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锁江镇妖录:庐山云海与九江锁钥的千年契约(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东方神话集》最新章节。
九江城外,云海翻涌如墨玉,庐山主峰汉阳峰在雾霭中若隐若现。相传周初(约公元前11世纪),一位名曰匡俗的隐士在此结庐修行,每日采撷山间灵芝、炼制仙丹。他面容清癯,身披葛衣,虽生于尘世,却如孤鹤栖松,不染凡尘烟火。
周天子听闻匡俗道法高深,三番五次遣使相邀,欲请其出山辅佐朝政。匡俗却屡屡避而不见,只留下一句:“吾乃山野草民,岂能屈膝庙堂?”某日,他于松林间遇见一位骑青牛的老者,正是道家始祖老子。两人席地而谈,从《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到天地玄机,越说越投机。老者笑言:“匡君心性超然,倒与贫道心意相通。”言罢,化作青烟隐入云雾,只留下一柄刻有“道法自然”的桃木剑。
数年后,匡俗忽然在庐山巅消失无踪。有人言他羽化登仙,有人道他隐入深潭。百姓感念其恩德,将他的草庐称为“神仙之庐”,后世讹传为“庐山”。而那柄桃木剑,则化作山巅的“慧远石”,至今仍散发着淡淡青光。
九江城如一叶扁舟,漂泊在长江激流中。自秦汉以来,江水每至汛期便肆意改道,冲毁堤坝,淹没良田。百姓筑起木排栖身,终日提心吊胆,称此地为“排地”。
东门的老九爷是城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夜观星象,发现江水暗流中似有蛟龙作祟。一夜,他梦见自己躺在木排上随波逐流,忽见一头青牛从云中俯冲而下,四蹄踏浪,铜铃般的眼睛射出金光,将江水撕开一道裂口。老九爷惊醒后,江边竟凭空出现九根粗壮的木桩,桩上刻着“锁江镇孽”四字。
他召集百名铁匠、石匠,以庐山紫烟石为炉,熔化九江千年寒铁,铸成九头威风凛凛的铜牛。每头牛角如剑,牛尾似鞭,牛身刻满蛟龙纹,牛鼻系着玄铁锁链。又于江边回龙矶上筑起七层宝塔,塔身嵌满夜明珠,塔顶悬挂铜铃,以镇江水之魂。
铜牛入水那日,江水翻腾如沸。四条铜牛被壮汉抛入江心,激起冲天水柱,另五条则镇守塔周。然而,水底妖龙岂肯束手就擒?它化作青衣少年,指尖凝出冰刃,直劈老九爷眉心。千钧一发之际,匡俗遗落的桃木剑从天而降,将冰刃击碎。
妖龙负伤遁入江底,铜牛却因此心性大变。四条入水的铜牛日夜翻滚嘶吼,将宝塔根基生生拉斜。工匠们苦思无策,直到老九爷在塔底发现一株千年灵芝——此乃匡俗当年所种,可镇妖息怒。他将灵芝捣碎,混以玄铁汁,重铸牛鼻锁链。自此,铜牛温顺如初,江水亦归入旧道。
时光荏苒,明朝万历年间,九江郡守吴秀见江岸屡屡崩塌,遂重修锁江楼与文峰塔。他命人以庐山石雕琢塔身,以长江沉船铁锚熔铸铁牛,更在塔内壁绘满《山海经》神兽,以镇邪祟。
然天灾人祸从未停歇。1606年,九江地动山摇,锁江楼与两条铁牛坠入江中,唯文峰塔与另两条铁牛幸存。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铁牛遭炮火焚毁,塔身却始终不倒,倾斜的姿态竟成九江独特的地理坐标。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炮轰锁江楼塔,三发炮弹洞穿塔身,塔顶偏离中心线76公分,却仍傲立江头。百姓传言,此乃匡俗与老九爷的仙气护佑,塔身倾斜是为避让炮火,护佑九江生灵。
2025年春,考古队在回龙矶下发现明代碑刻,碑文记载:“锁江非独镇水,亦锁人心。铜牛镇孽,塔镇文运,二者缺一不可。”现代工匠依古法重铸铁牛,以钛合金加固塔基,塔内增设观景台与VR设备,让千年传说化作沉浸式体验。
某日,九江学院学生林晓站在锁江楼顶,透过VR镜头看见:匡俗与老九爷正于云间对弈,铜牛在江中嬉戏,而江水化作银龙,绕塔三匝后归于大海。她忽然明白,这座塔楼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九江人民与自然博弈的史诗,是信仰与智慧凝结的文明密码。
庐山云海依旧,锁江楼影长斜。从匡俗化鹤到老九爷铸塔,从明代铁牛到现代科技,这座城池与山川的千年契约,终将在时光长河中,化作一曲永恒的文明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