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初出茅庐的智能AI(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听到这里,李飞进一步的震惊了。

这样的智能AI不就是人了吗?

且不提李飞的震惊,赵小侯来到实验楼,上到5楼之后,照例测试了1号智能AI之后,就将心思放在了寻找研究课题上。

但考虑再三之后,他还是将主意打在了超高强度碳纤维上。

原因很简单,其一就是超高强度碳纤维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材料。

远的不说,就拿1号智能AI现在所使用的机械臂来说吧。

如果将其主材料换成超高强度碳纤维的话。

按照系统里的超高强度碳纤维大概数据上下限。

那么机械臂的质量能够减轻到原质量的22%,也就等于减轻78%的重量。

而机械臂的扛拉强度也将会提升200-300倍以上!

这对于机械臂的性能就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说白了,现在这款机械臂最大能够抓取的重量也就只有300公斤,但如果更换为高强度碳纤维作为主材,再更换更高强度的电机,其抓取重量就很可能提升到60吨,甚至于100吨以上。

而这种提升,也将会让机械臂拥有更大更恐怖的作用范围。

说白了,这样的机械臂可以轻松将一辆大夏现役的主战坦克给抓取起来。

这仅仅只是对机械臂的好处。

而如果想远一点。

大夏登上月球了,月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而想要开发月球,那么就需要将大量的物质器材运输前往月球,才可能在月球上打造出一个基地来。

而依靠现在的火箭运输物资,就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且不说发射火箭运输一次物质所产生的费用有多大,光是火箭发射的次数都不足以支撑月球的开发。

对于这个问题,赵小侯之前臆想的时候,就大概计算过的。

大夏现在运载负荷最大的一款火箭,一次能够将25吨物质运送到蓝星的近地轨道上,而一次能够运送到蓝星同步轨道上的物质为14吨。

而轨道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被称为近地轨道。

蓝星赤道上方距赤道公里高的环绕蓝星的圆形轨道,被称为蓝星同步轨道。

说简单点,火箭直接发射前往月球,能够携带的物质将会更少,可能最终抵达月球的物质不会超过3吨。

而就算是有空间站作为转运站,先将物资囤积起来,之后再通过飞船送往月球,期间产生的费用也是相当巨大的。

而建造一个最简单能够供给人类生活的月球表面基地,其需要的物资至少在3千吨以上!

并且这还没有包括人类在月球基地生存所需要补充的后续物质。

譬如氧气,水乃至于碳水化合物等等其它物质。

并且月球本身没有大气层,完全暴露在频繁的宇宙射线之下,时间一长,各种零件损坏所产生的补给等等问题,就足够让人头痛了。

想一想吧,光是建造一个月球基地,就需要大夏发射1000次火箭。

大夏也没有那么多火箭可以一次发射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