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新浪博客2006.9.9-2006.9.14(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他的月之章》最新章节。
叛逆的野猫
幽幽在诉说
月光泼湿忧伤雨水交响
宿怨赐予灵感撒在纸上
谁在夜空划下一道硬伤
温柔只是折寿前的凄凉
一地冰霜白的诡异牵强
映着你莞尔梳妆的模样
爱情怎会是遥遥默默的守望
直到遗忘
昨天写的东西。回味一下,觉得很满意。
小时候读古诗,大一点了读现代诗,读久了就会发现怀古兴叹是诗人最喜欢干的事,而爱情友情亲情这些话题要往后摆摆。并且,一切成就卓着的诗人在他活着的年代都是境遇不顺怀才不遇甚至众叛亲离的,内心疾苦无比,不少还死的比较惨。这是否就可以反过来解释为什么当代诗坛破烂儿辈出,因为大家都活的太滋润了,写诗完全成为吃饱饭没事干故作哀怨的扯淡。诗歌基本上也被歧视的山穷水尽,连高考作文都注明“文体自选,但不得写诗歌”。可见对诗歌的封杀已然从娃娃抓起。孩子们看到诗兴许还要讥讽:把散文去掉标点拆成一行行就是诗了? 90后一代对于严肃文学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十大名着一本没看过的大有人在,但是最流行的偶像作家的作品和科幻、爱情、侦探小说他们一定如数家珍。其实对这些东西的阅读只应该是点缀,而不是主流。因为这些作品只是从侧面折射时代的特征,或许不乏艺术上的闪光点,但绝对不是经典。古典和经典的魅力是洗礼过一代代人的,我坚信,一个读过一百本国内外名着的人和一个读过一百本校园小说的人站在一起所显现出的底蕴和内涵会是截然不同的。
荒(2006.9.14)
聆听音乐,诠释生命——
一种宿命,是属于生活的元素;
一种牵绊,是属于惆怅的记忆;
一种语言,是属于微不足道的点缀;
一种错觉,是属于苍白无力的诱惑。
晚上上网闲逛,某大学论坛里面的音乐版块的介绍语。
空洞虚无的五行文字,有着浓浓的故作大气的矫情。只要对音乐以及生命这两个命题稍作思考,就不会写出如此苍白混乱的语句。这种为了显示成熟的幼稚文字我想只有出现在初中生作文里才算是情有可原,毕竟他们还没听过多少音乐。生命的路也还没迈开几步。
由此想起,大家念书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些人。这些人的脑袋里面储存了无数的排比句与比喻句与名人名言,一旦落笔写出的东西必然受到教师大力赞扬,但特征是一定会让你看了之后和什么都没看一样,只有大篇幅优雅的文字在堆砌。然后有人就大骂这些人滑头。其实倒不必,只有劣质的滑头才会被轻易看穿。真正滑头的都不随便就写字,所谓智者不立文字,因为言多必失。就譬如,Vae如果玄虚一点,不在这写字,你便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水平,可以充分调动想象,无论往高了想还是低了想;但是写了,看了,便觉得不过尔尔,很多观点兴许和自己的还背道而驰。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些看似复杂神秘的事物揭开面纱之后会发觉原来和自己多么靠近。一些看似简单纯粹的事物往往背后都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复杂,让人害怕。
如此,渐渐的养成一个思维习惯。把看似简单的事物想复杂点。把看似复杂的事物想简单点。
又下雨了。滴滴答答的,青蛙的叫声停息。我穿长裤长袖。然而两年前的今晚,是一个有些热的夜。青蛙和蟋蟀交替吵闹。那是我军训的第三天。她来看望我。当天的夜空仿佛都明媚了,星星特亮。我感叹说这郊区荒山野岭的就是不一样啊污染还真小。野风吹得有些凉意,远处操场上别的班正在训练。气势宏伟的口号呼喊声回荡在空旷的声场里,就像做reverb效果的时候把decay time设置到了5秒以上。
在这之后的时光,每当我再忆起那晚重重叠叠的口号声,就觉得胸口生成了一阵阵的悲伤,偷偷的袭上眼角眉梢,然后复现儿时尽情哭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