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整军备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最新章节。

随着火绳枪和轻型火炮的成功研发,南洋国的武器装备迎来了质的飞跃。然而,正当一切步入正轨时,约翰却接到了来自欧洲的紧急消息——他的家族企业出了些麻烦,需要他立刻回国处理。

约翰找到李智渊,脸上带着一丝无奈:“李智渊,我必须回欧洲一趟。家族那边出了些问题,我得亲自去解决。”李智渊听后,心中虽有不舍,但也很理解:“约翰,家里的事重要,你快去快回。这边我会好好照看着,不用担心。”

为了确保武器的量产不受影响,约翰决定留下几个得力助手,他们都是精通火器制造和战术运用的欧洲工匠和军事专家。约翰拍着李智渊的肩膀说:“这些兄弟都是我的左膀右臂,他们会帮你把武器量产起来。等我处理完家里的事,我会尽快回来。”

洪武二十三年,春暖花开,南洋国的港口边,李智渊亲自为约翰送行。港口上,彩旗飘飘,士兵们列队整齐,向这位为南洋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欧洲朋友致敬。

约翰站在即将起航的船上,望着李智渊,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李智渊,保重。我会尽快回来。”李智渊挥着手,大声说道:“一路顺风,等你的好消息!”

船缓缓驶离港口,李智渊站在岸边,目送着约翰的船只消失在远方的海平线上。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约翰离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南洋国的武器量产和军队训练,将完全依靠他自己。

约翰离开后,李智渊立刻投入到武器量产的工作中。他召集了南洋国的工匠和铁匠,将约翰留下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分发下去,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第一批火绳枪生产出来后,李智渊亲自去检查。他拿起一把火绳枪,仔细端详,却发现枪管的内壁粗糙不平,显然是铸造工艺不过关。他皱起眉头,叫来负责生产的工匠老张:“老张,这火绳枪的枪管怎么这么粗糙?火药在里头燃烧,要是不光滑,可会影响射程和精度!”

老张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大人,这铸造工艺确实有些复杂,我们虽然按照图纸做了,但火候和手法还是掌握不好。要不,您再给我们些时间,我们一定改进!”

李智渊叹了口气,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他决定亲自去铸造坊,和工匠们一起研究改进工艺。铸造坊里,炉火熊熊,工匠们满头大汗地忙碌着。李智渊穿上厚实的皮衣,戴上草帽,一头扎进人群中。

他看着工匠们将铁水倒入模具,却因为火候不够,铁水冷却得太快,导致枪管内壁不光滑。李智渊想了想,对老张说:“要不这样,咱们把炉火再烧旺些,让铁水更热一点,这样冷却时就会更均匀。”

老张半信半疑地照做,结果第一批改进的火绳枪枪管果然光滑了许多。李智渊松了口气,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老张,你看看,这改进还是有用的!咱们再接再厉,争取把每一件武器都做到最好!”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火绳枪的铸造工艺终于稳定下来。李智渊看着一批批合格的火绳枪从铸造坊运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量产的路,可真是不容易啊!”

武器量产的同时,李智渊也开始着手整军备战。他从南洋国各地招募了大量年轻力壮的士兵,组成了一个新的军团。为了让他们熟练掌握新型武器的使用方法,李智渊决定亲自训练这些士兵。

训练场上,李智渊身穿铠甲,手持火绳枪,亲自示范如何装填和射击。他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记住,装填火药时要小心,别让火药洒出来。点火时,动作要快,别犹豫!”士兵们围在他身边,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训练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一个新兵在装填火药时,手一抖,火药洒了一地。他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智渊赶紧跑过去,一边收拾洒落的火药,一边安慰他:“别紧张,慢慢来。这火药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不小心引燃了,那可就麻烦了。”

还有一次,一个士兵在练习射击时,手一抖,火绳枪走火了。只听“砰”的一声,子弹飞了出去,把旁边的靶子打得稀巴烂。李智渊吓了一跳,赶紧跑过去查看。幸运的是,没有人受伤。他看着那个惊魂未定的士兵,又好气又好笑:“你这是在打靶,还是在放烟花呢?”

尽管训练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但士兵们在李智渊的严格训练下,逐渐掌握了新型武器的使用方法。他们的射击精度和装填速度都有了显着提升,南洋国的军队逐渐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

在训练士兵的同时,李智渊还开始研究如何将新型武器融入到战术中。他参考了明朝的火器战术,结合南洋国的地形和作战特点,创新了一系列战术。

他首先引入了“轮射战术”,将士兵分成几组,一组射击,一组装填,一组休息,形成连续的火力压制。他还根据火绳枪的射程和精度,设计了“散兵线战术”,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分散开来,避免被敌人集中火力攻击。

在一次战术演练中,李智渊亲自指挥,让士兵们按照新的战术进行演练。他站在高台上,大声指挥:“第一组,射击!第二组,准备装填!第三组,散开!”士兵们按照他的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火绳枪的射击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

演练结束后,李智渊对士兵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不错,你们做得很好!记住,战场上要灵活运用这些战术,才能发挥出新型武器的最大威力。”

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训练和战术演练,南洋国的军队终于迎来了实战检验的机会。邻国的一支军队试图入侵南洋国的边境,李智渊决定亲自率军迎战。

战斗开始前,李智渊站在阵前,对士兵们说:“今天,咱们要用新型武器给敌人一个教训。记住,按照平时训练的战术,不要慌乱!”士兵们齐声高呼:“遵命!”

战斗打响后,南洋国的军队按照“轮射战术”和“散兵线战术”进行作战。火绳枪的密集火力让敌人措手不及,轻型火炮的精准打击更是让敌人的阵线陷入混乱。南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敌人则被打得溃不成军。

战斗结束后,李智渊站在战场上,看着敌人丢下的武器和旗帜,心中充满了自豪:“这些新型武器,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有了它们,咱们的军队在南洋地区可就无人能敌了!”

随着量产的逐步推进,李智渊意识到,现有的作坊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他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一个大型的武器制造工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