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闻说功业在临洮,将军剑出鞘(3)(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王文郁见章淳期盼的目光,便道“我在边关日久,素闻西夏人勇猛善战,吾等自然不能力敌也,既然西夏人用计想破防我军阵线,何不将计就计,故意留一破绽,引其孤军突入城中,可以聚重兵围而歼之。”

章淳听到王文郁这话,正合心意,即是不举大战,而举小战,只要小战能尽数消灭来犯之敌,必能挫其锐气,西夏人定会以为城中坚不可摧,而后自行退去,章淳拍案叫好。

晏秋不乐意了,说道“大人,吾认为此法不妥,引敌入城,虽然可能聚大众而灭小众,可是西夏人未必都是傻子。若是西夏人察觉此乃计也,未必会泰然入我埋伏。我等只杀得几个西夏兵,尚不及今日所杀西夏伪士多,既不损西夏兵力,还将城池暴露在外。待其反应过来,引大兵来犯,到时候我等恐怕招架不住。”

王文郁解释道“晏将军有所不知,下官久在这西北边陲,当下春日将近,气候必变,黄沙大作,到时候西夏人一旦入得城中,人马交集,飞尘四起,辅以西风,敌众必然大乱,吾等可埋伏大众兵士于暗处。先用弓箭射敌之马,以乱其阵,再引兵掩杀,必能破敌。”

晏秋反驳道“此计可行?这帮胡人匪帮多生于大漠草莽之间,整天与沙尘为伴,恐怕不容易在黄沙之中迷失方向,抑或可能比暗处的宋兵更为灵便。”事实上晏秋之虑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李秉藏所辖的西夏兵马正是在晋阳受过宋军诡计之士,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上第二次当。

虽然章淳对晏秋之虑也在心,但是明显他更倾向于王文郁的计策,遂言道“王将军之策,深得我心。寄安所虑,也不可不防。但是为今之计,若是全军出城硬拼,更不可取。吾意为以小胜博大胜,以小胜挫其锐气,若能让西夏人自行退去,那才算是功德无量。”

晏秋拱手对章淳道“将军思虑深远,在下佩服。但是晏某还是想趁机出城杀他个片甲不留!”

章淳阻曰“唉!寄安莫要冲动也,以你之力,不可撼动敌军,你之生亡,关乎吾之心遂,吾可怎么去面对你父祖之人。”

晏秋道“将军莫要为在下父祖忧虑,晏某既来军中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晏秋时刻想着建功立业,可是每每都为俗世所阻,如今更身处前线险地,建功立业就在当头。可是这章淳此次都要阻止,令他不爽。当然章淳也许并不是有意阻其行事,人人皆知晏秋没有过人的才智,难挑大任,与其让其送死,不如保其小命,也保大宋数百条将士的性命。

章淳道“晏将军莫要如此心急,建功立业机会有的事,只是宋士之命也不能如此轻薄,还需要仔细斟酌。大丈夫不惜死不惧死那是好事,但是也不能任意为死,要死的其所。汝今天与敌众火拼,不仅没能辟敌,反而失了性命,此乃莽夫所为,非丈夫也。”

晏秋还是不能尽数理解章淳的意思,执意要出城迎战,可见其智不见长而性却无穷。章淳也深怀担心。

王文郁看出章晏二人不对付的状态,遂出言缓和二者的关系,“不如这样,吾等依前计,诱敌深入,然后利用城防暗哨,风沙之利,聚众而歼。敌见势不妙必遁,那时晏大人可率数千精卒追而杀之,料敌慌张,未明虚实,必然不敢返击,晏大人可成大功也!”

章淳晏秋争执不下,王文郁如此建议,便顺势欣然接受王文郁的建议。

章淳令道“晏秋所辖一千卒可埋伏于北门侧翼,敌未遁前不可轻举妄动,待敌逃散时,方可出击。王文郁则假扮金肖威向敌发出可以攻取的信号。我看城门另一侧翼年久失修,可故意毁之,以待敌之进入。”

就这样众人商量则毕,王文郁即刻去安排城中各种暗哨,冷箭房,以及削薄了土坯城墙。说来这临洮城已经不是曾今巍峨壮丽了,比之从前,缩小了三分之一,而城墙也不是曾今巨石垒砌坚不可摧的城墙,而是平民百姓家所使用石子和同泥沙的土坯墙,真是世事变迁,幻化无常呀!在李秉藏前番的几轮飞矢攻击之下已经伤痕累累。不过没关系,只要宋军众志成城,这城墙就是坚不可摧的。晏秋跟部将检查装备磨刀霍霍,话说这晏秋虽然读书之力不行,但是领兵确是一把好手,其所辖的千人队在这临洮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威武之师,果然晏秋领兵打仗之才卓绝。

再看李秉藏这边,当天晚上并未有任何动静,李秉藏只在寻思着这临洮城为何久攻不下。要说这城内的财富,早已在前朝时消耗殆尽,据之也无益,唯一的原因就是其扼大宋东西之咽喉,是关中沃土和汴京烟水相互维系的必经之地。目前大宋熙河路路已经大半落入其手,在这临洮之地,却久久折戟。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临洮的大部分领土,由于靠近大宋与西夏的交界之处,长年兵荒马乱,以至于十室九空,这西夏人得之也未必有什么用。只是这临洮城虽然为撮儿小城,但是自古即有得临洮者即可逐鹿中原,李秉藏自然不肯放弃这千古难寻的良机。其目的本是想寻一块良地,与西夏,宋等分庭抗礼,但是谁人能放弃这个可以雄踞天下的机会呢,所以他大概也不会满足于只得到这么一块土地吧!

李秉藏正在他的军帐中转来转去,焦急万分,内心烦躁不安,一来是因为派出去的两班人马都还没有消息,二来他对此次攻城也极为看重。

是夜时分有探子来报,“夫戎将军已经带一队人马埋伏于白石山和渭堡之间,未见有敌军增援迹象。”

李秉藏大喜,既然宋军没有增援,自己军队就是所向披靡,“那金肖威那边怎么样?”,那探子一脸茫然,未作任何言语,显然他只是一路探子,并不知晓金肖威那一路的下落,还是李秉藏旁边的谋士说话“金肖威将军目前身处临洮城中,传递讯息自然有诸多不便,将军莫要性急”,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金肖威和他三十多个汉人装的部下早已身首异处也!

此前一路全胜,李秉藏便做着入主中原的美梦,这也不足为奇。可是这一己之私,到底是否能得逞还是未知数。李秉藏的身后并没有西夏王族和梁太后的授意和支持,所以此次攻宋胜也未必可安枕于临洮,败则不仅损兵折将,身死人手,更会遭到西夏王族和梁太后的清算,他不知为何要拿自己身家性命来作这场赌注,难道就是因为在兴庆治下不得自由!

是夜,李秉藏就在紧张与担心中睡去。

第二日,李秉藏还是派人假意攻城,而临洮城上的官兵依然如前一样不动声色的抵抗,任飞矢羽箭而来,只躲在垛下,一切好像如往常,李秉藏此时正在等金肖威的信号。可是临洮城上没有动静,临洮城下却忙得不可开交,临洮令王文郁正在准备暗堡和埋伏人马,晏秋则在选派训练精卒千人,城中人来人往可谓是紧锣密鼓。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晚上,夫戎差人来报依然没有见到宋国援军,李秉藏随即放心,可是金肖威那边还没有消息,因为按照约定最快第二日便可收到城内的信号。李秉藏此时也是心急如焚,直到第三日的丑时方才看到金肖威的信号,而那个信号是王文郁所放的假信号。李秉藏看到信号急忙差三千人马沿着发送信号的方向直奔而去。

虽然西夏人所持的火把撩人,但是宋军却未作多少警戒和抵抗,为了营造这是金肖威放的信号,王文郁还特意在放信号的位置凿开了一段土坯城墙,并且还假扮西夏人来接应来攻城的兵马,在火光热烈的照耀下,哪里能看清楚金肖威等人的样貌,或许就是没人认识金肖威,就把假扮的宋人当作金肖威,宋军可谓是一无巨细,做戏做全套。宋军就是等这伙敌军入城,进而在城内掩杀。

等所有人都进入伏击圈里时,宋军才开始发难。

一时间,躲在暗处的宋军弓箭齐发,西夏人火把纷纷掉落引起战马嘶吼,各人慌乱不堪,黑暗之中,西夏人根本不知道宋军所藏在何处,有时候竟然会砍杀起自己人来。当攻城的西夏人明白中了宋军的诡计时,已经所剩无几了,此时宋军已经拿出武器近身砍杀,慌乱的西夏三千人队,大部分死于此夜。可怜的李秉藏居然第二次中了宋军的埋伏(第一次是在晋阳),原来对于这样的敌人同样的计策是可以使用两次的。

宋军一直砍杀这伙西夏兵,虽然是重兵埋伏,但是依然有上数百人逃出城去。然而那不妨事,因为晏秋的一千精兵早已准备就位,在城墙的缺口处等待这些逃出来的西夏人。果然真的如章淳,王文郁计策一般,这些西夏人所走路线竟与宋军所规划的如出一辙。看来西夏人在计谋方面被宋军拿捏的死死的。逃出来的西夏人果真是一个不落的陷入了晏秋所设下的第二层包围圈,三千西夏人全部葬身于临洮城中。

在远处观战的李秉藏看到临洮城中火光冲天以为是他的部下得手了,正在高兴之际,忽有衰兵来报,“三千夏军全部中了宋军的埋伏。竟然无一人能够逃出临洮城”,李秉藏听之火冒三丈。急欲驱兵来救,被自己的部下阻止。

李秉藏被部下拉回营中,部下中高声阻道“将军!将军!此役要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呀。宋军早已布好了陷阱,吾等现今去多少人就会折损多少啊!”

李秉藏的暴脾气哪里肯咽下这口恶气,还好手下人多,艰难的把他横竖都拉回了西夏大帐。

一人说道“将军,宋人诡计多端,吾等不是其对手也,况且此在宋境,难以长期为战,还是撤兵吧?”

李秉藏怒道“自打进入宋境起,吾等未遇此等败局,这口恶气一定得出。”

又有人部将劝道“将军,宋军在此地乃是守军,吾等是攻城,其后方侧翼皆是大宋,所谓本土作战,宋人只需守好这一面而已,我看这番难以为继,不如劫掠金银财物,早早撤回兴庆府,否则恐怕会大败!”

众人也附和道“是啊!将军,吾等不善与宋军周旋,此地不似草原大漠那般平坦开阔,马步难行!”

李秉藏深知自己即便返回兴庆府也无容身之地,所以执意不肯退兵。众人劝奈不住,只得各自使了眼色自行退去。

李秉藏一个人在军帐中气势汹汹,牙恨的痒痒,心中暗自骂道“这帮宋人诡计多端,让我又白白折损三千将士性命!”正恨之间,细数余众,还有两万七千人,尚可与宋一战。

又到一个白日,李秉藏整顿兵马,势要报前日之血海深仇,李秉藏率领自己辖下这两万七千人,冒着血气,浩浩荡荡的来到临洮城下。

城门令急忙将此事汇报给章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