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完善掌印内阁制(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速战三国之刘备》最新章节。
陈群带着家人缓缓前行,中途接到刘备出城的消息,旋即加快了行车速度,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来到下邳城外三十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屯田所。
见前方旌旗招展,正是州牧大人亲自相迎。望着眼前那浩大的阵势,还是让在场的让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震,陈群的直系家人中更是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特别几个陈家的年轻后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和兴奋,悄悄地掀开了车帘,探出头去东张西望。那目光中既有身为陈家子弟的自豪之情,也难掩初次见到如此场面的激动之色。
“长文!”忽然间,一声清朗而洪亮的呼喊声划破了长空,传入陈群的耳中。
循声望去,只见刘备身穿着庄重威严的州牧官服,动作敏捷地从马车上一跃而下。腰间佩戴的那块温润光洁的玉珏,随着刘备的动作与青铜剑鞘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一阵清脆悦耳、宛如天籁般的声响。
陈群见状,连忙加快脚步走上前去,步伐稳健而有力。待到近前,深深地弯下腰去,行了一个标准的长揖之礼,那宽大的玄色衣袖仿佛要触及到地上那些沾满露水的枯黄草叶一般。“拜见,主公。”声音低沉而恭敬,透露出对刘备深深的敬意。
刘备则是满脸笑容地大步上前,一把扶起陈群,口中爽朗地笑道:“哈哈,数月不见,真是令我十分想念啊!来来来……”
说着,刘备转过身去,伸手朝着那辆明显超出自己身份规格的豪华马车一指,继续说道:“此车虽说简陋了些,但也能承载得起,长文的经天纬地之才!走,走……上车再叙。”
听到这话,陈群内心微微一颤。暗道:“曾听闻袁绍效仿周公,以极高的礼节对待贤士,也曾亲眼目睹过曹操毫不吝啬地赏赐虎皮暖舆。
但是像今日这样,一方州牧竟然会亲自携带臣属一同登上这超越规制的车辇,却是前所未见之事。
陈群不好推辞。
上车后……车帘内铺着青羌进贡的毾?,矮几上燃着交州龙脑香,连车壁悬挂的松烟墨都是经学大师旧物。这是哪里迎接谋士,分明站队选项。坐了就代表死心塌地跟刘备,如果借口不上,那就是渐行渐远。
车轮滚滚,无情地碾压着官道上的碎石,发出清脆而又略带沉闷的声响。在这颠簸的马车上,刘备和陈群相对而坐,两人敞开心扉,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近期天下的大势走向。
主臣两人从各方诸侯的势力消长,谈到民生百态,从军事战略布局聊到内政改革措施。随着话题的深入,对于如何更好地管理徐州事务,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
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便是关于掌印台的权力分配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备和陈群一致认为,应当增加掌印台的建议权限,以提高掌印台的权力。然而,如果仅由陈群一人来负责处理这些工作,恐怕其工作量将会过于庞大。
于是,刘备一狠心,一咬牙,做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决策,增设了掌印典簿一职,并将选拔该职位人选的权力交由陈群自行决定,等于以后掌印台陈群一人说了算。
时光荏苒,数日之后……
经过内阁治事们的筛选,内阁参事人员也算尘埃落定。此次新增的内阁成员分别是糜竺的得意门生叶凌、陈登的至交好友张燕,以及孙乾的外甥廖玄。这三位年轻才俊将担任内阁参事之职,专门负责处理最为简单的内阁政务。
若将政务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那么内阁中的头等大事自然是由头号大臣糜竺、陈登、孙乾三人亲自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并处理。
至于中等规模的政务,则交给糜芳、陈安、孙懿等内阁从事去妥善解决。
而那些相对较小的政务,则交由叶凌、张燕、廖玄等人去操办。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何种规模的政务,最终都必须经过内阁治事的署名认可方能生效。
也就是说,在整个政务处理流程中,内阁治事始终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随着陈群回归掌印台,刘备顿感身上的压力骤然减轻,虽说现在掌印台每日至少都会呈上一份需要刘备亲自审核的文书。
然而,对于刘备而言,这并非是什么难事。如果不愿费心思去决定,那么处理起来就如同做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摆在他面前的,永远只有两个选项:A 选项——坚定地支持内阁所做出的处理决定,并直接将其下发;B 选项——批准掌印台提出的相关建议。如此一来,整个决策过程简直易如反掌。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选择 A 还是 B,其实都有着内阁,掌印台充分的合理性和依据。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分配十分复杂微妙,但无论最终选定哪一项,都不至于犯下太过离谱的错误。
人一旦闲下来,总要干一些愉快的事了。
要知道陈群离开之后,刘备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比劳模还要劳,不仅需要兼顾掌印台的诸多事务,还有跟进朝贤馆名单,生怕名士跑路,以及一些下属的接见,太守们的信件来往。
特别每天还得处理一点军务。自公元 195 年刘备军改以来,一军主将被赋予了极大的权限。虽说他们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但对于军营中的大小事务,包括处决那些不听话的士兵等等,只要主将一声令下便可执行,无需事先禀报刘备。
不过,刘备为避免主将们因权势在手而变得懒惰、松懈甚至吃空饷,于是,在每支军队所驻扎的营地,安排一名翊营郎将。这名营将带领着一支百余人组成的独立队伍,专门负责监管营地内军队的人数变化、人员进出情况,以及士兵们的日常行为和遵守纪律的状况。
如此一来,军中大部分军务其实并不需要烦扰到刘备本人亲自处理。然而,真正让刘备感到头疼的审批事项,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要钱,二是要军备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