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无间道》影评(上)(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了,我想见识娱乐圈的风景》最新章节。

林家东继续道:“别不信,之前导演给我的剧本没有最后一幕的,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警察。

到了后来,我知道自己是卧底,还找了导演,怕前面演的不对。

但是导演却说,他要的就是这种状态,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卧底,观众更不可能知道了,真真假假才是‘无间道’。”

底下的观众一片哗然,这个导演太狗了。

老辛也笑着点点头,林枫这样的安排确实不错,有想法。

很快,在黄子桦的主持下,电影的首映礼结束了。

无论是观众、影评人还是媒体,基本都比较满意,认为不虚此行。

当然,可能《橘子日报》除外。

他们到结束,都没有再获得提问的机会。

散场后,《无间道》正式开始全面上映。

老辛走出影院,一直还在想着今天的电影,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注意,迫切想再看一遍。

不过老辛压制住了这种冲动,他转了个弯,打算看看同期上映的《知法犯法》,听说这部同样是卧底警匪片,他想对比一下。

不过,其他的媒体记者却没有这样的想法,纷纷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论。

《电影双周刊》的特邀影评人蔡科兴发表了题为《褪去油彩的港岛寓言》的短评:

“笔者昨日有幸受邀参加了《无间道》的首映礼。为了不剧透,我只能写些总体感受,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推崇。

在影片开头,我以为是一部还算不错的港味警匪片,可当《被遗忘的时光》旋律响起,我突然意识到这不仅是部警匪片。

林枫用克制的镜头语言,将港岛的都市森林拍出了存在主义意味。

天台戏的留白处理,停车场追逐的阴影运用,都在向传统港片的夸张美学告别。

最惊艳的是对传统卧底剧情的解构。

没有兄弟反目的狗血戏码,而是让两个孤独灵魂在都市迷宫中彼此映照。

当刘建明删除档案时的脸部特写,电子屏幕的蓝光将他切割成碎片——这可能是港岛电影史上最震撼的身份焦虑写照。

另外,强烈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推荐我的读者看一部电影。但是,我以人格保证,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另外绝大部分的媒体都对《无间道》给出了正面评价。

《明报》对主题深度进行了探讨:“片名《无间道》源自《涅盘经》,这种宗教隐喻让警匪博弈升华为存在主义探讨。

当刘建明站在警局落地窗前,他的镜像与陈永仁在电梯间的倒影形成奇妙互文。

这种视觉语言的精妙运用,让《无间道》超越了普通警匪片的格局。

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现代人在身份夹缝中的集体焦虑。

另外,陈永仁的墓碑编号""暗合佛教"无间地狱"概念,韩琛的泰国佛堂与血腥交易的并置,构成精妙的讽喻。

最震撼的是结局处理。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电梯场景堪称神来之笔。

那个最终见证死亡的电梯,何尝不是每个都市人每日必经的生存通道?

刘建明虽然存活,但电梯门反复开合的镜头暗示着永恒轮回的惩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