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川哥什么时候回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最新章节。

“药师呢?还没有消息吗?”

李世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他手中的画轴已被紧紧卷起,轴柄上的白玉雕龙仿佛也感受到了帝王的不安,隐隐透出一股凉意。

房玄龄躬身出列,眉宇间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

“回禀陛下,李靖将军传来消息,尉迟宝林及其残部极其狡猾,屡次逃脱追捕。

泾阳一战,尉迟宝林更是以寡敌众,斩杀我军六十二名陌刀卫后,遁入秦岭山脉,不知所踪。”

“六十二名陌刀卫!”

李世民猛地将手中的画轴掷于地上,白玉雕龙磕碰在青砖上,发出一声脆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胸中翻涌的怒火。

“朕的陌刀军,朕的亲卫,如今竟被一个逆贼杀得七零八落!陌刀军如今还剩几成?”

房玄龄的声音更加低沉,“不足三成。”殿内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李世民粗重的呼吸声。

他来回踱步,龙靴踏在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

半晌,李世民才停住脚步,语气森寒,“秦妃呢?抓住了吗?”

“没有,陛下。”

房玄龄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楚王府残部拼死护卫秦妃,如今也不知所踪。”

李世民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

他缓缓走到御案前,拿起一方砚台,细细摩挲着。

“朕记得,当年川儿还小的时候,最喜欢在朕的御书房里玩耍,尤其喜欢这方砚台……”

李世民指腹轻抚着砚台上的螭龙纹饰,仿佛透过这冰冷的石材,触摸到幼子稚嫩的脸庞。

“那时,他是多么聪慧,多么孝顺……”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回忆,仿佛陷入了往昔的温情之中。

“朕曾亲自教他书法,他写得一手好字,笔锋遒劲有力,颇有朕的风范……”

他猛地睁开眼,眼中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寒意。

“可如今,他却与朕兵戎相见!”

李世民的手重重地按在砚台上,指节泛白,青筋暴起。

“朕不得不承认,他比朕想象的还要出色,朕的陌刀军竟然损失如此惨重!”

李世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他将朕逼到了如此境地,朕别无选择!”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承乾虽然资质平庸,但他毕竟是嫡长子,是朕钦定的储君!朕绝不能让大唐江山落入旁人之手!”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转身看向房玄龄,“玄龄,五姓七望那边,情况如何?”

房玄龄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陛下,世家大族对您……多有不满意。”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尤其是荥阳郑氏,他们对先太子之事耿耿于怀,许多郑氏门下的官员称病不出,对朝政消极怠工。”

“荥阳郑氏……”

李世民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良久才开口道:

“郑继伯,朕的老朋友啊!”

李世民感慨中却突然想起一事,他转头看向房玄龄。

“玄龄,今日怎么不见辅机?”

房玄龄略一迟疑,躬身答道:“回禀陛下,辅机……他府中突遭变故,这十日来,都闭门不出。”

“哦?朕怎么没听说?出了何事?”李世民剑眉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房玄龄脸色凝重,压低声音说道:

“十日前,有人在皇城门口发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长孙顺德大人的头颅,还有一封……威胁信。”

十日前,晨曦微露,皇城门口的守卫像往常一样巡逻,却在朱红色的城门下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包裹。

包裹用粗布包裹,渗出点点暗红,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弥漫开来。

守卫壮着胆子打开,一颗死不瞑目的头颅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那双圆睁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不甘。

仔细辨认,正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顺德。

包裹里还有一封信,信上用鲜红的字体写着:“下一个,就是长孙无忌!”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惊雷一般在皇城炸响。

长孙无忌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又惊恐万分,整个人都瘫软在地。

他把自己关在府中,十日来,滴水未进,蓬头垢面,双目无神地望着窗外,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儿子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

恐惧像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他的心脏,让他喘不过气来。

“是谁?究竟是谁要害我们长孙一家?”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

房玄龄的声音将李世民的思绪拉回现实。

“威胁信……”李世民重复着这三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信上可有署名?”

房玄龄摇了摇头,“没有,字迹也经过刻意伪装,难以辨认。”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辅机大人……他如今……怕是难以理事。”

“啪!”

李世民手中的茶盏重重地落在桌案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李世民的手微微颤抖,茶盏的碎片散落在桌案上,发出细微的响声。

他深吸一口气,语气低沉而坚定:

“辅机哀伤至深,朕能理解。不过,国事为重,朕会亲自带些礼品去慰问一番,希望他能稍作宽慰。”

“玄龄,军营兵甲情况如何?”李世民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迫感。

房玄龄立刻回答:“回禀陛下,经过这几日的清点,军营兵甲状况良好,完好数量已达九成。将士们士气高昂,训练有素,随时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稍感宽慰。

他看了看窗外,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大殿的地面上,一缕缕光影交错,仿佛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城,低声说道:“朕要确保大唐的安宁,任何威胁都必须铲除。”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世民转过身:

“你先退下吧,朕乏了。”

房玄龄躬身应道:“是,陛下。”他转身疾步离去,留下李世民独自站在窗前,目光坚定而深邃。

李世民负手而立,凝视着窗外巍峨的宫殿,心中思绪万千。

房玄龄领命而去后,他回到案前,批阅奏折。

朱笔在奏折上留下鲜红的痕迹,每一笔都关系着大唐的国运民生。

窗外鸟鸣声声,清脆悦耳,却无法驱散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突厥的威胁如同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

“父皇……”一声稚嫩的呼唤打断了李世民的沉思。

他抬起头,只见小新城穿着鹅黄色的襦裙,蹦蹦跳跳地跑进大殿,身后跟着两名宫女,亦步亦趋。

李世民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放下手中的奏折,向小新城招了招手:

“新城,你怎么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