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张学良:玛德,装孙子太憋屈了,还好有国府命令。(一)(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最新章节。
暗流涌动:困境与抉择中的坚守
张学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脸上满是凝重与无奈。
空袭行动虽取得成功,可日军的报复也如阴霾般迅速笼罩而来。“玛德,装孙子太憋屈了,还好有国府命令。” 他低声嘟囔着,心中既有对日军嚣张气焰的愤怒,又有对当前局势的深深忧虑。
此时,参谋拿着一份加急电报匆匆走进来:“长官,日军在边境增派了大量兵力,似乎准备发动新一轮大规模进攻。而且,国际上部分势力虽谴责日军侵略,但实际援助仍寥寥无几。” 张学良接过电报,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国府的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却也带着诸多限制。既要抵抗日军,又不能过度刺激对方引发更严重后果,这让张学良感到缚手缚脚。他明白,东北军必须在这微妙的平衡中寻找生机。
为了应对日军的新动向,张学良再次召集将领开会。“弟兄们,小鬼子又要蠢蠢欲动了。国府有指示,咱们得在坚守的同时,避免过度激化矛盾。但这绝不是让咱们退缩,咱们得想办法,既能守住东北,又能给小鬼子点厉害瞧瞧。”
将领们纷纷发言,气氛热烈。有人提出:“咱们可以加强情报工作,提前掌握日军进攻部署,以逸待劳。” 还有人建议:“在边境布置地雷阵和障碍物,减缓日军推进速度。” 张学良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心中逐渐有了新的战略构想。
会后,张学良派遣情报人员深入日军后方,进一步刺探情报。这些情报人员乔装改扮,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日军营地之间。其中,情报员王强伪装成日军伙夫,潜入日军临时指挥部附近。他每天小心观察日军军官的行动,留意他们的谈话,试图获取关键信息。
与此同时,东北军开始在边境紧张布防。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埋设地雷,搭建防御工事。在一处山坡上,战士们齐心协力搬运巨石,设置路障。班长李刚一边指挥,一边鼓励大家:“弟兄们,这些障碍物就是小鬼子的绊脚石,咱们把它布置好了,他们就别想轻易过来!”
在沈阳城,百姓们也感受到大战将至的紧张氛围。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着局势。商家们自发组织起来,捐赠物资,为东北军提供后勤支持。裁缝铺的张师傅带着伙计们,日夜赶制棉衣;粮店老板王大叔则捐出大量粮食。“东北军在前线拼命,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张师傅说道。
而在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山本耀司正与幕僚们制定进攻计划。“东北军的空袭让我们颜面扫地,这次一定要彻底消灭他们,占领沈阳。” 山本耀司恶狠狠地说。他们决定采用多路并进的战术,从不同方向对东北军防线发动攻击,企图让东北军顾此失彼。
日军的调动越来越频繁,战争的阴云密布在东北边境上空。张学良密切关注着日军动向,他知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他来到前线,视察防御工事,慰问士兵。“弟兄们,咱们身后就是家乡,就是亲人,决不能让小鬼子跨进一步!国府有命令,咱们也有自己的骨气,一定能守住!” 士兵们士气高涨,齐声回应:“坚守东北,抗击日寇!”
在这紧张的备战时刻,张学良也没有忘记争取国际支持。他通过秘密渠道,与一些国际友人取得联系,向他们详细介绍东北的战况和日军的暴行。“我们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不仅是物资援助,更需要道义上的支持,让全世界看到日军的侵略本质。” 张学良诚恳地说道。
国际上,一些正义之士被张学良的真诚所打动,开始积极呼吁本国政府对日军进行制裁,向东北军提供援助。虽然效果还不明显,但这让张学良看到了一丝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完成了进攻准备,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东北军严阵以待,士兵们紧握手中的武器,眼神坚定地望着日军来袭的方向。张学良在指挥部里,全神贯注地盯着地图,随时准备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决策。
大战前夕,天空仿佛也被这紧张的气氛所压抑,阴沉得让人喘不过气。东北大地上,每一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最后的准备,无论是东北军将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准备迎接这场严峻的考验,守护这片深爱的土地。
在这关键时刻,张学良收到了一份来自国府的密电,内容让他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密电中除了强调坚守防线的重要性外,还暗示了一些外交上的微妙变化,可能会对东北战局产生重大影响。张学良明白,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涉及外交、政治等多方面的复杂博弈。
他把几位亲信将领召集到密室,共同研究这份密电。“国府的意思,似乎是在等待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反应,咱们的抵抗力度得把握好分寸。但小鬼子不会给咱们时间,咱们得有自己的应对之策。” 张学良说道。
将领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认为应该按照原计划全力抵抗,不能被束缚手脚;有的则觉得可以适当示弱,以争取更多时间等待国际援助。争论声此起彼伏,最终,张学良做出决定:“咱们表面上按照国府指示,不过度刺激日军,但暗中要加强防御,一旦日军进攻,就给予迎头痛击。同时,继续争取国际支持,扩大东北抗战的影响力。”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迅速回到各自岗位,传达张学良的指示。东北军一边调整防御策略,做出一些妥协的姿态,一边暗中加固防线,增加兵力部署。在边境的一些显眼位置,东北军减少了部分防御设施的布置,给日军造成一种示弱的假象;而在关键的战略要地,则加强了隐蔽的防御工事,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日军方面,山本耀司看到东北军的一些“退缩”举动,以为对方害怕了,更加坚定了他迅速进攻的决心。他下令部队开始向东北军防线推进,一场激烈的冲突即将爆发。
当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东北军的视野时,东北军士兵们按照命令,没有立即开火,而是保持高度警惕。
日军见东北军没有反应,逐渐放松了警惕,大部队开始继续前进。就在日军进入东北军预设的伏击圈时,张学良一声令下:“打!” 顿时,枪炮声齐鸣,东北军的火力如暴雨般倾泻向日军。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寻找掩体躲避。山本耀司恼羞成怒,迅速组织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在战斗中,东北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预先布置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虽然日军装备精良,但东北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爱国精神,一次次打退日军的冲锋。
然而,日军不断增派兵力,战斗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东北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都在不断增加。张学良在指挥部里,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不断调兵遣将,试图稳定防线。
“弟兄们,坚持住!这是我们的土地,决不能让给小鬼子!” 张学良通过电台,向全体将士发出激励的话语。东北军将士们听到统帅的声音,士气大振,他们咬紧牙关,继续与日军浴血奋战。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小时,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东北军在张学良的带领下,成功顶住了日军的第一轮进攻,守住了防线。然而,张学良知道,日军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和东北军将士们必须继续坚守,为了东北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尊严,与日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