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郑府血宴(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风再起》最新章节。

郑府之内,宴席正酣,华烛高照,映得满堂生辉。觥筹交错间,郑家的主要人物鱼贯而出,与李家众人一一结识。欢声笑语、寒暄问候之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非凡。众人彼此拼酒,尽显豪爽之气,仿佛世间烦恼皆可在这美酒之中消散。

郑府宴厅的烛火在漆器屏风上投下摇晃的鬼影。李长风跪坐在青玉案前,看着郑家十六房头目轮流举杯——这些海上枭雄的祝酒词里都掺着刀光,就像他们腰间长短双刀般一阴一阳。

郑芝龙拍掌三声,十二名歌姬踩着能乐鼓点碎步而入。最末那位怀抱三味线的女子抬头刹那,李长风瞳孔骤缩——竟然是一名绝色的荷兰女子,此刻她眼角画着艺伎妆,拨弦的指甲泛着青紫。

然而,风云突变往往在转瞬之间。施琅的父亲施大宣,面色阴沉如墨,毫无预兆地将手中酒杯狠狠摔落在地,清脆的破碎声在这喧闹的宴厅中宛如一记炸雷。

“反了!”随着这一声暴喝,埋伏于暗处的五百多死士,如鬼魅般涌出。他们手持寒光闪烁的东洋武士刀,眼神中透着决绝与疯狂,不要命地朝着众人冲来。

刹那间,惨叫之声响彻宴厅。毫无防备的宾客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呆立当场,转眼间便有许多人被砍翻在地,鲜血汩汩流出,将华丽的地毯染得一片殷红。李长风心中暗叫不好,万万没想到竟赶上郑家内部这场激烈的内讧。

施大宣摔杯时,李长风正在咀嚼河豚刺身。瓷片迸溅的轨迹在他眼中突然变慢,映出廊柱后闪动的寒光。北京保卫战养成的本能让他掀翻三寸厚的桧木桌案,清酒泼在郑芝龙蟒袍上的瞬间,十七柄倭刀已斩碎屏风。

"保护郑总兵!"李长风反手抽出装饰用的打刀,刀刃在烛火中泛起诡异的蓝——这刀竟淬过南洋见血封喉树的汁液。第一个冲来的刺客被横斩腰腹,创口喷出的血雾里带着苦杏仁味。

身旁众人一同掀翻桌子,以这坚固的木桌作为掩体。郑芝龙面色惨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显然被这变故吓得不轻。李长风等人以坚定的身姿,将郑芝龙护在身后,直面如潮水般涌来的死士。

“二弟,快去门外喊咱们的铳兵”李长风大叫道!

李长林听闻后反应迅速,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疾冲向门外。

同一时间,郑瑶从怀中掏出一根竹子做的信号弹,点燃后伴随着一声怪响,冲天的火光照亮了头顶的天空!

李长林踹开描金纸门时,月光正照见庭院里列阵的二百火铳手。他们看见郑瑶发出来的信号早就做好了准备,这些从“己巳之变”血战中幸存的老兵,装弹动作整齐得像佛郎机钟表机关。当第一排铅弹穿透纸窗射入宴厅时,有个戴天狗面具的刺客正把刀尖抵在郑芝龙喉结前三寸。

"低头!"李长风甩出打刀贯穿刺客眼眶,顺势将郑芝龙扑倒在染血的榻榻米上。第二排齐射接踵而至,铅弹撕碎唐衣屏风上的孔雀尾翎,把举着肋差突刺的叛党钉在《兰亭序》拓本前。

施大宣在第三轮齐射时终于现身。这个五十八岁的海寇头子竟穿着明朝参将官服,手中却握着柄九州岛名匠锻造的大太刀。

郑瑶看着他在弹雨中腾挪的身影,突然想起舟山老船工说过的话:"施爷年轻时能踩着缆绳追海燕。"

"砰!"

郑瑶的火铳在五步距离打穿施大宣膝盖时,老海寇的大太刀离李长风咽喉只剩半寸。李长林带人冲进来时,正看见李长风用断刀挑开施大宣衣襟——苍老的胸膛上纹着幅《四海龙神图》,龙眼处赫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徽。

感情这老贼做了红毛的狗!

黎明时分,幸存的郑家头目在血泊中重开宴席。李长风把玩着从施大宣身上搜出的密信,信纸上的拉丁文押着西班牙驻吕宋总督的火漆印。郑芝龙将染血的倭刀奉上案头,刀镡镶嵌的玛瑙在晨光中如凝固的血。

"此刀名'波切',乃当年颜思齐所赠。"这位东海霸主的声音突然苍老,"今夜过后,该改名叫'平乱'了。"

港外传来火铳齐鸣——那是李长林在处决最后三十名死士。枪声惊起群鸥,白羽纷飞中,郑瑶清理了施大宣在海上的力量,她正在船坞清点战利品:二十艘朱印船,载满硝石与硫磺。

在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混战之后,硝烟渐渐散去,郑府内一片狼藉。满地的鲜血、破碎的杯盘与桌椅,无不诉说着方才战斗的惨烈。施大宣所率的叛军,在李长风一行人的顽强抵抗以及200火铳兵的猛烈攻击下,终被成功镇压。

郑芝龙面色凝重,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走到李长风面前,眼中满是感激与敬意,深深一揖到地:“李公子、李兄弟,此番若不是你们当机立断,出手相助,芝龙今日怕是性命难保,郑家也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份恩情,一官没齿难忘。”

李长风赶忙扶起郑芝龙,神情诚恳:“郑公言重了,既是有缘结识,又蒙郑公款待,我们自当出手相助。况且,这等内乱,实是让人痛心疾首。”

郑芝龙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李公子仁义无双,今日之事,让一官看到了你们的肝胆相照。郑家愿与李家结为盟友,往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李长风面露欣喜之色,与郑芝龙双手紧握:“能与郑公结盟,是我李家之幸。相信我们携手,必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

当下,双方就结盟之事,简单却郑重地立下约定。郑芝龙当即吩咐手下,收拾郑府,厚葬死者,安抚伤者。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安平的土地上。郑瑶与奶奶相拥而泣,难舍难分。奶奶轻抚郑瑶的脸庞,眼中满是不舍与慈爱:“瑶儿,此去一路保重,记得常回来看看奶奶。”

郑瑶泪水涟涟,哽咽着:“奶奶,您放心,瑶儿一定会回来看您的。您自己也要保重身体。”

告别奶奶后,郑瑶怀着复杂的心情,跟随李家的船队缓缓驶离安平,朝着福州方向前行。船行在碧波之上,海风轻拂着她的发丝,郑瑶回首望去,安平的轮廓在视线中渐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