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硅芯片产业的死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最新章节。
这种职称可不是小侯实验室自己颁发的职称,而是国家审核过关,国家颁发的。
全国范围内的科研单位,都会承认这个职称的。
其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有很多公司的科研部门里,充斥着大把的研究员,但这些研究员都是公司自己任命的,不被国家承认,出了公司的门,去其它单位,就是普通人了。
这一天,小侯实验室里的气氛都很热烈。
赵小侯甚至于还让公司人事部,将几个杂工正式入职。
这几个本科生杂工已经毕业,之前考研成功之后,赵小侯就给他们引荐了李清源教授和王兵教授,使得他们得以拜入两位教授门下,就读硕士。
也就成为了赵小侯的师弟师妹。
当然,该跟着两位教授学的东西,他们自己去学,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得来实验室下苦力。
毕竟工资不是白拿的。
最关键的是,在小侯实验室内,他们拥有更多的实验实践机会。
现在的小侯实验室已经将老实验楼的第二层第三层全部占据了。
赵小侯还寻思着是不是再找几个本科生来打杂。
毕竟以实验室现在的规模,人员还是太少了点。
不过这180纳米工艺制程的锗碳芯片,暂时是不会纳入到锗碳芯片公司的生产范围。
现在锗碳芯片公司在锗碳芯片产业园区里修建的厂房、生产链等等,都是为250纳米工艺制程锗碳芯片的生产服务的。
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试水。
250纳米工艺制程的锗碳芯片性能相当于14纳米硅芯片。
之前就说过,这个工艺制程的硅芯片算是中高端芯片的巅峰。
其广泛应用于诸多电子产业领域。
至于低于250纳米工艺制程的锗碳芯片,拿来生产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因而14纳米硅芯片之下的28纳米,32纳米等等硅芯片,大夏国内已经拥有一定的生产力。
如果还生产这些性能的锗碳芯片,那么之前这些28纳米、32纳米等等的硅芯片产业链,就等于刚投资就报废了。
这样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不管从资金上考虑,还是从生产资源上考虑,都会损失很大。
最关键的就是,由此会带来不小的经济、社会动荡,实为不智。
因而生产250纳米工艺制程的锗碳芯片,用来取代大夏尚且无法自产的14纳米工艺制程硅芯片,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至于180纳米锗碳芯片,现在研制出来了,但估计也要等250纳米锗碳芯片顺利投产之后,才会开始其生产链的建设。
毕竟180纳米锗碳芯片近乎于7纳米硅芯片的性能,还是稳妥一些,有了锗碳芯片生产链建设的经验之后再来比较好。
毕竟这锗碳芯片的生产和硅芯片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在离开实验室之前,赵小侯虽说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和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庆祝,但还是鼓励了一下米来娣等人,让他们朝着130纳米工艺进发!
这130纳米工艺的锗碳芯片,其晶体管密度是180纳米的3倍,每平方毫米足足有60万个晶体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