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劫袁风云:忠义的抉择(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汉水东流》最新章节。

几天后,三桂仿若霜打的茄子。

一脸憔悴地拖着沉重步伐前来与我辞行。

他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重重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唉,兄弟,我这便要追随洪承畴奔赴辽东,辅助我父亲吴襄了。多亏洪承畴大人大力举荐,我已获封守备一职。可这对我来说,却似有千斤重,压得我喘不过气啊。”

我心急如焚。

紧紧盯着他,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恳求。

再次劝道:“三桂,你我兄弟一场,如今袁督师蒙冤,深陷绝境,这可是关乎正义存亡、国家兴衰的大事啊!咱们怎能袖手旁观,弃他于不顾?你就忍心看着一代忠良含冤受屈,就此陨落吗?跟我一起参与营救袁督师吧,咱们定能想出办法救他!”

三桂苦笑着。

脸上的无奈像是凝固了一般。

无奈地摇了摇头,声音里透着一丝绝望:“兄弟,师命难违啊!如今师父吴伟业和洪承畴都已放弃,皇上对袁督师那可是恨得咬牙切齿,朝廷上下一片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况且,袁督师擅自斩杀毛文龙,在京师救援一事上又处理得一塌糊涂,依我看呐,这事儿就像掉进了无底深渊,真的没救了。我又能有什么办法?”

三桂接着向我细细解释起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这次清兵绕过山海关,如同饿狼扑食一般,一路势不可挡,长驱直入,直逼京城。袁崇焕带兵回京救援,可在途中竟对清兵毫无主动出击的意思,就那样眼睁睁看着清兵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横行。而且,他也没及时向皇上解释清楚原因,这才引得皇上猜忌的怒火越烧越旺。等到清兵兵临北京城下,明朝各路勤王部队纷纷赶来,都归他指挥,可他却把援兵随意分散,甚至直接赶走,皇上自然认定他严重失职,还怀疑他心怀不轨,想要叛乱。兄弟,咱们虽心有不甘,可这局面,实在是无力回天啊!”

此前,三桂虽拒绝参与营救。

但我知道他绝非铁石心肠。

他与袁督师曾并肩作战,生死与共,情谊深厚得如同血浓于水。

如今他频繁带来朝廷消息。

我猜他定是在内心的忠义之间痛苦挣扎,备受煎熬。

一方面,他受洪承畴与师父所托,深感责任重于泰山;

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与袁督师的旧日情谊,那可是一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生死相依的情义啊。

他或许期望借传递消息,在不违背师命的前提下,为营救尽一份微薄之力。

只是不知如何抉择,才这般纠结矛盾,内心如同被千万根针扎着一般难受。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便曾留意到一些蛛丝马迹。

祖大寿与袁督师在营帐中私下交谈时,神色凝重。

祖大寿压低声音说道:“督师,为了以防万一,必须早做准备。”

袁督师微微点头,目光坚定。

那时我虽好奇,却并未多想。

还有一次,我看到袁督师在军中亲自挑选了几个身形与他相似的士兵,对他们进行特殊训练。

我询问旁人,大家皆是一脸茫然,不知其中缘由。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便到了崇祯三年八月。

三桂又一次带着令人心碎的朝廷消息匆匆赶来。

袁督师近日将被处以凌迟之刑。

崇祯皇帝给袁崇焕罗列了 “六大罪”:

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便被辽东局势搅得焦头烂额。

后金势力日益壮大,对明朝边境的侵扰愈发频繁且凶狠。

朝堂之上,大臣们为了自身利益,分成数派,争吵不休。

有的主张议和,以保一时太平;

有的则坚决主战,誓要收复失地。

袁崇焕此前曾向崇祯皇帝许下 “五年平辽” 的宏愿。

彼时崇祯皇帝正为辽东战事愁眉不展,听闻此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对袁崇焕寄予厚望,给予他极大的权力。

其一,托付不效。

袁崇焕信誓旦旦的 “五年平辽” 之诺,犹如一颗璀璨却虚幻的星辰。

仅仅过了一年,后金皇太极便施展奇谋,率军绕道突破长城。

朝堂之上,大臣们得知消息后瞬间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袁崇焕欺君。

崇祯皇帝本就满心期待着辽东局势能迅速好转,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的希望瞬间破灭,内心的失望与愤怒可想而知。

他望着满朝慌乱的大臣,心中对袁崇焕的信任开始动摇,觉得自己被狠狠欺骗了。

其二,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

袁崇焕行事向来有自己的一套主张,在与朝廷的沟通中,确实存在诸多隐瞒不报的情况。

当时,明朝与周边蒙古部落有着复杂的关系。

为了稳定局势,袁崇焕决定与科尔沁蒙古人进行粮食贸易。

然而,崇祯皇帝却担忧这会让蒙古人与后金勾结,多次警告袁崇焕不可为之。

但袁崇焕认为从大局出发,此举能分化蒙古与后金的联盟,依旧擅自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