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亿到账了,有干劲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否则的话,硬要1吨氨基酸溶液制造提纯出200公斤指定的蛋白质,能做到,但蛋白质的纯度就不能保证了,也很可能会导致后续的实验失败。

在一周时间之后,实验室的仓库里就储存了超过了2吨各类提纯之后的蛋白质。

蛋白质材料储备到这个程度也暂时够用了。

而接下来的实验就是将几种蛋白质材料混合到一种特殊的溶液内,再通过多重电磁场震动,从而生成蛋白质机器人的内核。

之后将这些蛋白质机器人的内核提纯,放入充满LG-12肌动球蛋白的溶液内,照样通过多重电磁场的震动,将蛋白质机器人的内核外形成一层由LG-12肌动球蛋白构成的肌动膜。

之后就是将覆盖上了肌动膜的机器人内核提取,放入充满SQ-3蜘蛛丝蛋白的溶液,再次通过多重电磁场的震动,将SQ-3蜘蛛丝蛋白编制在机器人内核上,从而形成完整体的蛋白质机器人。

由此可以看出,这蛋白质机器人的制造工艺和多重电磁场脱不开关系。

而对于多重电磁场的运用,赵小侯现在可算得上是炉火纯青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段描述看上去很简单,但在最初的实验里却是困难重重。

就拿用SQ-3蜘蛛丝蛋白编织为蛋白质机器人的外壳这一点而言,实际上现在有些国外的研究所已经做到了用类似的蜘蛛丝蛋白来编织蛋白质机器人的外壳。

但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却不是利用多重电磁场的震动,而是利用0.6微米喷嘴的3D打印机,在蛋白质机器人的内核外编织一层外壳。

但这样的手段只能应用在实验室级别的实验上。

因为这种3D打印机来编织蛋白质机器人外壳的办法,每次只能给一只蛋白质机器人编织外壳。

其极为耗时且不说,光是其高昂的成本就不太可能工厂化生产。

要知道,蛋白质机器人想要用来治疗癌症,数量至少要上万只以上才有可能。

并且国外研究所所使用的蜘蛛丝蛋白,直径基本上都是介于0.5-0.6微米之间。

这个直径的蜘蛛丝蛋白,编织出来的蛋白质机器人外壳,直径会很大,很难在癌症病灶内渗透扩散。

而赵小侯所采用的SQ-3蜘蛛丝蛋白,其直径只有0.2微米。

其编织出来的蛋白质机器人外壳就要小上很多,足以在癌症病灶内轻松渗透扩散。

只要确定组合蛋白质机器人内核所需的多重电磁场变化规律以及蜘蛛丝蛋白编织所需要的多重电磁场变化规律,并将其编程输入电脑。

那么之后的蛋白质机器人生产,就可以在实验室内快速生产。

赵小侯脑海里自然是有这些多重电磁场的变化规律,但他也不能直接拿出来。

实际上,在连续一周时间内,那些研究员经过反复实验,浪费了大量蛋白质材料,都没能制造出一个蛋白质机器人内核的时候,赵小侯就趁机召开了一个小会。

将他假装研究了良久的多重电磁场变化规律拿了出来,只不过这个变化规律相对于正确的变化规律还是有一些误差,但已经足以能够制造出蛋白质机器人的内核了。

开了这个小会之后,研究员们也就按照赵小侯制定的多重电磁场变化规律,进行多种蛋白质结合凝结蛋白质机器人内核的实验。

这一实验,自然也是多次实验失败。

但就在次日中午,大家刚吃过午饭,一个个还有点碳晕的时候,一个刚到蛋白质提纯仪面前查看情况的研究员就不由得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