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杏林扬名与蹊跷病症(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医途大唐》最新章节。

暮春时节的洛水之畔,十万株牡丹正以倾国之姿绽放。紫微城阙的朱红宫墙下,魏紫姚黄开得肆意,花瓣层层叠叠如美人云鬓,在晨露中泛着珠光。天津桥畔的绿牡丹 "豆绿" 最是稀罕,其色如春水凝碧,薄如蝉翼的花瓣在风中轻颤,恍若凌波仙子踏浪而来。

应天门五凤楼前的牡丹坪上,黑牡丹 "冠世墨玉" 孤傲而立,墨紫色花瓣吸收着朝阳,竟在暗处泛着神秘的幽光。与之毗邻的 "雪映桃花" 则摇曳生姿,粉白花瓣上晕染着绯红,恰似醉酒后微醺的双颊。太医院别院的牡丹雕花窗棂外,"二乔" 并蒂而开,一半娇红一半素白,恍若两位绝色佳丽隔花私语。

洛水南岸的牡丹园里,千亩花海随着地势起伏,形成波浪般的彩色海洋。游人们踩着青石小径穿行其间,衣袂沾染着牡丹的芬芳。漕船驶过,船工的号子声惊起檐下飞燕,羽翼掠过花梢,抖落簌簌花雨。

暮色四合时,洛阳城被染成胭脂色。天津桥上的牡丹灯笼次第亮起,映得河面波光粼粼。不知谁家的琵琶声在花影中流淌,惊落几片残瓣,随波逐流,仿佛载着千年的富贵风流,流向远方。

紫微城阙在朝阳中泛着赭红光芒,林羽站在应天门五凤楼上,望着洛水如碧玉带般穿城而过。天津桥上商旅如织,漕船载着江南的茶叶与塞北的皮毛往来如梭,两岸垂柳新芽初绽,与桥头铜铸天枢相映成趣 —— 那是武后为彰显大周气象而建的万国颂德柱。

"林大人,韩国夫人送来的南海沉香。" 小药童抱着锦盒穿过回廊,脚步惊起檐下筑巢的燕子。太医院别院坐落在洛水南岸,飞檐斗拱间点缀着牡丹雕花,正值花期,暗香浮动。

林羽接过锦盒时,袖口暗纹在阴影中若隐若现 —— 那是太宗皇帝御赐的五爪金龙纹,当年他以太医令身份随驾东都时,曾在此为武后诊治过心悸之症。如今这身深紫朝服虽华贵,却再无当年在嵩山采药时粗布衣衫的自在。

"去回了魏国夫人,说我明日申时出诊。" 林羽将人参推回锦盒,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金鱼袋。金鱼袋上錾刻的牡丹纹与太医院檐角的铜铃相呼应,"告诉她按我开的方子再服七日,切忌动怒。"

药童应声退下时,天津桥上忽然传来争执声。林羽凭栏望去,见一位身着月白襦裙的年轻女子正与守卫拉扯,素纱披帛被扯得歪斜,露出颈间暗红的斑块。她足下是洛河春潮拍打的石埠头,身后漕船桅杆如林,旌旗上 "神都" 二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位姑娘可是来求医?" 林羽踏步上前,朝服下摆扫过应天门台阶上散落的银针。他曾以兵部尚书身份整顿过宫廷侍卫,此刻这些守卫见他腰间金鱼袋,竟忘了通报便自行退下。

那女子见他身着深紫朝服,眼中泛起水光:"民女... 民女想见林大人。" 她颈间的红斑在牡丹雕花窗棂透入的光线下,宛如凋零的花瓣。

待女子进得诊室,林羽解下腰间金鱼袋置于案头,露出内侧刻着的 "中书令印" 四字。诊脉时,指尖触及她腕间异常滑数的脉象,这位曾为太医令的中书令心中一凛。窗外飘进几片牡丹花瓣,落在《千金方》泛黄的纸页上。

"姑娘这病... 何时起的?" 林羽取出银针时,故意让女子看见针柄上 "太医院" 三字铭文,"我曾在太医院任职多年,或许能帮上忙。"

"回大人的话," 女子缩了缩脖子,"上月去嵩山踏青回来便觉乏力,起初以为是累着了,后来... 后来身上就起了这些红斑。" 她说话时,洛水商船的号子声隐隐传来,与太医院煎药的药香交织。

林羽翻开她的眼睑,见结膜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又令其伸出舌头 —— 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这般复杂的症状,既像当年在药王谷见过的尸蛊症,又隐隐透出几分兵部旧档中记载的苗疆毒术特征。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天枢柱上,鎏金铭文在阳光下刺得人眼花。

"姑娘家中可有人患过类似病症?" 林羽将银针留在穴位上,取过朱砂笔在黄纸上画了道平安符,"我任兵部尚书时,曾处理过西南边陲的毒蛊案件。"

"民女... 民女是孤儿。" 女子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开点点血迹。林羽注意到她裙裾上沾着嵩山特有的页岩碎屑,颜色与尸蛊喜食的腐殖土极为相似。

待女子被安顿好,林羽直奔太医院密阁。烛火映照下,泛黄的《蛊毒经》上记载着:"尸蛊者,以腐尸为引,借活人养蛊,七七四十九日成虫,食尽宿主五脏六腑而亡。" 他的手突然颤抖起来,想起三年前在嵩山剿匪时,曾在废弃道观发现过类似的页岩碎屑。

密阁墙上悬挂的《嵩山地质图》突然引起他的注意。嵩山腹地的寒武纪页岩层中富含硫铁矿,这种矿石在潮湿环境下会生成硫化氢气体。林羽猛然想起,三年前在嵩山剿灭的毒贩正是利用页岩层的天然洞穴储存毒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洛水春汛..." 林羽的目光落在水文图上。今年洛河水位比往年高出三尺,这种异常情况极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得嵩山深处的页岩层裂隙扩大。硫化氢气体与腐殖土中的厌氧菌结合,极有可能催生类似尸蛊的寄生生物。

他迅速展开《洛河支流分布图》,发现患者居住的里坊恰好位于瀍河与洛河交汇处。瀍河上游流经嵩山余脉,河床沉积的页岩碎屑在春汛期间被冲刷而下,与洛河中的腐殖质混合,形成蛊虫理想的滋生环境。

林羽取出银针,在烛火上炙烤后刺入自己曲池穴。随着银针刺入,他忽然想起《千金方》中记载的 "水土不服" 症状:"南人北迁,多患寒热错杂之症,盖因水土异也。" 如今这尸蛊症,或许正是嵩山特殊地质环境与洛河水质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令他心惊的是,患者咳出的血痰中含有微量硫化铁晶体,这与嵩山页岩层中硫铁矿的成分完全一致。这种晶体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红细胞携氧能力,导致皮肤出现蝴蝶状红斑,与尸蛊症的症状高度吻合。

窗外忽然传来乌鸦的夜啼,惊落天津桥上残花。林羽吹灭烛火,袖中银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知道,这起病症背后,是嵩山地质运动与洛河生态变化共同编织的死亡陷阱。而真正的凶手,或许正隐藏在这复杂的地理脉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