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18)真武汤(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这段描述是关于太阳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复杂证候及其治疗方法的论述。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话:“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太阳病,是中医外感病的一种分类,主要指的是外感风寒之邪,邪气侵袭人体太阳经脉,以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在治疗太阳病时,常用的方法是发汗解表,即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人体出汗,从而驱邪外出,恢复正气。
然而,这句话描述的是发汗后病情并未缓解,反而出现了新的症状。具体来说:
1. 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指患者经过发汗治疗后,原本的太阳病症状并未消退,反而持续发热。这可能是因为发汗不当,导致邪气未除,或者正气受损,邪气内陷等原因。
2. 心下悸:指患者自觉心下(即胃脘部)跳动不安,有悸动感。这可能是因为发汗过多,损伤了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3. 头眩:指患者感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这可能是因为发汗后,体内津液不足,不能濡养头目所致。
4. 身瞤动,振振欲擗(僻)地:指患者身体出现不自主的颤动,甚至站立不稳,有要跌倒的倾向。这可能是因为发汗后,阳气受损,阴寒内盛,导致筋脉失养,肌肉痉挛所致。
针对这种复杂的证候,中医经典中提出了使用真武汤进行治疗。真武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五味药组成。其中,附子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胃散寒,芍药养血柔肝。五味药合用,既能温阳散寒,又能健脾利水,还能养血柔肝,从而调和阴阳,恢复正气,达到治疗目的。
真武汤方
原文: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
芍药:这里提到的芍药,很可能是指白芍,因为白芍在中医临床中更为常用。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状。
生姜: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同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症状。这里提到的生姜(切)各三两,意味着需要将生姜切成适当的片或丝,以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析出。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食少便溏、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
附子: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但经过炮制后,其毒性大大降低,同时保留了其温阳散寒的功效。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肾、脾经。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状。这里提到的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意味着需要将附子进行炮制处理,去除外皮,并破成八片,以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析出,并降低毒性。
真武汤是中医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等证候的经典方剂,其组方原则就是温阳利水。这组药材的组合,既包含了温阳散寒的附子、生姜,又包含了健脾利水的茯苓、白术,还包含了养血柔肝的芍药,共同达到了温阳利水、健脾养血的功效。
当然,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复杂多样,不同的药材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药效,甚至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原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上五味:这指的是上方所列的五味药材,即茯苓、芍药、生姜(已切好)、白术和附子(已炮制好,去皮,破成八片)。这五味药材是本次煎药的主要成分。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这句话描述了煎药的过程。首先,需要准备八升水(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8升,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药材量和煎药器具进行调整),将五味药材放入煎药锅中,然后用武火(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煎药的时间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所需药效来决定,直到将药液浓缩至三升(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3升)左右。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水中。
去滓: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中的药渣(即药材的固体部分)去除。这个过程通常通过过滤或倾倒的方式实现,只保留清澈的药液部分。
温服七合:将去除药渣后的药液分次服用。这里提到的“七合”是古代容量单位,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0.7升或700毫升。由于药液总量为三升,因此通常需要将药液分成四到五次服用,每次服用量约为七合。在服用时,需要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
日三服:这句话指的是每天需要服用三次。根据药液的总量和每次的服用量,可以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如早、中、晚各服用一次,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