治状况:从西汉中叶开始,农业生产在社会比较安定的局面下,得到了提高,但是地主豪强的土地兼并也随之加剧。
到元帝刘奭时,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上层豪强和下层豪强之间,争夺土地的矛盾已达到了很紧张的阶段。政治上呈现出混乱的现象。
成帝刘骜时,有些地方的农民和铁官徒(炼铁的官奴)开始发动了武装起义。外戚王莽掌握政权,废汉帝自立,称为新朝。
王莽作出了一些政治改革,但实质上不过是欺骗农民,结果爆发了赤眉、铜马等农民大起义。汉宗室刘秀领导一部分人,参加农民起义军,在共同推翻王莽统治之后,又消灭了赤眉军等,建立起了东汉王朝。
东汉初期,在农民大起义之后,阶级矛盾暂时缓和,数十年间人民得到一些休养生息。但是从和帝刘肇时开始,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递相把持朝政,冲突不已,政治很黑暗。
皇帝的权力逐渐转移到官僚集团手里。顺帝刘保时,举“敦朴之士”;质帝刘缵时,太学生增至三万余人,“敦朴之士”和太学生中,有的和官僚集团都有某种关系,这些促进了官僚集团地位的提高和势力的增长。
太学生、官僚集团和外戚集团一起,攻讦宦官,但是遭到宦官很大的打击,前后发生两次“党锢之祸”,官僚集团中一些耿直人物和名士被杀或遭囚禁。
东汉末年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和政治极端混乱的情况下,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被地主豪强武装镇压下去,随着就是豪强割据,东汉因之灭亡。
在科学技术方面,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对战国时代制造出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之后历朝历代都有改进和提高。
浑象,又称天体仪,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用它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
最早的浑象是西汉耿寿昌制造的,有明确记载的浑象,当属东汉张衡制造的水运浑象,张衡还在水运浑象上安装了一套传动装置,利用相当稳定的漏刻的水,推动铜球均匀地绕金属轴转动。
浑仪和浑象这两种天文仪器的制造和改进,标志着天文历法的不断进步,为历法的改进创造了技术条件。
《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物候学专着,也是最早的历书,即夏代的历法。《夏小正》中的历法就是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农历(阴历),阴历就是在夏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最早编写《夏小正》的是西汉人戴德。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东汉末年的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被后人称为“医圣”。
张仲景早年在名医扁鹊的影响下,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为师,尽得真传。汉灵帝时,出任长沙太守,但却淡泊名利和权势,常在大堂上为百姓诊病,号称“坐堂”,一直沿用至今。
东汉末年,时局纷乱,瘟疫流行,死难众多。张仲景辞官行医,悬壶济世,博采众长,勤求古训,不但救治了许多病难,还尽毕生心血着书。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成为我国首部临床治疗学专着,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该书中,张仲景创造了世界医学史的三个第一:
第一次记载了人工呼吸;
第一次记载了药物灌肠;
第一次记载了胆道蛔虫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成为我国历代医家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的重要典籍,并远播各国,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
医圣张仲景和他创立的学术思想,现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也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景仰!
再应提及的是汉代的中常侍蔡伦(约公元50~118年)于公元105年,撰写了第一部记录中国造纸术的着作。他在该书中描述了用碎布片和树皮等材料造纸的过程。这些技术可能早在一百年以前就出现了。
之后中国的造纸技术逐渐传到世界各国,应用到了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