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七十二首·四十四》李白(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最新章节。

《古风·其四十四》李白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赏析

以植物起兴,对比鲜明

-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诗的开篇描绘了绿萝枝叶繁茂,缠绕在松柏枝干上的景象。绿萝依托松柏,即便寒冬来临也不会改变。这里以绿萝与松柏相互依存、历经寒冬而不变,象征着坚贞不渝的关系,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

引出女子境遇,叹容颜易逝

-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然而,那有着如夭桃般艳丽容颜的女子,却只能独坐叹息,感慨着《诗经》中关于葑菲的诗句。《诗经》有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意在说明人们采葑菲时,往往只看地上部分而忽视根部,以此比喻女子因容颜衰老而被弃。此句借夭桃女子的境遇,引出红颜易老、遭人遗弃的主题。

-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曾经女子容颜如玉,光彩照人,如云的秀发乌黑亮丽,并非如今的白发苍苍。这两句进一步强调女子曾经的美丽,与如今可能面临被弃的命运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时光流逝对女子美貌的改变。

表达女子哀怨,深化主题

-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女子悲叹,君子的恩情已然断绝,自己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此句直接表达出女子被遗弃后的哀怨与无助,深化了红颜薄命、遭人遗弃的主题,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子对男子的依附以及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植物起兴,通过对比,刻画了一位因容颜衰老而面临被弃命运的女子形象,抒发了女子的哀怨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借女子之遭遇,寄寓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诗中以绿萝、松柏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借弃妇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难以言表的哀怨。无论是干仕不遂还是在长安失去皇帝信任,都反映出李白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挫折与失意,使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这种怀才不遇的情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少壮干仕不遂背景下

- 渴望伯乐与机遇:诗中以“绿萝”“松柏”自比,即便“岁寒尚不移”,却仍未得到赏识,表达出李白少壮时渴望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华,给予自己施展抱负的机遇,然而现实却让他只能无奈叹息。

- 怀才不遇的苦闷:将自己比作被遗弃的“贱妾”,“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体现出他因干仕不遂而产生的苦闷,感觉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如同被遗忘的女子般孤独无助。

长安应诏后失宠背景下

- 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李白应诏入长安,本以为能实现理想,却失去唐玄宗信任。诗中“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借女子容颜易逝、被君恩抛弃,表达他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感慨自己曾受皇帝征召,如今却被冷落。

- 理想破灭的失落:以“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形容自己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却被闲置,“贱妾将何为”则深刻地表现出他理想破灭后的失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内心充满迷茫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