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论意识:挣脱束缚,探寻自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跟着番茄学物理》最新章节。

讨论了基因,紧接着,骁睿的思绪不自觉地转到意识方面,急切地对洛尘说:“洛尘,基因对我们的影响有目共睹,

但我们总觉得自己意识自由,可真的是这样吗?

你看我们身处群体时,想法很容易被群体意识带着,

而且平时各种广告、舆论,不知不觉就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意识没那么自主?”

骁睿语气有些激动地说:“这太让人沮丧了,如果我们的意识都被这么多因素控制,那我们的自由还有什么意义?”

洛尘则安慰道:“别这么悲观,虽然存在这些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意识去尽量减少这些干扰。

你看,我们现在不就在努力思考这些问题,试图让自己的意识更加清醒和自主吗?”

洛尘清了清嗓子,开始深入剖析:“从哲学层面看,这涉及到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长久争论。

决定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因果规律,包括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按照这种观点,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行动,都可能是由先前的一系列因素所决定,

就像多米诺骨牌,前一个牌的倒下必然导致后一个牌的倾倒。”

骁睿忍不住插嘴:“听起来好绝对啊,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

洛尘思考了一会,接着说:“嗯……例如,我们的成长环境、过往经历以及当下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意识,

看似自主的意识抉择,也许只是各种既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与之相对的自由意志论则坚信,人类拥有超越因果束缚的选择能力,我们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但至今,科学界和哲学界都未能就意识究竟是完全被决定,

还是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达成共识。

所以这也让我们对意识自主性的探讨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骁睿忍不住追问:“那照这么说,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某个决定到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还是被各种因素推着做出的呢?”

洛尘回复道:“嗯……这确实很难判断。

就拿不同文化背景对意识的塑造来说,这也是影响我们意识自主性判断的重要因素。

以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为例,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像许多亚洲国家,人们更倾向于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意识中深深烙印着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骁睿好奇地问:“那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文化差异具体是怎么体现的呢?”

洛尘继续解释:“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在面对决策时,往往会优先考虑集体的需求和期望,行为模式也更注重维护集体和谐。

比如在家庭聚会的场合,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筹备,以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满意,他们的意识被集体的价值观所引导。

而在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西方国家,个体更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权利,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分更多,行为模式侧重于追求个人目标和满足个人欲望。

像在职业选择上,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来决定,较少受到家庭或社会集体期望的束缚。

你看咱们同学里,那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在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就有很明显的差异。”

骁睿思考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所以在不同文化下,我们以为的自主意识其实都被文化背景影响着。

那面对外界信息干扰时,不同文化下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呢?”

洛尘继续说道:“当面对外界信息干扰时,这种文化差异的表现就更为明显。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由于个体对集体意识的高度认同,广告和舆论若能与集体价值观相结合,便极易引发群体行为。

例如宣传一款产品能够提升家庭生活品质,满足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对家庭幸福的追求,就可能促使大量消费者购买。”

骁睿恍然大悟:“哦,我懂了,所以虚假广告要是利用了这一点,也更容易误导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群体,对吗?”

洛尘回应道:“没错。但这也意味着,一旦虚假信息打着集体利益的旗号传播,也容易误导整个群体。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虽然个体相对更注重自我判断,

然而社交媒体算法推荐这种外界信息干扰方式,会通过精准推送强化他们已有的观点,

进一步加深个体的认知偏见,

让他们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愈发坚信自己的意识是完全自主的,却忽略了外界无形的操控。”

骁睿赶忙问道:“那有没有什么应对策略?”

洛尘认真地说:“从个体层面来说,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在教育中,可以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质疑和分析能力。

就像有些中学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后,学生们在面对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时,能够快速分析出其中的漏洞,

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再轻易被误导。

还可以设置一些案例分析课程,给出不同类型的广告、新闻报道或舆论观点,

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逻辑漏洞、隐藏的价值倾向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导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