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47《朱元璋趣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咱今儿个要讲的,是咱老朱家那位从放牛娃混成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朱重八的趣事。这些事儿啊,有的记在《明史》里,有的在民间口耳相传,真真假假掺着,却都透着股子烟火气,让咱觉着这皇帝老儿啊,跟咱平头百姓没啥两样,也是个有血有肉、能哭能笑的主儿。

一、放牛娃的“金銮殿”

元至正四年的夏天,濠州地面旱得冒火,田里的庄稼跟被抽了筋似的,耷拉着脑袋。十五岁的朱重八光着脚丫子,赶着头瘦骨嶙峋的老黄牛,在山梁子上转悠。他身上的粗布衫早被汗水浸得发馊,肚子里咕咕直叫,自打三天前家里断了粮,他就只能靠挖点野菜、摘点野果填肚子。

“哥儿几个,歇会儿吧!”朱重八冲坡下的几个光屁股娃娃喊了一嗓子。那几个都是跟他一样给地主刘德家放牛的,最小的狗剩才十岁,正趴在石头上啃野山楂,酸得眉头直皱。

几个人凑到老槐树下,树荫里透着点凉气。朱重八忽然盯着牛背上的鞍子发了会儿呆,猛地一拍大腿:“咱给自个儿封个官咋样?”几个娃娃面面相觑,狗剩咬着山楂含糊不清地问:“啥官?比刘管家还大?”

“比他大十倍!”朱重八把鞍子卸下来,往石头上一摆,又摘了片梧桐叶顶在头上,“瞧见没?这就是金銮殿,咱就是皇帝!”他煞有介事地往“金銮殿”上一坐,冲狗剩招招手,“狗剩,你当丞相,先给咱汇报汇报民情。”

狗剩虽说小,却机灵,立马把山楂核一吐,跪下磕头:“启禀陛下,咱这地界儿闹饥荒,百姓都快饿死啦,求陛下开仓放粮!”其他娃娃也跟着起哄,有的学大臣跪,有的装侍卫站在“金銮殿”两边。

朱重八正玩得兴起,忽然听见山脚下有人喊:“重八!重八!你家出事啦!”他心里一紧,跳起来就往山下跑,鞍子也顾不上捡。跑到村口,只见自家那间破草房围了好些人,娘正趴在门口哭,爹躺在门板上,嘴唇发青——原来爹饿了几天,去地里扒了点草根,竟中毒了。

当天夜里,朱重八蹲在灶台前,看着锅里煮的野菜汤发愣。爹咽气前抓着他的手,话都说不囫囵:“重八啊,爹对不住你,让你跟着挨饿……”他咬着牙没让眼泪掉下来,可等娘和哥哥们睡下,他躲在草垛里,哭得浑身发抖。那夜的星星特别亮,照着这个破落的院子,也照着少年心里悄悄埋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他要让天下的百姓都不挨饿。

二、皇觉寺里的“化缘经”

爹死后,家里实在撑不下去,哥哥们各自逃命,娘也跟着去了。朱重八走投无路,只好到皇觉寺剃了光头,当了个小行童。说是当和尚,其实跟打杂的没啥两样,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扫院子、劈柴、烧火,稍有差错,就被老和尚一顿骂。

有一回,主持让他去化缘。那是深秋,寒风呼呼地刮,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袈裟,挎着个破钵盂,走村串户。可老百姓自己都没吃的,哪有施舍给他的?连着三天,他只讨到半块硬饼子,走到第四天,实在饿得头晕眼花,栽倒在路边。

也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听见有人说话:“这小师父咋晕这儿了?”睁开眼,见是个讨饭的老妇人,身边蹲着个小丫头,手里攥着个菜团子。老妇人把菜团子掰了一半递给他:“吃吧,孩子,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朱重八狼吞虎咽吃完,才发现那菜团子是用野菜和着麦麸做的,还有股子苦味。他感激地给老妇人磕头,老妇人叹口气:“别谢我,要谢就谢这乱世里的一口活命粮吧。”临走时,老妇人指了指远处的破庙:“今晚去那儿歇脚吧,避风。”

夜里,朱重八躺在破庙里,望着房梁上的蛛网发呆。忽然听见外头有人哭,出去一看,竟是白天那小丫头,蹲在墙角抹眼泪。一问才知道,老妇人是她奶奶,刚咽了气。小丫头才七岁,抱着奶奶的破包袱,不知道该去哪儿。

朱重八想起自己饿死的爹娘,心里一酸,把小丫头领进庙,把自己的袈裟给她盖上。第二天天亮,他带着小丫头去镇上,想给她找户人家收养。可转了一圈,谁都不愿意多一张嘴。最后,他把化缘得来的几文钱塞给小丫头:“妹子,顺着官道往东走,那边有个善人村,兴许能讨口饭吃。”小丫头抓着他的手不放,他狠下心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听见身后传来“扑通”一声——小丫头在给他磕头。

多年后,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回跟马皇后说起这段往事,还红了眼眶:“那时咱就想,要是有一天咱说了算,绝不能让老百姓再受这样的罪。”马皇后擦着他的眼泪笑:“你现在不就说了算嘛,咱老百姓的日子,可不比从前强多了?”

三、濠州城里的“马大脚”

至正十二年,红巾军打到濠州,朱重八听说领头的郭子兴是个讲义气的好汉,一咬牙,扔了袈裟,参了军。他打仗不怕死,又机灵,很快就从大头兵升成了亲兵,还得了个名字“元璋”,寓意“诛灭元朝的利器”。

这年秋天,郭子兴在帅府设宴,犒劳众将。朱重八穿着新做的铠甲,站在廊下,忽然看见屏风后闪过一个身影——是个女子,穿着青布衫,头发用布带随意扎着,脚上竟穿着一双男人的布鞋,裤脚卷得老高,露出沾着泥的脚踝。

“这是我家闺女秀英,”郭子兴笑着拍他肩膀,“别看她是个女娃,舞刀弄枪比小子们还利索,就是这脚大,总被人笑话。”那女子大大方方走出来,冲朱重八抱拳:“见过朱大哥。”朱重八赶紧回礼,抬头看见她眼里闪着光,跟当年破庙里那个小丫头的眼神有点像,都是历经苦难却没被磨灭的倔强。

后来他才知道,马秀英从小没了爹娘,被郭子兴收养,跟着义军里的弟兄们一起练武艺、学兵法,最看不得老百姓受欺负。有一回,元军围城,城内粮草断绝,马秀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偷偷分给受伤的士兵,自己却饿得晕倒在帐里。

朱重八对她渐渐上了心,可又怕自己出身低微,配不上她。直到有一次,他在战场上中了箭,被抬回帅府,马秀英守在床边,日夜照料。他疼得昏过去时,恍惚听见她跟郭子兴说:“爹,重八是个有本事的人,咱不能让他埋没了。”等他醒过来,马秀英正用布巾给他擦汗,见他睁眼,笑着说:“可算醒了,再睡下去,我都要以为你当自己是个睡美人了。”

成亲那天,朱重八看着马秀英穿着粗布做的嫁衣,心里又甜又涩:“委屈你了,连件像样的凤冠霞帔都没有。”马秀英却笑得爽朗:“咱义军里的媳妇,要啥凤冠霞帔?有你这片心,比啥都强。”她抬起脚晃了晃,“再说了,我这大脚板,穿不得绣花鞋,正好省了针线钱。”逗得满帐的弟兄们哈哈大笑,朱重八看着她,忽然觉得,这世间最珍贵的宝贝,已经被他捧在手心了。

四、南京城里的“微服记”

洪武三年的春天,南京城刚下过雨,青石板路上泛着光。朱元璋穿着件青布衫,戴着顶旧斗笠,跟着几个亲兵,混在赶集的人群里。他想看看,这天下初定,老百姓的日子到底过得咋样。

走到朱雀街,忽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挤进去一看,是个卖字画的书生,正跟个锦衣恶奴吵架。恶奴手里攥着幅字画,骂骂咧咧:“你这破字,白送给大爷都不要,还敢跟我要钱?”书生涨红了脸:“这是我亲笔写的《孟子》,足足抄了三天,你说拿走就拿走,哪有这样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