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出使大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他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上面写着“致长孙大人”,随后小心翼翼地将信藏了起来……

夜风微凉,吹动着孔颖达单薄的衣衫。

他凝望着长安城上空稀疏的星辰,心中却远不如星空般平静。

一封写给长孙无忌的密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他内心深处层层涟漪。

“大炎……”孔颖达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并非不知长孙无忌在朝中的权势,也明白这趟出使大炎,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汹涌暗流。

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力为大唐,为他心中的那份儒学理想,博得一线生机。

此刻的长安城,早已褪去了白日的喧嚣,陷入一片沉寂。

然而,在这片沉寂之下,却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暗流。

百姓们或许不明白朝堂之上的权谋算计,但他们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唐日渐衰落的颓势。

田地荒芜,赋税沉重,再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他们渴望改变,渴望一个能够让他们安居乐业的盛世。

而这出使大炎,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或许……这真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老农望着远方,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

“是啊,听说那大炎富庶繁华,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身旁的人附和道。

百姓们议论纷纷,渴望着,期盼着。

他们并不知道,这所谓的“机会”,背后隐藏着多少风险与挑战。

他们只知道,为了生存,为了未来,他们必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大唐,真的需要改变了!

这不仅仅是朝堂之上的共识,更是无数百姓发自内心的呐喊。

长久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已经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变得暮气沉沉,失去了活力。

而与大炎的竞争,或许能给大唐带来新的活力,打破世家门阀的封锁,重新焕发生机。

这是李世民的期望,也是杜如晦等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长安城,城门缓缓打开,一队队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出来。

他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脸上写满了肃穆与庄严。

“来了!来了!”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晨曦穿透薄雾,为长安城镀上一层金辉。

城门洞开,仿佛巨兽张开的嘴,即将吞吐时代的洪流。

“咚!咚!咚!”沉闷而庄严的鼓声,从城墙上滚滚而来,震荡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这鼓声,不仅宣告着一支队伍的出发,更象征着一个帝国试图挣脱枷锁的决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飘扬的“唐”字大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着大唐的威仪。

紧随其后的,是数百名身披明光铠的骑兵,他们手持长槊,腰悬横刀,目光坚毅,如同一道钢铁洪流,缓缓流出城门。

阳光洒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

骑兵之后,是数十辆装饰华丽的马车。

车厢以锦缎包裹,车辕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大唐的富庶与气派。

马车四周,是手持仪仗的侍卫,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神情肃穆,步伐整齐,显示出良好的训练素养。

马车中,坐着的便是此次出使大炎的使臣们。

为首的,是当朝宰相杜如晦,他身着紫袍,头戴进贤冠,面容沉静,目光深邃。

他轻轻捋着胡须,望着窗外涌动的人群,心中思绪万千。

此次出使,肩负着陛下的重托,也承载着大唐的希望,他深感责任重大。

秦琼、魏征、程咬金等一众朝廷重臣,也赫然在列。

他们或身披战甲,或身着官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期待。

此次出使,不仅关乎大唐的国运,也关乎他们个人的荣辱。

儒学巨擘孔颖达、虞世南、盖文达等,则身着儒衫,手持书卷,气度儒雅,风度翩翩。

他们是儒学的代表,也是大唐文化的象征。

此次出使,他们不仅要展示大唐的礼仪风范,更要与大炎的学者进行交流,促进两国文化的融合。

队伍缓缓前行,如同一条长龙,蜿蜒在长安城外的官道上。

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声欢呼着,为使臣们送行。

“杜相公,一路顺风!”

“秦将军,扬我大唐国威!”

“诸位大人,早日凯旋!”

百姓们的呼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直冲云霄。

李世民站在城楼之上,俯瞰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以及夹道欢送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陛下,”身旁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开口,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这等盛况,多年未见了。”

李世民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落在了杜如晦的背影上,眼神复杂难明。

“但愿……此次出使,真能如你所言……”

他缓缓地说道,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话语突然停顿,似乎在思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