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一、回目解析

1.回目含义阐释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这一回目,字面意思清晰明了。“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指的是心怀不满之人故意制造矛盾,在本回中主要体现为邢夫人因贾母安排见客之事未涉及自己所带的迎春、惜春,而对王熙凤心生嫌隙,并借机发难。“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则是说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在无意间撞见了迎春的丫鬟司棋与她表哥的幽会。

其深层寓意丰富,揭示了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嫌隙”象征着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预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现端倪。“鸳鸯”本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暗示了司棋爱情的悲剧结局,以及丫鬟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无法自主的命运。

这一回目在全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前文贾府的繁华,又为后文家族的衰落埋下伏笔,是情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2.回目与情节关联

回目“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与本回具体情节紧密相连。

“嫌隙人”主要对应邢夫人。在贾母为庆八十大寿,南安太妃要见大观园众小姐时,贾母只安排史、薛、林以及探春见客,未叫迎春、惜春。这让邢夫人心中不满,认为自己不受贾母待见,连自己带的孩子都不被重视。之后,尤氏发现角门未关,问责管事婆子,婆子态度恶劣,王熙凤将其绑了。邢夫人抓住这个机会,在众人面前故意给王熙凤难堪,以此发泄心中的嫌隙,这一系列事件体现了“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指的是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在贾母生日期间,鸳鸯忙碌之余,在假山石头后准备小解时,无意撞见了迎春的丫鬟司棋与她表哥幽会。司棋苦苦哀求鸳鸯替她们保密,鸳鸯虽被吓得不轻,但还是答应了。这一偶然的遭遇,正是“鸳鸯女无意遇鸳鸯”的情节体现,也为司棋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二、贾母寿宴:繁华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1.寿宴筹备与排场

贾母八十大寿的寿宴,可谓是贾府的一场盛大庆典,其规模之宏大、排场之奢华令人惊叹。

从筹备时间来看,早在七月上旬,贾府便开始为这场寿宴忙碌起来。整个贾府上下,从主子到奴仆,都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寿宴的规模极其庞大,从七月二十八一直办宴会到八月初五,大家轮流着办,按等级从大到小开始宴请。宾客众多,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宁府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荫袭;荣府则迎来了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公侯伯子男,贾母身为公爵,位份极高,因此这些重要的宾客都纷纷前来祝寿,使得寿宴的场面格外热闹。

礼品更是堆积如山,从七月上旬开始收礼,礼物多得让人看不过来。贾母头一两天还会看看送来的礼物,后来直接让凤姐收着,自己也无暇顾及了。这些礼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价值不菲,彰显了贾府的尊贵地位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寿宴当天,贾母得按品大妆迎接宾客。八十岁的老太君,要穿戴重重的头冠,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光是穿上就已耗费不少精力,还要穿着一整天,可见这场寿宴的礼数之繁琐。席上,各种珍馐美馔琳琅满目,美酒佳酿香气四溢,处处都体现着贾府的富贵荣华。这场寿宴,不仅是为了庆祝贾母的生日,更是贾府展示其家族实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场合。

2.南安太妃见客

在贾母八十大寿的宴会上,南安太妃提出要见大观园的众小姐们,贾母安排了史、薛(宝钗、宝琴)、林、探春出来见客。这一安排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原因。

从家族形象考虑,这几位姑娘容貌出众、才华横溢、举止得体,能够代表贾家的脸面。史湘云性格豪爽,活泼可爱;薛宝钗博学多才,端庄稳重;林黛玉聪慧灵秀,才情过人;宝琴年轻貌美,气质高雅;探春精明能干,有管理之才。她们在大观园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让她们见客,能展现贾家培养出的优秀女子形象,提升家族声誉。

从与贾母的关系来看,这几位姑娘与贾母关系更为亲近。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备受贾母疼爱;薛宝钗一家久居贾府,与贾母关系融洽;宝琴是薛家亲戚,也深得贾母喜爱;探春是贾母的孙女,在贾府中地位重要。让她们见客,也是贾母对她们的一种重视和偏爱。

然而,贾母的这一安排却引发了邢夫人的不满。邢夫人是迎春的继母,贾母只叫探春见客,却没有叫迎春、惜春,这让邢夫人觉得自己不受贾母待见,连自己带的孩子都不被重视。在封建家族中,这种待遇上的差异很容易引发矛盾。邢夫人认为,若被南安太妃看上,说不定能帮孩子说媒嫁个地位很高的夫家,而贾母的安排让她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这种不满在后来的“嫌隙”事件中得到了爆发。邢夫人抓住尤氏问责管事婆子,王熙凤将婆子绑了这一机会,在众人面前故意给王熙凤难堪,以此发泄心中的怨气。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邢夫人的小心眼和嫉妒心理,也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预示着家族内部的纷争将逐渐升级,为贾府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3.寿宴中的人际关系

在贾母八十大寿的这场盛大寿宴上,各个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微妙的情感和利益冲突。

贾母与宾客之间,表面上是一派和气、热闹非凡的景象。众多王孙贵族、公侯诰命纷纷前来祝寿,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位高权重,以礼相待各方宾客。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贾母的内心或许有着难言的哀伤。她看透了这些应酬中的虚情假意,虽然享受着众人的尊崇,但也深知家族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她鼓励年轻一代追求青春,对宝玉的疼爱甚至有些纵容,与宝玉父母对他的严格管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贾母对生命的另一种态度,也反映出她在家族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邢夫人与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则充满了矛盾和嫌隙。王熙凤精明能干,深得贾母信任,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而邢夫人一直觉得自己被王熙凤压制,在贾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在南安太妃要见大观园众小姐时,贾母只安排了部分姑娘见客,未涉及邢夫人所带的迎春、惜春,这让邢夫人更加不满。后来,尤氏发现角门未关,问责管事婆子,王熙凤将婆子绑了,邢夫人便抓住这个机会,在众人面前故意给王熙凤难堪。她的这种行为,既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也是想借此打压王熙凤的气焰,以提升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

王熙凤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她在寿宴上忙碌地操持着各项事务,既要讨好贾母,又要应对各方宾客,还要处理贾府内部的各种琐事。她的精明和能干在寿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也因为过于强势和严厉,得罪了不少人。例如,她将得罪尤氏的婆子绑起来,虽然是为了维护尤氏的面子,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为后来的矛盾升级埋下了隐患。

此外,宾客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关系。这些王孙贵族、公侯诰命前来祝寿,一方面是出于对贾母的尊重和对贾府的巴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他们在寿宴上互相寒暄、应酬,实则各怀心思,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这场寿宴就像一个舞台,各个人物在上面粉墨登场,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反映出了贾府内部的复杂矛盾和利益纷争,也预示着这个家族的命运将逐渐走向衰落。

三、“嫌隙”事件:家族内部矛盾的爆发

1.事件缘起:婆子冲撞尤氏

在贾母八十大寿的热闹氛围中,尤氏遭遇的门户未关问题,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贾府内部矛盾的涟漪。

贾母寿宴结束后,尤氏晚间在李纨房中歇宿。当她伏侍过贾母晚饭后,来到凤姐房里,却被告知凤姐还未吃饭,自己便打算去园子里和姐妹们一起找吃的。此时,她发现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闭,各色彩灯依旧悬挂着。尤氏深知门户管理的重要性,便回头命小丫头子叫该班的女人来询问情况。

小丫头走入班房中,竟没一个人影儿,回来如实回了尤氏。尤氏又命传管家的女人,这丫头到了管事女人议事之所,只见两个婆子正在分菜果。小丫头说明情况,称东府奶奶立等一位奶奶有话吩咐,可这两个婆子只顾分菜,又听闻是东府里的奶奶,便不大在意。她们不仅不耐烦,还口出恶言:“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家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

这两个婆子的无礼言行,着实令人震惊。她们如此放肆,一方面是仗着酒劲,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尤氏脾气好,又是东府的人,便不把她放在眼里。若换做王熙凤,她们断不敢如此。

这一事件深刻反映出贾府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偌大的贾府,门户管理竟如此松懈,到了半夜门都无人看守,管事之人擅离职守,这无疑给贾府的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同时,婆子对主子的无礼态度,也显示出贾府下人的管理混乱,等级制度的威严已逐渐丧失。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实则是贾府衰败的征兆,预示着这个家族内部的管理已千疮百孔,难以维持往日的繁华。

2.事件发展:各方介入与矛盾升级

尤氏遭遇婆子冲撞后,各方人物的介入使得矛盾逐渐升级。

周瑞家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小丫头将婆子的无礼言行告知周瑞家的后,周瑞家的立刻将此事回禀给凤姐。周瑞家的平日里与这几个婆子不睦,她借此机会向凤姐汇报,一方面是为了讨好凤姐,显示自己的忠心和办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机报复这几个婆子,以泄私愤。她巴不得能有机会整治这几个与自己有过节的人,所以在传达消息时,或许还会添油加醋,夸大婆子的过错,从而引发更激烈的反应。

凤姐得知此事后,展现出了她一贯的雷厉风行。她当即决定记着这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两天,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尤氏发落。凤姐这么做,一是为了维护尤氏的面子,尤氏是东府的管理者,西府的佣人得罪了东府的人,交给尤氏处理能显示出对尤氏的尊重;二是她深知尤氏心地善良,大概率会饶过这两个婆子,这样既能给尤氏一个人情,又能显示出自己的公正和威严。于是,她命周瑞家的立刻叫林之孝家的进来见大奶奶,并派人将这两个婆子捆起来交到马棚里看守。

林之孝家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来。她作为贾府的管家之一,职责所在,必须听从凤姐的安排。她的动机主要是维护贾府的管理秩序和凤姐的权威。在她看来,婆子冲撞主子是严重违反规矩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她积极配合凤姐的指令,确保将婆子妥善看管起来,等待尤氏的处置。

而赵姨娘在这个事件中也有所行动。她得知此事后,觉得有机可乘,便想从中挑拨是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赵姨娘在贾府中地位低下,一直渴望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她认为这是一个打击王熙凤的好机会,于是四处活动,煽风点火,试图让矛盾进一步激化。她可能会在一些人面前说王熙凤的坏话,夸大事件的严重性,引发更多人的不满和议论。

随着各方人物的介入,矛盾不断升级。原本只是两个婆子的无礼言行,逐渐演变成了贾府内部的一场风波。从最初的尤氏与婆子的冲突,到周瑞家的汇报、凤姐的处理、林之孝家的执行,再到赵姨娘的挑拨,每一个环节都使得矛盾更加复杂和激烈。这场矛盾的升级,不仅反映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勾心斗角,也预示着贾府的管理危机和内部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3.事件演进:邢夫人的嫌隙与发难

在“嫌隙”事件中,邢夫人的态度经历了从隐忍到发难的显着转变,其行为动机与她对凤姐、王夫人乃至贾母的嫌隙密切相关。

邢夫人对凤姐的不满由来已久。王熙凤精明能干,深得贾母信任,掌管着贾府的大小事务,风头远远盖过了邢夫人。邢夫人一直觉得自己在贾府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被王熙凤压制。在南安太妃要见大观园众小姐时,贾母只安排了部分姑娘见客,未涉及邢夫人所带的迎春、惜春,这让邢夫人更加不满,认为王熙凤没有为自己和迎春等人争取机会。而此次尤氏遇到婆子冲撞,王熙凤将婆子绑了,邢夫人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发难机会。

她对王夫人也心存嫌隙。王夫人是贾府实际的管理者之一,在贾府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邢夫人认为王夫人在一些事情上偏袒王熙凤,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使得她对王夫人也产生了怨恨。

对于贾母,邢夫人同样有不满情绪。贾母在安排见客人选时,没有考虑到迎春、惜春,邢夫人觉得这是贾母对自己的不尊重,认为自己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不如王夫人和王熙凤。

当有人来找邢夫人替那两个婆子求情时,邢夫人觉得终于逮到了一个当众侮辱王熙凤的机会。在众人面前,她故意提起这件事,给王熙凤难堪。她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也是想借此打压王熙凤的气焰,提升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

邢夫人的发难对王熙凤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熙凤原本是为了维护尤氏的面子,同时也想显示自己的公正和威严,才将婆子绑起来。但邢夫人的当众指责,让她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心中抑郁,甚至因此生病。这一事件也使得贾府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公开化和激化,预示着贾府的管理和人际关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家族的衰落也更加不可避免。

4.事件本质:家族内部斗争的体现

“嫌隙”事件看似是尤氏与婆子的冲突,实则背后隐藏着贾府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反映了家族内部的派系之争、主妾嫡庶之争以及东西两府关系等问题。

派系之争在贾府中十分明显。以王熙凤为代表的一派,深得贾母信任,掌握着贾府的实际管理权。而邢夫人则代表着另一派,她在贾府中地位虽高,但却没有实际权力,因此对王熙凤一派心怀不满。在“嫌隙”事件中,邢夫人抓住机会发难王熙凤,就是两派斗争的直接体现。邢夫人想借此打压王熙凤的势力,提升自己一派的地位,而王熙凤则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管理地位,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

主妾嫡庶之争也是贾府内部的重要矛盾。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室,地位低下,一直渴望提升自己和儿子贾环的地位。她在“嫌隙”事件中煽风点火,试图利用这个机会打击王熙凤,就是主妾嫡庶之争的表现。她希望通过制造混乱,削弱王熙凤一派的势力,为自己和贾环争取更多的机会。而王熙凤作为嫡派的代表,自然不会容忍赵姨娘的挑衅,这使得主妾嫡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东西两府关系在这一事件中也有所体现。尤氏是东府的管理者,而王熙凤是西府的管理者。尤氏遇到婆子冲撞后,王熙凤将婆子绑起来交给尤氏处理,本是想维护尤氏的面子,显示东西两府的团结。但邢夫人却借此发难,使得东西两府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邢夫人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东西两府之间的和谐,也加剧了贾府内部的分裂。

这一事件对贾府的命运有着重要的预示。它表明贾府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家族的管理和秩序已经混乱不堪。派系之争、主妾嫡庶之争以及东西两府关系的不和谐,使得贾府内部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难以应对外部的挑战。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加速贾府的衰落。可以说,“嫌隙”事件是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预示着这个曾经繁华的家族即将走向末路。

四、鸳鸯遇鸳鸯:偶然邂逅中的悲剧色彩

1.鸳鸯的角色与性格

鸳鸯在《红楼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她是贾母身边最得力的大丫鬟,地位特殊且关键。

从身世来看,鸳鸯是家生奴,其父母是贾府的仆人,在南京看房子。这种身世使她自小便在贾府长大,对贾府的规矩和人际关系了如指掌。

鸳鸯性格鲜明,忠诚是她最为突出的特点。她对贾母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地侍奉贾母,将贾母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贾母也对她极为信任,贾府上下的重要事务,贾母常常交由鸳鸯去办理,足见其在贾母心中的地位。

她的聪明才智也不容小觑。在复杂的贾府环境中,鸳鸯能够巧妙地应对各种人和事。例如,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时,她总能想出恰当的办法,既不得罪人,又能把事情圆满解决。她深知贾府内部的矛盾和利益关系,懂得在其中周旋,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鸳鸯还具备勇敢的品质。面对贾赦的威逼利诱,她坚决不从。贾赦想纳她为妾,派邢夫人来劝说,又让鸳鸯的嫂子去说媒,但鸳鸯毫不畏惧,在贾母面前以死相逼,表明自己的态度。她的这种勇敢,不仅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是对自己尊严和自由的扞卫。

总之,鸳鸯以其忠诚、聪明、勇敢的性格特点,在《红楼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众多读者喜爱的人物之一。

2.司棋与表哥的幽会

在贾母八十大寿的热闹氛围中,鸳鸯在园中的湖山石后,无意间撞见了司棋与她表哥的幽会。当时,鸳鸯因要小解,寻到此处,却听到有人在山后哭泣,还伴随着男女低语声。鸳鸯心中疑惑,悄悄走近,竟发现是司棋和一个男子在互诉衷肠。

司棋与表哥潘又安感情深厚,他们的幽会充满了甜蜜与无奈。从情感上看,司棋对表哥一往情深,在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下,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见面。每次幽会,都是他们短暂逃离现实压力、享受爱情美好的时刻。司棋在表哥面前,展现出了小女儿的娇羞与温柔,她倾诉着自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司棋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恐惧。她深知自己身为丫鬟,身份卑微,与表哥的爱情在贾府这样的封建家族中,几乎没有未来。一旦事情败露,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这种恐惧时刻笼罩着她,但爱情的力量又让她无法割舍与表哥的感情。

这一情节深刻反映了丫鬟们的命运和无奈。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丫鬟们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她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受严厉的惩罚。司棋和表哥的爱情,就像黑暗中的一丝微光,虽然美好却随时可能被熄灭。她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感情。这也预示着司棋最终的悲剧结局,她的爱情注定无法逃脱封建礼教的枷锁,只能以悲剧收场。

3.事件影响与悲剧结局

鸳鸯遇鸳鸯这一事件,对司棋和鸳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司棋而言,这一事件如同悬在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被鸳鸯撞见与表哥幽会,她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尽管鸳鸯答应为她保密,但她始终无法安心。这种心理压力时刻折磨着她,让她在贾府的生活变得小心翼翼,生怕秘密泄露。此后,她的言行举止更加谨慎,原本活泼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而对于鸳鸯来说,这次意外的撞见也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她本是无意之举,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她答应了司棋保密,要承受保守秘密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她担心此事若被他人知晓,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使得她在贾府中的行事更加谨慎,时刻留意周围的情况。

司棋最终的悲剧结局令人唏嘘。后来,在抄检大观园时,司棋与表哥幽会的证据被发现,她被逐出了贾府。回到家中,她又遭到母亲的打骂和逼迫,表哥潘又安也因害怕而逃走。司棋对爱情忠贞不渝,在得知表哥回来取走旧物后,她以为表哥抛弃了自己,最终撞墙而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司棋悲剧结局的背后,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束缚。在封建家族中,丫鬟的地位极其低下,她们没有人身自由和自主权利,更不被允许自由恋爱。司棋与表哥的爱情,违背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必然遭到家族的反对和惩罚。同时,封建家族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使得丫鬟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中,一旦犯错,就会受到严厉的制裁。司棋的悲剧,是封建礼教下无数女性命运的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