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蒋介石:淞沪的魅力,就这么吸引鬼子吗?至于还咬着不放(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最新章节。
战火交织下的抉择与坚守
蒋介石坐在南京总统府的办公室内,手中紧握着淞沪前线传来的战报,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伤亡数字和日军疯狂进攻的态势,他喃喃自语:“淞沪的魅力,就这么吸引鬼子吗?至于还咬着不放。”
此时,何应钦匆匆走进办公室,敬礼后说道:“委座,淞沪战事愈发激烈,日军不断增兵,我们的防线压力巨大。苏州那边陈诚来电,日军对苏州防线的进攻也在持续加强,物资和兵力都吃紧。”
蒋介石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我军在淞沪投入了大量兵力,本想以空间换时间,可日军如此执着,我们不能让淞沪防线和苏州防线有失啊。”
何应钦面露忧虑:“委座,目前的局势下,我们是否考虑从其他战区调兵支援?”
蒋介石沉思片刻:“谈何容易,其他战区也都面临日军威胁。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给第五战区发报,让他们想办法抽调部分兵力,哪怕是一个团,也要支援淞沪和苏州。”
在苏州防线,陈诚顶着日军一轮又一轮的炮火攻击,嗓子已经喊得沙哑。他看着被炸毁的工事和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满是悲痛和焦急。
“报告长官,东北军在防线左翼与日军激战,伤亡较大,但仍在坚守!”一名参谋匆匆跑来汇报。
陈诚咬咬牙:“给我接东北军指挥部,我要和他们通话。”
电话接通,陈诚说道:“弟兄们,我知道你们打得艰难,但苏州防线绝不能丢,我们身后就是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全国百姓的希望!”
东北军将领在电话那头坚定回应:“陈长官放心,我们东北军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后退!”
然而,日军的攻势愈发猛烈。他们不仅加大了炮火覆盖,还出动了大批飞机进行轰炸。苏州城的上空,浓烟滚滚,爆炸声震耳欲聋。
在一处被炸毁的掩体旁,几名苏州防线的士兵正围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满是硝烟和灰尘,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班长,咱们弹药快没了!”一名年轻士兵焦急地喊道。
班长看了看四周,大声说:“没弹药了就用刺刀,用石头,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不能让小鬼子过去!”
此时,一群日军嚎叫着冲了上来。班长率先跃起,端起刺刀冲了过去,和日军展开了近身肉搏。其他士兵也纷纷跟上,喊杀声回荡在阵地上。
与此同时,在淞沪战场,中国军队正与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每一条街道都流淌着鲜血。
张治中将军在前线指挥部里,不断接到各个部队的告急电话。“将军,我们的阵地快守不住了,日军的坦克和步兵配合太紧密!”“将军,弹药供应不上,请求支援!”
张治中眉头紧皱,他知道,淞沪防线一旦崩溃,日军将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给我接蒋介石委员长,我要向委座汇报前线情况。”
电话接通后,张治中声音沉重:“委座,淞沪战事吃紧,日军火力太猛,我们的部队伤亡惨重,但全体将士都在拼死抵抗。只是弹药和兵力补充如果跟不上,防线恐难坚守。”
蒋介石沉默良久:“文白,我理解你们的艰难,已在想办法调兵支援。你们一定要坚持住,苏州防线也在苦战,你们互为犄角,不能让日军得逞。”
在苏州城的后方,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前线的将士们赶制干粮、包扎伤口。一位老裁缝放下手中的针线,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征兵处。“长官,我儿子年轻力壮,让他去前线打鬼子吧,我们不能让那些战士们白白牺牲。”
征兵的军官看着这对父子,眼眶泛红:“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小鬼子赶出去!”
日军的进攻还在继续,苏州防线和淞沪防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蒋介石在南京,不断收到来自两个战场的战报,他深知,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
“通知空军,务必加强对苏州和淞沪战场的支援,炸掉日军的炮兵阵地和补给线!”蒋介石对着参谋下达命令。
空军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集结。一架架战斗机呼啸着冲向天空,向着战场飞去。在空中,中国空军与日军战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发现日军轰炸机编队,准备攻击!”中国空军飞行员李勇大喊一声,驾驶着战机冲了上去。他熟练地操纵着飞机,瞄准日军轰炸机,按下了发射按钮。一枚枚炮弹呼啸而出,在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火花。
然而,日军的战机也迅速做出反应,向中国空军发起了反击。空战异常激烈,双方都有飞机被击中坠落。但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毫不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祖国的天空,支援地面部队。
在苏州和淞沪的战场上,中国军队在艰难的条件下顽强抵抗着日军的进攻。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扞卫着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夜幕降临,战场上硝烟未散。陈诚站在苏州防线的前沿,看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火光,心中暗暗发誓:“只要我陈诚还在,就绝不让日军踏入苏州一步!”
在淞沪,张治中也望着战场,对身边的将士们说:“我们是中国军人,我们的身后是四万万同胞,我们不能退,也不会退!”
而在南京,蒋介石仍在办公室内,密切关注着两个战场的动态。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需要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也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抗战到底”四个大字,眼神中透着坚定和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