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盛夏书页间的成长与馈赠(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最新章节。

1985年6月30日,蝉鸣声撕开杭城盛夏的序幕。沈知意趴在卧室飘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被晒得蔫头耷脑的绣球花,玻璃窗折射的阳光在《人性的弱点》扉页上晃出细碎光斑。期末考试刚结束,长达六十天的暑假像摊开的空白画卷,等待她用知识与想象填满。

床头堆着新买的商业书籍,最上面那本《欲望与市场:商业心理学探微》是她缠着爸爸从上海带回来的。书里关于"消费者潜在需求源于人性欲望"的章节让她反复琢磨,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书签——那是苏睛送的丝绸书签,印着杭州西湖的水墨图案。两人约好暑假要继续研究上次的市场调研报告,尝试提出更完善的商业方案。

"阿姐!"沈宁的声音突然从楼下传来,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张姨说有你的包裹!"沈知意赤着脚跳下床,木质地板还残留着阳光的温度。客厅茶几上摆着两个牛皮纸包裹,大的那个边角被雨水洇湿,印着南方特区的邮戳,想必是姑姑新寄来的书籍;小的包裹系着淡蓝色丝带,收件人写着"沈宁、沈舒小朋友收",是她托书店老板从北京订购的《十万个为什么》。

"是姑姑的信!"沈舒举着淡粉色信纸从楼梯上冲下来,羊角辫随着跑动晃得厉害。信里姑姑说特区最近兴起了电子表生意,还调侃让沈知意试着分析其中的市场机遇。沈知意边读边在便签纸上记录关键词,目光扫过妹妹们好奇的眼神时,突然有了主意。

"这个暑假我们来办'家庭学堂'怎么样?"她举起两摞书,"我教你们商业知识,你们每天要读《十万个为什么》,然后互相分享学到的东西。"沈宁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这是她为了扮演"小博士"特意从爸爸书房翻出来的道具:"那我们也要有奖励机制!"

当天下午,三人就在花园凉亭里搭建起简易课堂。沈知意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金字塔图,讲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像我们玩游戏时,小蚂蚁运糖果是满足生存需求,而我们做广告就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尊重需求。"沈舒托着腮帮子,突然发问:"那我想吃西瓜,是生理需求还是享受需求呀?"

笑声中,沈宁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念起关于萤火虫发光原理的章节:"原来它们的腹部有发光细胞!"她灵机一动,把这个知识和商业结合起来:"要是能发明会发光的书包,肯定受小朋友欢迎!"沈知意立刻掏出笔记本记录,夕阳的余晖给三个脑袋镀上金边,凉亭里飘着西瓜的清甜和油墨书香。

第二天清晨,沈知意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沈舒举着被翻得卷边的《十万个为什么》,眼睛亮晶晶的:"阿姐,书里说蜜蜂会跳舞传递信息!我们能不能用这个原理设计新游戏?"三姐妹蹲在蜂巢旁观察了整整一上午,把蜜蜂的舞蹈轨迹画成路线图,开发出"商业密语"角色扮演游戏——用肢体动作传递商品信息,谁先准确解读就算获胜。

随着暑假深入,"家庭学堂"逐渐有了专业模样。沈知意带着妹妹们用零花钱做实验,在小区门口摆摊卖自制的薄荷凉茶。沈宁负责成本核算,精确到每片薄荷叶的价格;沈舒穿着小兔子围裙吆喝,还发明了"买凉茶送故事"的促销手段,把书中学到的科普知识编成顺口溜。当她们把赚来的钱捐给福利院时,沈知意发现妹妹们对"社会责任"这个抽象概念,已经有了最质朴的理解。

七月末的暴雨突袭杭城,困住了原本要去苏睛家讨论项目的沈知意。她索性把书房变成"临时工作室",带着妹妹们制作商业计划书。沈舒负责插画,把会发光的书包设计成彩虹色;沈宁用算盘计算生产成本,还煞有介事地制作了风险评估表。当她们把完成的计划书寄给姑姑时,收到的回信里夹着一张特区商业街的照片,姑姑在信中写道:"你们的创意比这霓虹灯还要亮眼!"

暑假的最后一天,沈知意带着妹妹们在花园举办"成果展"。爷爷奶奶戴着老花镜认真翻阅她们的笔记,爸爸用红笔在商业计划书上批注建议,张姨端来的桂花糕被摆成金字塔造型,象征着她们学到的需求理论。沈知意望着妹妹们因为兴奋而泛红的脸颊,突然明白那些关于人性与商业的书籍教会她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用智慧与爱去发现生活中的无限可能。

暮色渐浓时,沈舒抱着翻旧的《十万个为什么》打哈欠:"阿姐,我现在知道好多为什么了,以后我也要写一本《十万个怎么办》!"沈知意揽过两个妹妹,看着夜空中第一颗亮起的星星,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这个浸润着书香与欢笑的暑假,早已在她们生命里种下探索与创造的种子@,等待着在时光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