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一、本回概述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处于《红楼梦》后半部分,此时贾府已逐渐走向衰败。回目中,“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指的是贾环记恨凤姐,联合巧姐的舅舅王仁,企图欺负弱小的巧姐,将其卖掉换钱;“惊谜语妻妾谏痴人”则讲述了宝钗和袭人看到宝玉不肯用功读书,借机劝诫,宝钗的一番话让宝玉顿悟,从而开始努力读书,准备考取功名。这一回情节紧凑,人物关系复杂,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人物命运的起伏,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惜春出家情节解读
1.惜春出家的决心与缘由
惜春出家的决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与她的性格特点、过往经历以及贾府当时的环境密切相关。
从性格层面来看,惜春生性孤僻、冷漠,对尘世的繁华热闹缺乏兴趣。她自幼在贾府长大,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喜欢独处,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对佛教的教义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性格特质使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变故时,更容易选择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回顾前文情节,我们可以发现惜春的出家早有伏笔。她亲眼目睹了贾府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些丑恶的现象让她对人性感到失望。例如,尤氏姐妹的悲惨遭遇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二姐被王熙凤设计害死,尤三姐自刎而亡,这些悲剧让惜春看到了人性的黑暗和世事的无常。她意识到,在这个充满欲望和纷争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安宁和幸福。
此外,惜春与宁国府的关系也让她感到痛苦和无奈。宁国府的荒淫无道让她感到羞耻和厌恶,她不愿意与这样的家族有过多的牵扯。她曾说过:“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她对宁国府的不满和对自身清白的坚守。
当时贾府的环境也对惜春的出家起到了推动作用。贾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逐渐走向衰落。家族的经济困境、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社会地位的下降,让惜春感到前途渺茫。她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无法在这个破败的家族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在这种情况下,出家成为了她唯一的选择。
佛教的教义为惜春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她认为,只有通过出家修行,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脱。她在与智能儿的交往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佛教的思想,这进一步坚定了她出家的决心。
惜春坚决出家是她性格、经历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出家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惜春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救赎。
2.众人对惜春出家的反应
惜春出家这一决定,在贾府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王夫人、宝玉、宝钗、袭人等众人对此有着不同的反应,各自的心理和态度也尽显其中。
王夫人作为贾府的当家主母,她对惜春出家一事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惜春是她的侄女,从小在贾府长大,王夫人一直将她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她深知惜春性格孤僻,但没想到她会如此决绝的选择出家。王夫人的震惊源于她对惜春的期望,她希望惜春能在贾府安稳地生活,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然而,惜春的决定打破了她的期望。她痛心的是,贾府已经经历了诸多变故,如今连惜春也要离开,这让她感到家族的衰败又添了一笔。但王夫人最终还是接受了惜春的选择,她认为这或许是惜春的宿命,只能无奈地叹息。
宝玉对惜春出家的反应则更为复杂。他与惜春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惜春的出家让他感到无比的悲伤和失落。宝玉本就对尘世的繁华不感兴趣,他理解惜春对佛教的追求和对现实的逃避。但同时,他又舍不得惜春离开。他想到惜春从此要远离尘世,青灯古佛相伴,心中充满了怜悯。宝玉的内心也因此更加迷茫,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归宿。他觉得在这个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此脆弱,随时都可能分离。惜春的出家让他对未来更加感到无助和迷茫。
宝钗对惜春出家表现得较为理智。她明白惜春的性格和选择是无法改变的。宝钗一直秉持着传统的价值观,她认为惜春出家虽然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坚守。她没有过多地劝阻惜春,而是尊重她的决定。同时,宝钗也从惜春的出家事件中看到了贾府的衰落对众人的影响。她意识到,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宝钗的理智让她能够冷静地看待惜春的选择,并且从中思考家族的未来。
袭人对惜春出家则更多地是感到惋惜。她觉得惜春年纪轻轻就选择出家,实在是可惜。袭人是个传统的女子,她认为女子应该相夫教子,过着平凡而安稳的生活。惜春的出家打破了她对女子命运的认知。她为惜春感到不值,觉得惜春放弃了美好的青春和未来。袭人也从惜春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担心自己的命运也会像惜春一样充满变数。
众人对惜春出家的不同反应,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事件也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在衰落过程中,人们内心的迷茫和无奈。
3.紫鹃陪伴惜春的意义
紫鹃主动提出陪伴惜春修行,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动机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她自身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动机方面来看,紫鹃与惜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情感联系。紫鹃在贾府多年,经历了诸多人事变迁,她与惜春虽不像与黛玉那般亲密无间,但也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之感。惜春的孤僻和对尘世的决绝,让紫鹃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而且,紫鹃曾是黛玉的贴身丫鬟,黛玉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让她在贾府失去了情感的寄托。此时惜春的出家,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情感归宿,她希望能在陪伴惜春修行的过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这一行为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紫鹃个人情感的安抚,更在于对惜春的支持。惜春出家的决心虽坚,但在修行的道路上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紫鹃的陪伴,能让惜春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依靠,使她的修行之路不那么寂寞。同时,紫鹃的善良和忠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惜春,让她在修行中多一份温暖和人性的关怀。
从对紫鹃自身命运的影响来看,陪伴惜春修行意味着她彻底告别了世俗的生活。她放弃了在贾府可能有的其他出路,如嫁人等,选择了一条清苦的修行之路。这一选择使她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争,避免了可能遭遇的更多苦难和挫折。在修行的过程中,紫鹃或许能在佛教的教义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实现自我的救赎。她不再为世俗的名利和情感所困扰,而是专注于精神的修行和内心的净化。
紫鹃陪伴惜春修行,是她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后,做出的一种无奈却又坚定的选择。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她与惜春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为她自己的命运开启了新的篇章,让她在修行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
三、贾政相关情节分析
1.贾政途中的遭遇与心境
贾政护送贾母灵柩回南,本就是一段充满艰难的行程,途中遭遇了诸多状况,其心境也随之不断变化。
起初,河道拥挤成为了贾政行程中的一大阻碍。河道上船只众多,往来穿梭,秩序混乱。贾政所乘的船只在其中艰难前行,每挪动一步都异常困难。他站在船头,望着拥堵的河道,心中满是焦急。贾母的灵柩需要尽快妥善安置,可这拥堵的河道却让行程一再耽搁。他深知时间紧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只缓慢地移动,这种无力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烦躁。
盘费不足更是让贾政陷入了困境。长途跋涉,各项开支巨大,原本准备的盘费逐渐捉襟见肘。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即便如此,资金的缺口依然越来越大。他开始为后续的行程担忧,不知道能否顺利到达目的地,也不知道如何解决盘费短缺的问题。这种经济上的压力让他感到沉重和焦虑,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困境中,贾政的心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原本是一个秉持着传统道德观念、一心想要维护家族尊严和荣誉的人。在出发时,他带着对贾母的哀思和对家族责任的担当踏上了行程。然而,途中的遭遇让他逐渐感到疲惫和迷茫。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家族的命运。贾府曾经的辉煌如今已逐渐消逝,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着各种压力。他作为家族的顶梁柱,却无力改变现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族走向衰落。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自责。
同时,他也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这次回南之后,家族的命运将会如何。他担心自己无法为家族找到一条出路,无法让家族重新恢复往日的荣耀。在河道的拥堵和盘费的压力下,他的心境变得更加沉重和压抑。他开始怀念过去家族的繁荣景象,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贾政在送贾母灵柩回南途中的遭遇,让他的心境经历了从焦急、烦躁到沉重、迷茫的变化。这些遭遇不仅是行程中的困难,更是他对家族命运担忧的体现。
2.与赖尚荣的矛盾冲突
贾政在护送贾母灵柩回南途中,因盘费不足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向赖尚荣借银,然而却遭遇冷遇,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
赖尚荣本是荣府的家生子,在贾府的帮助下得以脱籍做官。从人情世故上来说,他对贾府尤其是贾政应当心怀感恩。贾政在他的人生转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贾府的扶持,他很难有如今的地位。但当贾政因盘费短缺向他求助时,赖尚荣却表现得极为冷漠。
这一冷遇事件首先反映出人际关系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曾经赖尚荣在贾府时,与贾政是主仆关系,那时他对贾政恭敬有加。可如今他做了官,有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便开始权衡利弊。他或许担心借给贾政银子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者认为贾府已经衰落,不值得再去维护与贾政的关系。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揭示了人际关系中利益至上的本质。在利益的驱使下,曾经的恩情可以轻易被抛诸脑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社会现实层面来看,这一事件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在封建社会,家族的兴衰荣辱变化无常。贾府曾经辉煌一时,众人趋之若鹜;如今逐渐衰落,便遭到他人的冷落和嫌弃。赖尚荣的冷遇正是这种社会现实的缩影。他的行为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只看重权势和财富,对于曾经的恩人,一旦其失去利用价值,便不再理会。
赖尚荣后续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也耐人寻味。他可能表面上会找一些借口来推脱,比如自己也有难处、资金周转不开等。但实际上,他是在故意回避帮助贾政。他或许会担心借给贾政银子会引起其他官员的注意,影响自己的仕途。他的这种处理方式,进一步加深了与贾政之间的矛盾,也让贾政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
贾政向赖尚荣借银却遭遇冷遇这一事件,不仅是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它揭示了在利益和权势面前,人情的淡薄和世态的炎凉。
四、巧姐被卖事件剖析
1.贾环等人的阴谋策划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中,贾环、贾芸、王仁等人策划了一场卖巧姐的阴谋,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过程、动机,也充分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利益诉求。
贾环一直对王熙凤心怀怨恨,王熙凤平日里对他多有薄待,这让他怀恨在心。贾琏不在家,他便想趁机报复,将矛头指向了巧姐。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王熙凤尝尝痛苦的滋味。贾环本就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只考虑自己的仇恨,全然不顾巧姐的安危和家族的颜面。
贾芸连日在外输了好些银钱,急需一笔钱财来填补亏空。他本就有贪财的本性,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就被贾环的提议所打动。虽然他一开始对贾环说的外藩买偏房一事有所疑虑,觉得外藩花了钱买人后可能不会再与贾府走动,但在贾环的劝说下,他还是动摇了。贾芸是个有些小聪明但又目光短浅的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王仁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阻止,反而拍手称好。他作为巧姐的亲舅舅,本应保护巧姐,却为了银子而不顾亲情。王仁是个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人,在他眼中,亲情和道德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他觉得这是一宗好事,既能得到银子,又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他们策划的过程是这样的:贾环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贾芸,两人商议后,王仁加入其中。王仁表示自己作为亲舅舅,能做得主,只要贾环在邢夫人面前说一下,他再找邢大舅一说,事情就好办了。于是,贾环等人开始在邢夫人面前游说,把这件事说得天花乱坠,称若应了这门亲事,贾琏的官早复了,贾府的声势也会好起来。邢夫人本就是个没主意的人,被他们一番假话哄得心动。
贾环等人的阴谋策划,是他们性格缺陷和利益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巧姐的幸福,这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这一事件也进一步揭示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衰败,在利益的诱惑下,亲情和道德都变得不堪一击。
2.邢夫人的态度与决策
在巧姐被卖这一事件中,邢夫人的态度经历了明显的转变,其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这与她的身份、性格和处境密切相关。
邢夫人本是个没主见的人,起初听到贾环等人的提议时,她并未立刻表态。她深知巧姐是贾琏的女儿,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做决定。然而,当邢大舅和王仁在她面前将这门亲事说得天花乱坠,称若应了这门亲事,贾琏的官早复了,贾府的声势也会好起来时,她开始心动了。
从身份上看,邢夫人是贾府的长辈,是巧姐名义上的奶奶。但她只是贾赦的继室,在贾府的地位有些尴尬。她没有亲生子女,在家族中的话语权有限。这种身份让她渴望通过一些事情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贾环等人描绘的美好前景,让她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改变自己处境的机会。
性格上,邢夫人贪婪且目光短浅。她只看到了眼前可能得到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这件事的后果。她被邢大舅和王仁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认为只要促成这门亲事,就能得到好处。她没有想到,一旦事情败露,会给贾府带来怎样的灾难,也没有考虑到巧姐的未来。
处境方面,当时贾府已经逐渐走向衰落,经济上也面临困境。邢夫人可能认为,这门亲事能为贾府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能让贾琏重新获得官职,恢复贾府的声势。她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王夫人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她深知巧姐是贾府的重要人物,不能轻易将她许配给外藩。但王夫人此时也有些无奈,因为贾琏不在家,她无法做主。而且邢夫人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很坚决,王夫人也难以说服她。
最终,邢夫人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同意了贾环等人的提议。她的这一决策不仅将巧姐置于危险的境地,也进一步加剧了贾府的衰败。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邢夫人的性格弱点和在贾府复杂环境中的无奈选择。
3.平儿的察觉与应对
平儿在贾府中向来心思细腻、聪慧过人,在巧姐被卖这一事件中,她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识破了众人的诡计,并迅速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展现了她的机智和善良。
平儿起初虽未直接参与到贾环等人的阴谋策划中,但她在贾府中掌管着诸多事务,对府中的风吹草动都格外留意。当她发现贾环、贾芸等人频繁往来,且行为举止有些鬼鬼祟祟时,心中便升起了一丝疑虑。她开始暗中观察他们的举动,留意他们的谈话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尤其是当她听到一些关于外藩要买亲眷的传言,再联想到贾环等人的异常行为,心中便有了不好的预感。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平儿开始四处打听消息。她利用自己在府中的人脉关系,从一些丫鬟、婆子口中了解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她终于确定了贾环等人的阴谋,知道他们想要把巧姐卖给外藩为妾。
得知真相后,平儿心急如焚,但她并没有慌乱。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处理。首先,她想到了寻求可靠之人的帮助。她找到了李纨和宝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知了她们。李纨和宝钗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三人决定共同想办法应对。
平儿知道,要想阻止这一阴谋的发生,必须先稳住邢夫人。她亲自去见邢夫人,委婉地提醒邢夫人此事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她向邢夫人分析了巧姐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一旦将她卖给外藩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她也暗示邢夫人,这件事可能会引起贾琏的不满,对邢夫人自己也没有好处。邢夫人听了平儿的话,心中开始有些动摇。
为了确保巧姐的安全,平儿还安排了可靠的人时刻保护巧姐,防止贾环等人趁机下手。她让几个心腹丫鬟寸步不离地守在巧姐身边,并且叮嘱她们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刻向她报告。
平儿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善良,成功地识破了贾环等人的诡计,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了巧姐的安全,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她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她对贾府和巧姐的忠诚与关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