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7)疾病隐忍成痼疾,及时治疗是关键(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原文: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已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
这句话出自中医古籍,深刻揭示了疾病治疗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凡人”,指的是普通的人,也就是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疾”,自然是指疾病;“不时即治”,说的是不及时治疗;“隐忍冀差”,则是隐忍病痛,希望它能自己好转;“痼疾”,则是指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
那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普通人有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而是选择隐忍病痛,希望它能自己慢慢好起来,这样往往会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发展成难以治愈的痼疾。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面对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很多时候,疾病的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治疗,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威胁到生命。
在现代社会,医疗条件日益发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关爱自己的健康,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小儿女子,益以滋甚”,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对于小孩子或者女性来说,某种情况(可能是指疾病、情绪、习惯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或纠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这里的“益以滋甚”表达了一种逐渐加剧的趋势。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这句话则可能是在强调,如果时令气候与人体不和,或者更广泛地说,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或者异常,就应该及早说出来,寻求帮助或者治疗。这里的“便当早言”表达了一种及时沟通、及早处理的建议。
综合来看,这句话可能是在告诫我们,对于小孩子或者女性来说,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或者异常,应该及时关注并处理,以免情况恶化。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和女性的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原文: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
这句话听起来颇有几分中医古籍的韵味,其实它蕴含了深刻的医学哲理。让我来为你细细道来。
“寻其邪由”,意为探寻疾病的起因或根源。在中医理论中,疾病往往由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或内邪(如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所致。因此,治疗疾病的首要步骤便是明确诊断,找出病因。
“及在腠理”,这里的“腠理”一词,源自中医古籍,是对人体组织结构的一种独特而细腻的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腠理并非单指皮肤的纹理那么简单,它还涵盖了皮肤与肌肉之间那些微妙而复杂的空隙结构。这些空隙,就像是人体内部的微小通道,既是气血运行的路径,也是外邪入侵的潜在门户。
当疾病初起时,它往往会选择这些相对薄弱的环节——腠理之间,作为入侵人体的突破口。此时,若能像敏锐的侦探一样,及时发现这些细微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时治之”,强调了治疗疾病的时机选择。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人体的生物钟等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治疗,往往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罕有不愈者”,则是对前面治疗原则的肯定和总结。如果能在疾病初起时,及时、准确地找出病因,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治疗,那么大多数疾病都能得到治愈。
综上所述,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诊断病因;同时,也要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患人忍之,数日乃说”,这句话描述的是,当有人患病时,如果初期选择忍耐,不及时寻求治疗,往往会在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将病痛说出来。这里的“数日乃说”,不仅指的是时间的推移,更暗示了病情从轻到重、从表面到深入的变化过程。
“邪气入脏,则难可制”,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理论中疾病发展的严重后果。在中医看来,“邪气”是那些能够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它们可能源自自然界的风寒暑湿,也可能来自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环境污染等。当这些邪气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时,它们就会像潜伏的敌人一样,寻找机会破坏人体的平衡与和谐。
如果未能及时驱邪外出,邪气就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积累并深入人体。它们可能会从最初的皮肤表层,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腠理”,逐渐深入到肌肉、经络,甚至最终侵入脏腑。脏腑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负责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还承载着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一旦邪气深入脏腑,就意味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了严重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治疗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因为脏腑的病变往往复杂多变,不仅涉及到多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同时,由于脏腑的特殊性,其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弱,一旦受损,往往难以逆转。
“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这句话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当家中有人患病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及时治疗,而不是等到病情恶化后才采取行动。这是一种预防疾病、保护家人健康的重要策略。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要有备无患,提前做好预防和治疗的准备。
原文: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叟,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如或差池,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需治之。
这句话蕴含了中医对于疾病治疗时机的重要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在制备汤药时,不应受时间(如晨夜)的限制。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体质来灵活调整,而时间因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病情需要,就应该及时制备汤药进行治疗。
“觉病须叟,即宜便治”,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治疗的及时性。当感知到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症状时,应该立即进行治疗,不应拖延。这里的“须叟”指的是极短的时间,意在强调治疗的紧迫性。因为疾病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初期病情较轻,治疗起来相对容易;而一旦病情恶化,治疗难度和恢复时间都会大大增加。
“不等早晚,则易愈矣”,这句话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它告诉我们,在治疗疾病时,不应过分拘泥于时间因素(如早晚),而应该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治疗疾病时,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及时性,不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是中医对于疾病治疗时机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健康原则。
下面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对于时机、方法与遵医嘱的重要性。让我为你细细解读。
“如或差池,病即传变”,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稍有疏忽或不当,疾病就可能发生传变,即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或恶化。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展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病情恶化。
“虽欲除治,必难为力”,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治疗时机与方法的重要性。一旦疾病发生传变,即使再想进行治疗,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因为此时病情已经复杂多变,治疗起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治愈。
“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需治之”,这句话则是对患者的一种告诫。它告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仅仅依靠服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肆意妄为,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那么即使服药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认为治疗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患者没有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在治疗疾病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医生的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恢复健康。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肆意妄为,以免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