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朝中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陛下,”长孙无忌拱手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运粮,而是安民。幽州一案,虽已查明,但地方官员贪污腐败,致使民怨沸腾,百姓流离失所,才是灾情蔓延的根本原因。

如今,王顺等人已伏法,朝廷威严得以彰显,百姓亦可安心。臣建议,不如将这些逃难的灾民遣返回乡,让他们重建家园,如此一来,河东道的灾情自然可平息。”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便有几位世家出身的官员纷纷附和。

“长孙大人所言极是!”

“灾民返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此举可安抚民心,稳定地方,实乃上策!”

李世民将众臣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一声。

他如何不知这些世家大族的盘算?

河东道乃是大唐粮仓,如今灾情严重,正是他们低价兼并土地的大好时机。

遣返灾民,看似仁慈,实则是为了掩盖他们的贪婪之心。

“诸位爱卿所言,朕已知晓。”

李世民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只是,此事并非如此简单。河东道灾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忽。”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来人,宣程咬金进殿!”

程咬金身着戎装,大步流星地走入朝堂,抱拳行礼:“臣程咬金,参见陛下!”

“知节,免礼。”

李世民抬手示意程咬金起身,“朕命你护送幽州查抄的粮食前往长安,一路之上,可有何见闻?”

程咬金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神情,“回陛下,臣一路走来,见闻颇多……”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殿中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员身上,又看向李世民,沉声道,“尤其是在那炎国境内……”

“炎国?”殿中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众臣面面相觑。

“不错,正是那占据辽东之地的炎国。”

程咬金朗声说道,“臣奉旨前往长安,途径炎国边境,见那里虽是流民聚集之地,却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臣暗中派人打探,方知炎国君主,竟将土地分给流民耕种,还提供粮种和农具,让他们自给自足。”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荒谬!那炎国不过弹丸之地,如何能做到如此?”

“莫非是那程将军被蒙蔽了双眼?”

“绝无可能!流民刁顽,岂会轻易安分守己?”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程咬金,“知节,你继续说。”

程咬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臣起初也不信,可亲眼所见,不由得臣不信。那炎国虽小,却极重视人口,视百姓为根基。

他们不仅分田地,还兴办学堂,教导百姓识字算数……”

程咬金说着,从怀里掏出两样东西,呈给李世民,“陛下请看,这是臣在炎国所得之物。”

李世民接过一看,一样是几页纸张上写满了奇特的符号,另一样则是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散发着丝丝凉意。

“这是何物?”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程咬金正要解释,却听殿外太监高声唱道:“孔颖达,李靖觐见——”

李世民微微颔首,“宣。”

两员老臣缓缓步入大殿,朝李世民行礼。

李靖目光锐利,扫视了一眼殿中众人,沉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程咬金见孔颖达和李靖到来,声音愈发洪亮,带着几分激昂:

“陛下,臣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是那炎国,确实有其过人之处。莫说其他,单说百姓所用之物,便远胜我大唐!”

他大手一挥,唾沫横飞:“冬天,他们烧一种叫做蜂窝煤的东西,屋里暖烘烘的,比烧柴火干净多了!耕地,他们用一种叫做曲辕犁的玩意儿,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最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教育!”

程咬金顿了顿,提高了嗓门:“炎国孩童,无论出身贵贱,皆可入学读书认字!他们用一种叫做‘拼音’的法子,学习文字极为容易,短短数月,便可读书看报!臣敢断言,若我大唐百姓也能如此,必将士气大涨,国力倍增!”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世家大族的官员们面面相觑,若是百姓都识字了,他们还如何垄断知识,操控舆论?

程咬金仿佛没看到众人的神色,继续说道:

“臣一路走来,听到了不少百姓的怨言。他们说,大唐赋税沉重,官员贪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若是陛下不能善待百姓,只怕……只怕他们会选择去那炎国,寻求生路!”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他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若是百姓离心离德,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

程咬金将手中的几页纸张递给孔颖达,说道:“孔大人,这便是那炎国的‘拼音’书籍,您是饱学之士,一看便知其中奥妙。”

孔颖达接过书籍,仔细端详片刻,他捻着胡须,缓缓说道:“此法……确有独到之处,若是能加以改良,或可为我大唐所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世家官员们一听,顿时坐不住了。

若是让孔颖达真的研究出什么名堂,那他们的地位岂不是岌岌可危?

“孔大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那炎国乃是蛮夷之地,其文字岂能与我大唐相提并论?”

面对众人的质疑,孔颖达只是淡淡一笑,并不理会。

他将目光投向李世民,等待着他的指示。

李世民眼神复杂地看着手中的冰块,又看了看噤若寒蝉的百官,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将那‘拼音’书籍,呈给诸位爱卿传阅……”

书籍在朝臣手中传递,带着一股无形的重量。

丝绸摩擦的窸窣声,官员们翻阅时屏住呼吸的细微动静,汇聚成一种异样的寂静。

他们的目光从那些陌生的符号上划过,起初是不屑,继而是疑惑,最后化为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恐。

那是对未知的恐惧,也是对自身地位受到威胁的本能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