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柏林墙上的价格双轨制(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军工厂风云往事》最新章节。
帅东来到曙垠市已经有好些日子了,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冲击,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层层涟漪不断扩散。今天,他决定好好去探寻一下这个城市的二环路周边,毕竟这里是他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区域,他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它。
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这座城市古老又略显破旧的建筑上。帅东踏出老年公寓的大门,一阵寒风吹来,他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走在去往二环路的路上,街边的景象让他感觉仿佛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路旁的国营副食店门口,张贴着泛黄的海报,店里传出那首熟悉的《亚洲雄风》,激昂的旋律在这陈旧的氛围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地契合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很快,他来到了二环路。道路两旁的建筑参差不齐,既有那种看起来随时可能倒塌的低矮平房,也有几栋略显突兀的老式居民楼。这些建筑的外墙斑驳,像是岁月亲手刻下的痕迹。帅东的目光被路边一个简陋的菜市场吸引,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各种口音交织在一起。摊位上摆放着的蔬菜种类并不多,而且大多看起来并不新鲜。帅东走到一个卖土豆的摊位前,正准备询问价格,这时,他听到旁边两个顾客和摊主的对话。
“这土豆咋卖啊?”一个中年男子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问道。
“两块钱一斤,不讲价。”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妈,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脸上带着些许不耐烦。
中年男子皱了皱眉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递了过去:“用这个买呢?”
帅东好奇地探过头去,只见那本子上印着“粮票”两个字。
大妈看到粮票,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要是用粮票,那就一斤换一斤吧。”
帅东心中一惊,他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粮票这种东西,没想到在这个看似普通的菜市场里,还能亲眼见到它的使用。他想起了大学时学过的“价格双轨制”,难道这里还保留着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
为了弄清楚情况,帅东又在菜市场里转了几圈。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摊位都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用现金购买的价格,另一种则是用各种票证购买的价格。而且,用票证购买的价格往往比现金价格要低很多。这种奇特的现象让帅东感到既新奇又困惑,他决定找个人好好聊聊。
走出菜市场,帅东看到路边有一个卖茶水的小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他走过去,要了一杯茶,然后坐在一旁和大爷攀谈起来。
“大爷,这菜市场里咋还能用粮票啥的买东西啊?现在不是都市场经济了吗?”帅东满脸疑惑地问道。
大爷笑了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小伙子,你是刚来咱曙垠吧?咱这儿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虽说现在全国都在搞市场经济,可咱这军工厂多,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有些东西还保留着老传统呢。像这些票证,都是以前厂里发的,大家习惯了用它们来买东西,而且有些紧俏物资,不用票还真买不到。”
帅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这价格为啥还不一样呢?现金买就贵,用票就便宜。”
“这你就不懂了吧,”大爷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用现金买,那是按市场行情定价,现在物价涨得快,东西自然就贵。用票买呢,那是厂里给职工的福利,价格都是以前定好的,比较便宜。不过,票也不是随便就能有的,得靠工龄、岗位啥的来分配,所以有些人有票,有些人就没有。”
帅东心中不禁感慨,这座城市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在时代的浪潮中缓慢前行,却依然保留着过去的印记。他想到自己所在的军工厂,虽然是央企,有着稳定的工作,但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不知道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告别了茶水摊的大爷,帅东继续沿着二环路漫步。他路过一家国营百货商店,门口挂着一块巨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庆祝元旦,全场八折”。帅东走进商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但大多数都是一些老旧款式的生活用品。他在店里逛了一圈,发现这里同样存在价格双轨制的现象。一些商品标明了现金价格和票证价格,而有些商品则只接受票证购买。
在商店的角落里,帅东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和售货员争论着什么。他好奇地走了过去。
“我就想买这瓶酱油,为啥非得用票呢?我给钱还不行吗?”年轻人一脸焦急地说道。
售货员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没办法,这是店里的规定。这酱油是紧俏货,用票买都得排队,你要是没票,就只能等有现金供应的时候再来。”
年轻人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商店。帅东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担忧。这种价格双轨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也限制了市场的活力和发展。长此以往,曙垠市真的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帅东感到有些饿了,他看到路边有一家小饭馆,便走了进去。饭馆里的环境很简陋,几张破旧的桌子和椅子摆放得歪歪斜斜。帅东点了一份当地的特色面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和旁边的一位食客聊了起来。
这位食客是一位在军工厂工作了多年的老师傅,他对这座城市的情况了如指掌。
“小伙子,你是刚分到厂里的大学生吧?”老师傅笑着问道。
帅东点了点头:“是啊,师傅。我感觉这曙垠市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好多东西都还保留着老样子。”
老师傅哈哈一笑:“可不是嘛,咱这城市靠着军工厂发展起来的,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可风光了。后来市场经济一来,好多地方都跟不上节奏,就慢慢落后了。不过,这也有好处,生活成本低,物价稳定,像你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里生活压力也小。”
帅东苦笑着说:“可这价格双轨制,感觉还是不太方便。而且,我担心这样下去,城市的发展会越来越慢。”
老师傅放下手中的筷子,神情变得有些严肃:“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价格双轨制确实是个问题,上面也在想办法解决,可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哪能那么容易改呢?不过,我相信,只要咱曙垠人努力,这城市总会好起来的。”
帅东听了老师傅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座城市虽然破旧,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里的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依然在努力生活。也许,自己的到来,也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吃完午饭,帅东继续在二环路周边闲逛。他看到一群工人正在路边维修水管,他们穿着破旧的工作服,脸上满是疲惫,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帅东想起自己在军工厂的未来,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不知道这座城市将会把自己带向何方。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二环路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帅东慢慢地往老年公寓走去,他的脑海里不断回想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柏林墙早已倒塌,可在这遥远的曙垠市,二环路旁,似乎还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回波,而自己,正身处这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之中,等待着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