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修仙修傻了》最新章节。
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清晨,只树给孤独园宛如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仙境,第一缕阳光轻柔地穿透薄雾,给这片宁静的修行之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晶莹的露珠在嫩绿的草叶上微微颤动,恰似一颗颗灵动的水晶,折射出梦幻般的光芒,这是大自然在黎明时分馈赠的珍贵礼物。枝头的鸟儿欢快地鸣唱着,它们清脆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在清新的空气中回荡,宛如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也唤醒了沉浸在禅定中的小普。
小普缓缓睁开双眼,昨夜深入探究佛法的思索仍像袅袅余音,在他的心头萦绕不散。一想到即将迎来新一天在佛陀教诲下的修行,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期待。那是对无上智慧的热切渴慕,对心灵境界升华的深深向往,这种期待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的胸腔中熊熊燃烧,给予他无尽的动力。
小普迅速而细致地整理身上的僧袍,每一个动作都庄重而虔诚,带着对修行的敬畏与尊重。他缓缓迈出脚步,向着法堂稳步前行。一路上,微风如同亲密无间的伙伴,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带来花草馥郁的芬芳。这股芬芳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平了他内心深处的每一丝波澜,让他的内心愈发澄澈宁静,仿佛尘世的纷扰都被这缕微风悄然带走,只留下一片空灵与纯净。
走进法堂,袅袅檀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众弟子早已整齐地端坐在蒲团之上,他们的脸上,无一不写满了对佛法的敬畏与期待。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对智慧的虔诚追求,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小普寻得自己的位置,缓缓落座,双手在身前虔诚地合十,目光紧紧追随着佛陀,眼神中满是对新知识的渴望,恰似干涸的土地急切地盼望着甘霖的滋润。
佛陀目光慈悲祥和,仿若春日暖阳,温暖而不炽热,缓缓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修行者,而后缓缓开口:“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小普在心里默默翻译着:“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可以通过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来认识佛吗?”
须菩提恭敬地起身,身姿挺拔如松,语气笃定地回答:“不也,世尊。”
他微微一顿,接着说道:“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小普在心中细细琢磨,须菩提尊者的意思是:“不可以,世尊。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并非是真实的具有固定不变的圆满完备色身,只是名为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罢了。”
小普暗自思忖,世尊这句“须菩提,于意云何?”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开启了智慧之门;又似一盏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思维的迷宫,引导着大家深入思考。而“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佛法义理,如同深邃的海洋,表面平静,实则暗藏汹涌。
在凡人的认知范畴里,常常会将佛具象化,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拥有完美、庄严、光辉四溢的外在形象。他们认为,只有这般具象的、肉眼可见的形象,才能承载起对佛的信仰与敬畏,仿佛佛的存在就等同于那外在的完美表象。
然而,须菩提尊者的回答,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瞬间打破了这种常规而又局限的认知。“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修行者前行的道路。
它清晰地表明,我们绝不能仅仅凭借外在的色相去认识佛的本质。佛,并非是一个被外在形象所束缚的存在,其本质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色相、超越了时空限制的无上智慧和觉悟。它是一种深邃而又广袤的精神境界,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世间一切真理的源头。
那些所谓的具足色身,比如寺庙中庄严肃穆的佛像,它们固然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敬畏与虔诚,让人们在瞻仰的瞬间,感受到佛法的神圣与庄严。那精美的雕刻、庄严的神态,仿佛将佛的慈悲与智慧具象化,让人们能够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初步领略佛法的魅力。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一种为了方便众生理解和信仰的权宜之计,是将抽象的佛性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路。真正的佛性,是无形无相、无处不在的,它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弥漫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遍布虚空。它存在于每一个众生的内心深处,宛如一颗沉睡的种子,等待着被智慧的光芒唤醒,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佛陀接着问道:“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小普在心底默默翻译:“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过具备各种完备的形相来认识如来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须菩提毫不犹豫,坚定地回答:“不也,世尊。”
稍作停顿,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小普理解须菩提是在讲:“不可以,世尊。原因是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各种完备的形相,并非真实存在固定不变的各种完备形相,只是名为各种完备的形相。”
小普听到此处,心中猛地一震,思维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进一步深入思索。“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这一问,恰似在平静的心湖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是在提醒修行者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不能执着于如来的各种外在表象。
世间万物,大到山川湖海,那雄伟壮丽的山脉、波澜壮阔的海洋,它们的形态各异,气势磅礴;小到一草一木,那嫩绿的小草、娇艳的花朵,它们的姿态万千,生机勃勃。皆有其独特的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被这些表象所吸引,所迷惑,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表象就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表象如同镜花水月,看似真实,实则虚幻不实,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今天我们看到的娇艳花朵,明日可能就会凋零枯萎;巍峨的高山,在岁月的侵蚀下也会逐渐改变模样。
如来的真实境界,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表象、一切概念的绝对清净和自在。它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不被任何世俗的观念所左右,是一种纯粹的、本真的存在。它如同宇宙的本源,宁静而深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我们若执着于如来的各种相,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便固执地认为自己所触摸到的就是大象的全貌。摸到象牙的人,以为大象如同尖锐的长矛;摸到象腿的人,觉得大象好似粗壮的柱子。这种片面的认知,只会让我们离佛的真谛越来越远,在无尽的迷茫中徘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