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4《桃花扇》(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州民间志》最新章节。
崇祯十五年腊月廿三,南京城飘着鹅毛大雪。我裹紧狐裘,跟着杨龙友的轿子往钞库街走。秦淮河结了薄冰,画舫都泊在岸边,红灯笼在风雪里晃啊晃的,像极了去年上元节放的孔明灯。
"方域兄可知,今日要见的李香君姑娘,原是苏崑生的弟子?"杨龙友掀开轿帘,鼻尖冻得通红,"那姑娘琴技了得,去年中秋在桃叶渡弹《高山流水》,引得白鹭群起。"我摩挲着袖中父亲的推荐信,心里七上八下。自河南商丘南下这一路,听得最多的便是"秦淮八艳"的名头,偏生我侯方域最不喜脂粉堆里打滚。
媚香楼的朱漆大门嵌着黄铜门环,门房通报时,我看见门楣上的砖雕桃花落了层雪。进得院子,廊下挂着七八个鸟笼,画眉在风雪里缩着脖子,唯有只绿鹦鹉抖着翎羽叫:"贵客到!"
暖阁里烧着银丝炭,李贞丽亲自捧了鎏金暖炉过来。这媚香楼的鸨母年轻时也是名动金陵的美人,如今虽徐娘半老,举手投足仍有风情。"侯公子可是复社的翘楚?"她递来茶盏时,腕上翡翠镯子碰着青瓷发出脆响,"香君这丫头,就爱读《留都防乱公揭》这类文章。"
正说着,帘栊轻动。穿月白襦裙的姑娘抱着焦尾琴进来,裙裾扫过青砖,带起淡淡茉莉香。她未施粉黛,鬓边却别着朵红绒花,在烛火下艳得惊心。"侯公子万安。"她屈膝行礼时,我看见她耳坠上的碎钻闪了闪,像落在雪地里的星子。
那日她弹的是《胡笳十八拍》。指尖在琴弦上翻飞,如惊鸿掠水,窗外的雪片都仿佛跟着节奏旋转。弹到"冰霜凛凛兮身苦寒"时,琴弦突然崩断,血珠顺着葱白指尖滚落,在琴面上洇开红梅。杨龙友抚掌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我却看见香君垂眸掩去眼底的悲色,袖中罗帕攥得发皱。
二、血溅桃花扇
开春时,媚香楼的桃花开得正盛。我每日午后去听香君抚琴,她总爱穿那件茜色襦裙,腰间系着我送的洒线绣宫绦。有次说起阮大铖,她突然冷笑:"那阉党余孽,也配谈东林风骨?"茶盏重重搁在紫檀桌上,震得茶汤荡出涟漪。
端阳节那日,杨龙友送来把白纱宫扇。"方域兄何不题诗其上,聊表心意?"折扇展开时,我看见扇骨上刻着"桃花扇"三字,笔锋刚劲,像是用匕首刻的。香君接过扇子时,指尖划过扇面,忽然道:"侯郎可知,这扇子原是田仰送来的聘礼?"
田仰是马士英的亲信,新得势的凤阳总督。我握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香君却轻轻将扇子放在案头:"我已回绝,只说要等个能为我画眉的人。"她取出螺子黛,对着菱花镜细细描眉,眉峰如远山含黛,映得扇面上的桃花愈发娇艳。
七月初七,田仰的家丁冲进媚香楼。我赶到时,正见香君被按在琴桌上,青丝散落,钗环坠了满地。"侯公子救我!"她呼救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抄起紫檀椅砸向家丁,混战中忽听"哐当"一声——
香君竟一头撞向楠木柱!鲜血溅在纱扇上,绽开朵朵桃花。杨龙友赶来时,扇面已被染红大半,他蘸着血在扇面题诗:"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香君躺在我怀里,气息微弱:"侯郎...莫负此扇..."
三、乱世浮萍劫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消息传来。南京城里人心惶惶,马士英忙着拥立福王,阮大铖则在筹备《燕子笺》的首演。我在史可法帐下做参军,每日往扬州运送粮草,临行前夜去见香君。
她正在绣楼收拾行李,妆匣里躺着那把染血的桃花扇。"侯郎此去,怕是要打仗了。"她指尖抚过扇面的血迹,"记得那年你说要带我回商丘看牡丹,如今..."话音未落,楼下突然传来喧哗。
马士英的亲兵闯进来,说要抓复社余孽。我抱着香君从后窗逃出,翻墙时听见她痛呼——裙摆被竹枝划破,小腿鲜血淋漓。我们躲在秦淮河的芦苇荡里,看着媚香楼方向火光冲天。香君靠着我肩头,轻声唱《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四、冷月葬花魂
弘光元年四月,扬州失守。我在长江边接到急报,南京城破,马士英裹挟福王逃往芜湖。我星夜赶回,只见秦淮河尸横遍野,河水都染成了红色。媚香楼的残垣断壁间,野桃花开得妖艳。
在后院古井旁,我找到了香君。她穿着那件月白襦裙,胸口插着半支金簪,怀里紧抱着桃花扇。旁边躺着个家丁打扮的男人,喉管被割断,血染红了满地的桃花瓣。香君的右手还攥着块碎玉,是去年七夕我送她的定情信物。
我颤抖着打开折扇,扇面上的血迹早已发黑,杨龙友的题诗却愈发清晰。恍惚间,仿佛听见香君在耳畔轻笑:"侯郎,桃花又开了..."
五、禅院钟声远
康熙五年,我在栖霞寺剃度为僧。每日敲着木鱼,眼前总浮现香君撞柱时的血花。住持说我尘缘未了,送我本《桃花扇》抄本,说是民间艺人根据我们的故事编的。
翻开泛黄的纸页,看到"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两句,泪如雨下。寺外的桃花正盛,飘落的花瓣沾在袈裟上,像极了那年染血的纱扇。
暮鼓声中,我忽然听见熟悉的琴音。循声找去,只见禅房外立着位白衣女子,鬓边别着红绒花。她转过身来,眼波流转如当年雪夜:"侯郎,你可还记得《惊梦》里那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