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山河裂变:怒触洪澜(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东方神话集》最新章节。
在天地初开的鸿蒙时代,世间万物尚在混沌中孕育,山川大地都在悄然塑形。不周山,这座巍峨耸立的神山,宛如一根擎天之柱,直插云霄,撑起了浩瀚的苍穹。它位于如今的贺兰山一带,山体雄浑壮阔,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
那时,天地间有两位强大的神只,一位是水神共工,他人面蛇身,红发飞扬,周身散发着磅礴的水之神力,掌控着天下的江河湖海;另一位是火神祝融,他身材高大,浑身燃烧着熊熊烈火,性格刚烈,所到之处热浪滚滚,掌控着火的力量。
共工与祝融虽同为上古大神,却因性格和职责的差异,时常发生冲突。这一次,两人为了争夺天地间的主导权,矛盾彻底爆发,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就此展开。
共工率领着水族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祝融的领地进发。他挥动手中巨大的水刃,掀起惊涛骇浪,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咆哮着,冲向祝融。祝融毫不畏惧,他点燃周身的火焰,熊熊烈火瞬间将洪水蒸发,化作漫天的水汽。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的余波让天地都为之震颤。
这场战斗持续了数日,共工见久攻不下,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他心中一横,决定使出最后的绝招。共工汇聚全身的水神之力,向着不周山发出一声怒吼,随后如离弦之箭般冲向不周山。他的身体如同一颗巨大的流星,狠狠地撞击在不周山上。
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剧烈摇晃起来,山上的巨石纷纷滚落,尘土飞扬。随着共工的撞击,不周山竟然开始崩塌。这座支撑着天地的巨山,在共工的愤怒之下,轰然倒塌。
不周山的倒塌,引发了一系列可怕的灾难。原本被不周山撑起的天空,瞬间倾斜,天河之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下,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大地也开始剧烈震动,山崩地裂,无数的生灵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洪水肆虐,火光冲天,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
女娲,这位慈爱而伟大的女神,目睹世间生灵涂炭,心中充满了悲悯。她决定挺身而出,拯救这个世界。女娲走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寻找五彩石。五彩石是一种神奇的石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只有用五彩石才能修补天空的破洞。
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女娲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她穿越了炽热的沙漠,沙漠中的热浪几乎将她烤焦;她翻过了陡峭的山峰,山峰上的积雪让她的手脚冻伤;她还与凶猛的野兽搏斗,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但女娲始终没有放弃,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拯救人类。
终于,女娲集齐了五彩石。她架起了一座巨大的火炉,将五彩石放入炉中熔炼。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熔炼,五彩石终于化为了浓稠的石浆。女娲用石浆一点一点地修补着天空的破洞,每修补一处,天空中的漏洞就会缩小一分。
在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大地的洪水依然泛滥成灾。洪水如猛兽般在大地上肆虐,吞噬着一切。就在人们陷入绝望之时,大禹出现了。大禹是黄帝的后代,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和智慧。他肩负着治水的重任,带领着百姓们与洪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大禹来到黄河边,看到汹涌的洪水,心中明白,要治理洪水,必须找到洪水的源头和流向。他沿着黄河一路勘察,发现黄河因为不周山的倒塌,河道被堵塞,水流不畅,才导致洪水泛滥。而此时的不周山,倒塌后形成的山体恰好成为了黄河“几”字形的转折点。
大禹决定从这里入手,他带领着百姓们,手持工具,开始疏通河道。他们挖开淤泥,搬走巨石,一点点拓宽河道。然而,在青铜峡一带,一座巨大的石山挡住了黄河的去路。这座石山坚硬无比,普通的工具根本无法撼动它。
大禹望着这座石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要想彻底治理好黄河,就必须劈开这座石山。于是,大禹施展神力,他手持神斧,对着石山猛劈下去。神斧砍在石山上,火星四溅,但石山却纹丝不动。大禹没有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挥动神斧,每一次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终于,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石山被劈开了一道裂缝。裂缝越来越大,黄河水顺着裂缝奔腾而过,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洪水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顺着新开辟的河道,奔腾向东流去。
经过大禹多年的努力,黄河的洪水终于得到了治理。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而不周山倒塌后形成的独特地形,也成为了黄河独特的景观,见证着这段波澜壮阔的神话历史。
许多年后,一位名叫阿力的年轻后生,在黄河边长大。他从小就听着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这些上古英雄的敬仰。阿力决定沿着黄河,探寻这些传说的真相。
阿力沿着黄河一路前行,他来到了不周山的遗址。看着眼前的断壁残垣,阿力仿佛看到了当年共工撞山的壮烈场景。他继续前行,来到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想象着女娲为了拯救苍生,历经千辛万苦的画面。最后,阿力来到了青铜峡,望着那被劈开的石山,心中对大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阿力回到家乡后,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了乡亲们。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段神话传说,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而共工怒触不周山与黄河改道的故事,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