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最新章节。
之后,有许多人收集和研究甲骨文,并对殷墟墓葬的甲骨进行了多次发掘。至今,我国国内已收藏甲骨共9万余片,分散在24个省、市,39个城市。
1979年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宜任总编辑的巨着《甲骨文合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共选收了4万多片有价值的甲骨,进行分析研究。
“甲骨学”现已成为大学的一个专业,一门新兴学科,每年都有学生学习这门专业,研究有关甲骨文的知识和识别技能。
“甲骨学”并已成为国际性的一门学问,英、美、日、法、加拿大等国,都有一批甲骨专家,出版了有关甲骨和殷商史的专着。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印刷体、电脑体等几个阶段。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商朝早期开始出现,至西周发展起来,直到秦灭六国,延续了约1200多年。
金文共有3722个单字,已识别其中2420个字。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很相近,属于同一种字形。
金文的主要内容是颂扬祖先和王侯们的功绩,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文字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结构和形体趋向简化,各诸侯国不相统一,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为小篆。
之后小篆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到汉朝时,隶书成为了全国的正式书写体,汉碑就是用隶书刻写成的。
隶书后来演变成草书,是隶书的一种快写体。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东汉末年又出现了行书,与楷书属于同一个支派。
楷书、行书和草书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书籍和电脑的普及,又兴起了各种印刷体和电脑体字形。
中国字还有6种构造和使用条例,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简称“六书”。
学习和研究中国字还涉及汉语的语音问题和古文的释义问题,对汉语语音问题的研究形成了“音韵学”,将汉字的音节分为声和韵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拼音字母。
对古文释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训诂学”,即用通行的语言解释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
汉语有四种声调,即“四声”,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中文还有文言文与白话文之分,文言文是指古代的正宗书面语言,白话文是指照直记录日常口头语言的文字。现代汉语中,青涩难懂的文言文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文的另一个问题是标点符号,它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停顿、语气和词语性质的符号,是对文字记录语言起辅助作用的符号,是用文字书写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1920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分号;、引号“”、补充号:、问号?、感叹号!、连接号——、加注号()、名号、省略号······、顿号、。共12种,一直沿用至今。
汉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拼音问题,即“汉语拼音”——“按照普通话的发音规律,把声母、韵母连续拼合在一起,并加上四种声调而构成完整的音节。”
直至1958年新中国政府确定,采用拉丁字母(英文26个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这与世界通行的英语国际音标相一致。1982年,该汉语拼音方案被批准为国际标准ISO7098,即中文罗马字母拼音法。
目前不但中国国内广泛采用此拼音方案,海外华人和世界各国也都采用此方案,给汉语拼音,为学习汉语普通话和中文带来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