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贾诩归附(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开局纸人术,横推超凡世界》最新章节。
没办法,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虽然杨修这人太傻叉。
但杨修之死,也让贾诩彻底看透了曹操。
所以直接摆烂了。
直接挑了一个“正常”谋士会提供的建议。
但这个“正常”,显然不包括曹操。
所以才有了后来曹操的诸多失败。
从那之后,贾诩就直接摆烂了。
不摆烂不行。
曹操那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容人之人。
前期还装一装。
后期直接开砍。
荆州的那些降臣结局怎么样了?
基本上都被他砍光了。
也就是因为那一盒酥没有送错。
否则真的要是送到贾诩面前。
曹操最好祈祷,他有第二个愿意为他挡灾的儿子、侍卫和宝马。
而方默呢?
虽然方默神神秘秘的,但其实并不难猜。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诩才越发肯定一点。
自家这位主公,是有宏图大业的抱负的。
而且关键是他可以容人!
贾诩之前虽然没有什么展露出来的才能,但是他一介降臣,换成别的君主,不说怀疑一波,最少也要试探一番。
可方默呢?
就好像和他很熟悉一样。
两人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然,方默是正向,他是负向。
不过……
大奸似忠,大忠似奸。
到底两人谁是忠,谁是奸,还真的不好说。
但有一点。
方默喜欢阳谋。
没有任何人喜欢阴谋诡计。
哪怕他是贾诩。
如果不是为了保命,贾诩不会献上任何计策。
而喜欢阳谋的方默,就让贾诩感到惊喜。
一切都明着来,不会因为什么疑神疑鬼的就开始砍人。
也不会因为猜忌而疑神疑鬼。
更不会去打探一些贾诩不想说的事情。
总之,在贾诩眼里,方默是一位十分不错的好老板。
不画饼!
因为本来资源就很多。
别的地方都是僧多粥少。
结果到了方默这里,是粥多僧少。
多到根本吃不完。
而且关键是方默已经打造了一个堪比神都一样巨大的基本盘。
就等着灭掉十八路诸侯之后,席卷天下来着。
一旦被方默统一治下四洲,到时候刘汉就要变成方汉了!
百姓民心可用,唯一的问题就是治下的那些门阀世家。
但方默的观点却让卑鄙如贾诩,也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当时方默只说了一句话。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这句话既没有慷慨激昂。
也没有什么杀气十足。
就是仿佛讨论街边的蔬菜几文钱一样。
可这句话却要比任何一句话都要杀气十足!
换句话说。
愿意跪下来当狗的,可以留。
不愿意的,直接杀!
方默疯了么?
但在粗略了解了一番黄巾军的实力之后,贾诩实在不知道那些门阀世家们到底要如何才能够抵抗得住这种绝世杀星。
因为方默原本的打算很简单。
就问你一句当不当狗。
不当就死。
贾诩心中万幸。
他贾家本来就人丁单薄,并不算什么家族。
就在他投降的第二天,他的家人就被送到了府上。
当时贾诩沉默了片刻之后,就彻底掐掉了一切不该有的想法。
凉州距离此地何止千里?
结果一日即达。
原本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妻儿、父母了。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就被送到府上了。
如此神奇的一幕,足以让任何了解实情的人都头皮发麻。
当然,方默这一次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
上门请动张角亲自去了一趟贾诩的老家,将他一家老小都纳入“袖里乾坤”之中,又化作一道电光这才一日到达。
在每个月将近3000万香火的燃烧下,张角直接修炼出了顶级道家神通“袖里乾坤”。
这门道家神通,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可一旦入了其中,就会被封禁一切法力、气血,直接成为普通人。
当然,这门法术还有着另外一个作用。
那就是抓人。
当初师徒四人被镇元子连马带行李一袍袖抓走。
如今张角带走贾诩家人,自然也就是一袍袖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贾诩的直系亲人。
那些仆从或者旁支,就看他们愿不愿意横跨千里来太平道了。
不过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但那就是各人造化了。
解决了贾诩的后顾之忧之后。
贾诩自然也要开始干活了。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颍川荀家。
“荀彧有王佐之才,荀攸也不饶多让……”贾诩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微微有些轻撇。
方默自然知道是文人相轻,笑着打趣道:“文和既然如此称赞,那自然是尽早请来的好。”
贾诩点了点头,开始献计。
听完贾诩的计谋之后,方默不得不称赞的是,贾诩还真的不愧是是汉末三大毒士之一。
不过方默却并没有拒绝。
荀彧这种忠诚大汉朝廷的忠臣,想要用常规办法纳为己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对于方默来说,不让荀彧、荀攸等荀家人为曹操所用,才是真正的关键!
没办法,颍川荀家在门阀士族之中的名望太大。
一旦曹操得到荀彧,那就是如虎添翼。
方默是不可能让曹操起来的。
他之所以放董卓回去,就是为了搅乱大汉朝政的。
可如果被曹操借助颍川荀家的影响力彻底站稳脚跟。
他还怎么将大汉取而代之?
所以能不能获得荀彧不重要。
将颍川荀家连根拔起,才是关键!
一个家族重要的,永远是人。
贾诩的计策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颍川荀氏。
荀子之后。
荀彧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称之为王佐之才。
而事实证明,荀彧的确拥有王佐之才。
南阳人阴修为颍川太守时,荀彧在郡里担任主簿。
此时,公元185年,荀彧年仅23岁。
距离荀彧被举孝廉,还有四年。
同样距离汉灵帝驾崩,还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