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杜甫(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最新章节。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注释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月亮逐渐西下,已过了巫山峡,但仍好像含着白帝城。“稍下”,渐渐落下;“衔”,含着,形容月亮仿佛停留在白帝城上方。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月光下沉,整个江浦都暗了下来;月亮倾斜,半边楼还被照亮。“气沈”,指月光暗淡;“轮仄”,月亮偏斜。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仿佛在催促黎明到来;月亮如蟾蜍,渐渐西倾。“刁斗”,古代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蟾蜍”,指代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战士们倚着残缺的月影张弓警戒,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汉家的军营。“残魄”,指快要落下的月亮;“汉家营”,借指唐朝军队,这里用汉代指代唐代是古诗常用手法。

赏析

描绘月景,烘托氛围: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月落之景。从“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可见月亮位置移动,已过巫山峡却似不舍白帝城,赋予月亮动态与情感。接着“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细致刻画月光由强变弱,江浦渐暗,半边楼尚明,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凄清的氛围,为下文情感抒发做铺垫。

借景抒情,感慨时世:颈联“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预示着黎明将至,月亮渐渐西沉。“皆”字强调战乱时期处处如此,暗示战争环境的紧张与漫长。诗人借月落之景,传达出对战争局势的忧虑,以及时光流逝而国家仍未安宁的感慨。

以点带面,忧国忧民:尾联“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描绘战士们在残月之下张弓警戒的场景,“不独”二字扩大范围,表明整个国家都处于战争戒备状态。通过这一画面,诗人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饱受战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升华了诗歌忧国忧民的主题。整首诗借月落之景,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八月十五夜月其二》时,所处的社会与个人境遇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安史之乱余波未平:安史之乱虽接近尾声,但历经数年战乱,大唐山河破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各地满目疮痍。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离失所,社会秩序亟待恢复。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诗中“刁斗皆催晓”,通过描写军中刁斗之声,暗示战争局势依旧紧张,反映出当时社会仍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凸显出诗人对国家能否从战乱中复苏的担忧。

藩镇割据初现端倪:安史之乱期间,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在各地设立了许多节度使,赋予他们较大的权力。随着叛乱接近平息,这些节度使逐渐拥兵自重,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潜在威胁。杜甫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政治隐患,诗中虽未直接提及藩镇割据,但从“不独汉家营”所描绘的全国军事戒备状态,可侧面反映出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个人背景

持续的漂泊生涯:杜甫此时仍处于漂泊西南的状态,从一个地方辗转到另一个地方,居无定所。长期的漂泊使他深刻体会到百姓的苦难,也让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这种漂泊的生活经历,使他在中秋之夜望月时,心中充满了孤独、凄凉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对月景的描写,如“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借月亮的移动暗示自己漂泊的轨迹,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杜甫一生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然而现实却是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在这动荡的时代,他虽有心报国,却无能为力。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内心充满了苦闷与无奈。在《八月十五夜月其二》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间接体现出他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痛苦,让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沉郁的情感氛围。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二》的创作背景,深刻影响了诗中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承载了丰富且深沉的情感内涵。

社会背景影响下的情感表达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安史之乱虽近尾声,但余波仍在,藩镇割据初现。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刁斗皆催晓”,借军中催晓的刁斗声,描绘出战争氛围浓厚,局势紧张。诗人借此传达出对国家能否走出战乱、恢复安定的深切担忧。“不独汉家营”则表明战争并非局部,而是全国皆处于戒备状态,凸显国家形势严峻,深刻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走向的深深忧虑。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长期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杜甫身处其中,目睹民间惨状。尽管诗中未直接描述百姓苦难,但透过战争场景的描绘,能感受到他对民生的关切。国家动荡不安,百姓必然深受其害,这种对百姓的同情,融入到诗歌对战争局势的描写之中,使诗歌情感更加沉郁。

个人背景影响下的情感表达

漂泊孤独之感:杜甫持续漂泊西南,居无定所。中秋佳节本应阖家团圆,他却孤身一人。“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借月亮移动暗示自己漂泊的行程,以景衬情,流露出漂泊中的孤独凄凉。明月相伴却无法消解孤独,反而更添思乡之情,渴望结束漂泊,回归故乡与亲人团聚。

壮志未酬的苦闷无奈:杜甫一心报国,却仕途不顺,在动荡时代难展抱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内心苦闷。诗中对战争局势的忧虑,从侧面反映出他渴望为国家安定出力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张弓倚残魄”描绘战士戒备场景,而自己只能旁观,空有报国之心,进一步强化了壮志未酬的苦闷情感,使诗歌情感更为深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