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开发台湾(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风再起》最新章节。
李长风为了更好地治理和守护台湾南部这片新开拓的领地,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安排。他封李长林为台湾总督,委以重任,总督府设在高雄,命其率领海南第二步兵师驻扎台湾。李长林能力出众,在之前的战役中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李长风相信他能够肩负起治理台湾的重任,维护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李长风任命郑瑶为副总督,让其率领第一舰队驻扎台湾,并将水师基地设立在基隆港。基隆港地理位置优越,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将水师基地设在此处,既能有效掌控台湾周边海域,保障海上贸易的安全,又能对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做出快速反应。
李长风在势力范围确定后,积极向岛内输送移民,雷厉风行地开启了对台湾南部的开发大业。在农业领域,他深知这是地区繁荣的根本,于是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台湾当地农民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规模。
他目光长远,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将稻谷、蔗糖、茶叶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李长风不惜花费重金,从大陆各地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他派遣使者,四处寻访精通农耕技术的能人巧匠,邀请他们来到台湾,向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的耕种方法。
在稻谷种植方面,引入的新稻种颗粒饱满、产量更高,且生长周期更短。农民们在能人的指导下,学会了合理密植、精准灌溉以及适时施肥等技术,稻谷产量大幅提升。原本只能勉强自给的粮食产量,如今不仅能满足台湾南部本地的需求,还有大量盈余可供外销。
蔗糖产业更是在李长风的推动下蓬勃发展。新引进的甘蔗品种含糖量极高,且易于种植和管理。他组织建立了多个大型制糖工坊,从熬糖工艺到包装运输,都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一时间,台湾南部的蔗糖以其优良的品质,远销大陆沿海各地,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茶叶种植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李长风派人深入山林,探寻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地,开辟出一片片茶园。同时,引入精湛的制茶工艺,从采摘、杀青到揉捻、烘焙,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台湾南部产出的茶叶,香气独特,口感醇厚,在市场上颇受青睐。
在李长风的大力推动下,台湾南部的商业和贸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陈婉君的女儿如今已过16岁,这两年在伊莎贝拉的教导下,商业经验丰富,李长风在海南和松江两地为其操办了隆重的婚礼。另外,上海百货大楼的陈美丽也传来喜讯,为李长风生下一个男孩,李长风起名李星竹,以后上海百货的产业都是他的。
李长风任命王雪堂为台湾商务大臣,统揽台湾商务。为了加强台湾与大陆以及其他地区的联系,李长风积极开设商馆,在台湾南部的主要城镇建立起了一个个贸易枢纽。这些商馆不仅是货物交易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窗口。
来自大陆各地的商船如过江之鲫,纷纷停靠在台湾南部的港口。船上满载着各种精美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应有尽有,与台湾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进行着频繁的交换。与此同时,台湾的蔗糖、稻米等特产也顺着贸易航线,运往大陆和周边地区,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进一步吸引大陆的商人和投资者,李长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他承诺给予投资者土地、税收等方面的诸多便利,鼓励他们在台湾投资兴业。这些举措吸引了大批大陆商人怀揣着梦想来到台湾,他们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在台湾南部兴办工厂、作坊,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时间,台湾南部的城市中,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热闹非凡。繁华的街道上,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操着各种口音,讨价还价声、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随着贸易的繁荣,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大陆的戏曲、书画、传统技艺在台湾生根发芽,而台湾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也通过商人们的口口相传,为更多人所知晓。
李长风深知,若要让台湾真正实现繁荣昌盛,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卫生与教育的改革以及军事防御的强化缺一不可。于是,他在这几个关键领域同时发力,全面推动台湾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李长风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兴建交通和通信设施。他组织人力物力,拓宽和修缮了台湾南部的主要道路,使得原本崎岖难行的山路变得平坦通畅,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同时,他还在主要城镇之间建立起了一套简易但有效的通信系统,通过信鸽、驿站等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也让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卫生和教育改革也是李长风关注的重点。他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从大陆聘请了众多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药师,在台湾各地建立起诊所和药铺。同时,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免费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台湾民众的医疗健康水平。在教育领域,他大力引入大陆的教育资源和理念,创办学校,开设各类课程。不仅教授儒家经典等传统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如算术、天文、地理等。这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为台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军事防御上,李长风丝毫不敢懈怠。他加强了与郑军的军事合作,定期与郑芝龙的军队进行联合演练,学习先进的军事战术和战略。同时,在台湾南部各地增修防御工事,在沿海地区布置炮台,加强海上巡逻。他深知,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防御能力,才能保障台湾的安全和稳定,为各项发展保驾护航。
在李长风全力推动台湾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好消息如潮水般接连涌来。
崇祯六年,伊莎贝拉,这位与李长风情深意笃的异国女子,为他诞下一名混血男婴。李长风满怀喜悦,为孩子取名李星汉,寓意着孩子未来如星河浩瀚,拥有广阔的前程。
而同一天,永安公主也顺利诞下一个男婴,李长风为其取名李星云,饱含着对这个孩子的殷切期望。就在众人沉浸在这双倍的喜悦之中时,崇祯皇帝的诏书也火速送达。诏书之上,赫然封永安公主之子为宁远伯世子。
宁远伯府内烛火通明,接生嬷嬷的帕子还沾着血迹,伊莎贝拉的金发已散在枕边。她望着襁褓中熟睡的混血男婴,喉间泛起蜜糖般的甜腥——这是李长风与她血脉相连的铁证,也是大明王朝最隐秘的裂痕。
与此同时,偏殿的喜帕被猛地掀开。永安公主攥着宫女绣的金线襁褓,指甲掐进掌心:"为何偏偏是今日?"她盯着案上并排的婴儿襁褓,李星云的襁褓绣着金龙,李星汉的襁褓却绣着异域星辰。崇祯皇帝的诏书已到,墨迹未干处,"宁远伯世子"五个字刺得她眼眶生疼。
"公主何必烦恼?"李长风踏入殿内,龙涎香混着他身上特有的雪松气息扑面而来。他弯腰拾起地上散落的鎏金锁片,那是伊莎贝拉分娩时攥在手心的护身符,"星汉星汉,山河璀璨。星云星云,龙脉绵延。陛下这是要我两头兼顾啊。"
永安公主的指甲掐进襁褓,绣线在婴儿娇嫩的肌肤上勒出血痕。她想起昨夜噩梦,梦见双龙在云海翻腾,最终竟合为一条——这荒谬的预兆,竟在今夜成了真。
府门外忽有快马疾驰,锦衣卫指挥使在地上跪得笔直:"北境急报,后金骑兵突破山海关防线!"李长风的手指微微发颤,将星汉襁褓递给伊莎贝拉时,袖中滑落半阙残词:"山河破碎处,双星照乾坤。"
永安公主攥着诏书的手蓦地收紧。她忽然想起出嫁前夜,皇兄对她说的话:"你既嫁入李家,便要记得,这天下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此刻,两个婴啼声在风雪中交织,仿佛命运的齿轮已开始转动。
多年后……摄政王李长山,在李长风死后,不顾众人反对,硬生生将黄头发混血儿李星汉的屁股按在了龙椅之上……
“要想征服华夏,你们可以选择李星云。要想征服世界,你们必须选择李星汉!”
……
多年后。
李长风望着膝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儿子,心中既有为人父的喜悦,又忍不住暗自嘀咕。这一连串出生的竟全是儿子,让他不禁严重怀疑,自己穿越之后,那第23对染色体是不是真就变成了YY。
乌兰格格所生的李巴图,是李长风心中永远的痛,他们父子二人阴差阳错从未见面,据探子报告,后金睿亲王多尔衮的儿子多尔博极有可能就是李巴图,此子继承了母亲的豪爽与果敢,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对骑马射箭的浓厚兴趣,整日在府中的演武场上摸爬滚打,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驰骋沙场。
陈婉君的儿子李不悔,生得眉清目秀,聪慧过人,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有着极高的悟性,常与府中的教书先生探讨学问,引得众人称赞。
春丽的儿子李星河,性格沉稳,对各种新奇的机关器械充满好奇,时常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展现出了过人的创造力。
陈美丽的李星竹则灵动俏皮,对经商之道似乎有着天生的敏锐嗅觉,已然开始跟着府中的账房先生学习算账理财。
伊莎贝拉的混血儿子李星汉,融合了东西方的容貌特质,既有着母亲的深邃眼眸,又有着父亲的坚毅轮廓。他对异域文化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时常缠着母亲讲述西方的故事。
而公主朱清漪所生的李星云,自被封为宁远伯世子后,更是备受瞩目。他气质不凡,小小年纪便显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与稳重,众人皆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然而,这众多儿子带来的,并非全是纯粹的喜悦。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各种潜在的问题也开始浮现。众多儿子在同一屋檐下成长,难免会因一些小事产生竞争与摩擦。李长风深知,在这表面的和睦之下,若不加以引导,未来很可能会因为利益、地位等问题引发激烈的争斗。
沈婉清、柳如是、阮氏香和王雪堂虽暂时无子,但她们在府中的地位也因这些孩子的出生而微妙变化。她们看着其他姐妹儿女绕膝,心中难免会有些失落与不甘,这种情绪若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影响府中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