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阴王秘录:巫山灵筮(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东方神话集》最新章节。
汉和帝永元年间,新野阴家府邸的玉阶前,十六岁的阴长生望着满园凋零的牡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玉佩上刻着“长生”二字,是三年前马鸣生亲授的符咒。
“长生,可知何为‘道’?”马鸣生负手立于青竹之下,白发如雪,目光却如淬火钢针。
阴长生垂首:“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屎溺。”
马鸣生忽地大笑,震得满园竹叶簌簌作响:“好个庄周之徒!去劈柴烧水,且看这黄土如何化金。”
此后十年,阴长生每日担水、舂药、洒扫,却始终未见半点道法。同门十二人皆不堪其苦,唯他如老松扎根。直到某日,马鸣生于丹炉前凝视他良久,突然掷出一卷泛黄竹简:“《太清神丹经》在此,可往平都山寻王方平。”
东海之滨,王方平褪去中散大夫的锦袍,将玉笏投入沧浪江。潮水涌来,玉笏化作一条青龙,盘旋着隐入云海。
“方平,可知天子欲以你为柱下史?”太尉陈耽第三次叩门时,王方平正以桃木剑为老翁驱邪。剑光闪过,老翁脸上的疥疮化作黑烟消散,陈耽却惊得跌坐在地。
“天下已如朽木,何需我再添腐草为萤?”王方平拂袖而去。他踏遍巴山蜀水,最终在平都山遇见阴长生。两人对坐山巅,看云海翻涌如众生百态,忽有金光自地底涌出,竟是马鸣生所炼黄土化金。
“此金当济苍生。”阴长生捧起金块,眸中映着千家炊烟。王方平却拈须冷笑:“帝王眼中,仙术亦不过是笼络人心的伎俩。”
平都山巅的千年银杏下,阴长生将《太清神丹经》刻入树干。王方平以指为笔,在空中画出血河、鬼门、十八重地狱的虚影:“五斗米教已渗入巴蜀,人间疾苦将化为阴兵鬼将。”
话音未落,山风骤起,卷来一卷泛黄的竹简——《山海经·大荒西经》。阴长生瞳孔骤缩:“灵山十巫?巫咸、巫彭……他们竟在巫山?”
王方平抚掌而笑:“巫咸以巫咸之药通神,巫彭以巫彭之术炼魄。酆都本是仙山,若被巫术污染,必成鬼域!”
巫山深处,灵山十巫的祭坛浸在血色瘴气中。巫咸捧着青铜药鼎,鼎内翻涌着人血与怨魂:“阴王既已现世,何不与我等共掌生死簿?”
巫彭冷笑:“阴长生炼的是太乙金丹,王方平修的是九转玄功,你们以蛊惑人心为术,也配称‘神’?”话音未落,王方平的剑气已破开祭坛,十巫化作黑雾四散。
阴长生却收剑叹息:“巫咸能解百毒,巫彭善治心魔,若能善用,何愁人间疾苦?”他以丹火为笔,在祭坛石壁上写下《太上感应篇》。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长安城内阴云密布。皇帝梦见酆都鬼门大开,阴长生与王方平乘龙辇而来,金鞭所指处,贪官污吏皆坠血河。惊醒后,他命人将《太平经》与《老子》合编,却不知此书暗合阴王之道。
平都山巅,阴长生与王方平对弈。棋盘上黑白子化作山川河流,王方平落子时,酆都城外忽现奈何桥;阴长生拈子时,桥上亡魂皆绽笑颜。
“帝王以鬼神愚民,我们便以鬼神明道。”王方平拈起一枚白子,“待五斗米教彻底腐化,酆都自会成为阴阳交汇之地。”
唐朝开元年间,李白夜游酆都,写下“魂归巫峡夜猿啼”。他不知,自己笔下的巫峡,正是阴长生与王方平初遇之地。此时酆都城内,阴王殿已与十王殿并立,香火鼎盛处,藏着两位仙人埋下的金丹残渣——那本是灵山十巫的怨气所化。
宋朝某日,苏轼途经丰都,见奈何桥头老妇卖汤,汤水清澈如镜。他饮下后竟见蔡经金蝉脱壳之景,恍然悟道:“阴王非鬼,乃天地大道之化身。”
2025年春,周中堂站在修复的名山之巅,望着重檐飞阁的阴王殿,对随行人员道:“道教本是济世之学,莫让鬼神之说蒙蔽了初心。”
山风卷起《阴王秘录》残页,字迹化作金光融入云海。平都山巅,银杏树下的丹炉突然轰鸣,阴长生与王方平的虚影浮现,十巫的怨气与香客的祈愿在炉中交织,最终凝成一行小字:“道者,非阴非阳,乃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