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西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宋河山》最新章节。
箫声呜咽,渐渐隐去,琴声悠扬而起,承续个中意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歌声自琴声深处而出,浑然一体。
这歌声,慵懒惺忪,夹杂着一丝嗓子不适的沙哑,完美诠释了词中意境,恰到好处的演绎了一个宿醉未醒赖床不起的女郎。
歌者李师师,二八年华,怎能唱出此样歌声?怎能如此完美演绎、让听者在脑子里清晰勾勒出一个美丽动人、嗔娇艾怨的女子形象来?
这……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啊。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志,不识干戈。
煌煌大宋,繁荣昌盛,娱乐业怎能不发达?妓者如云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妓”者,“女乐”也,换言之,妓提供的服务是音乐、歌舞、曲艺。
东京的妓女分为三等:
上等歌妓居处皆堂宇宽静,各有三四厅事,前后多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经右史,小室垂帘,茵塌帷幌之类;诸妓多能文词,善谈吐,亦平衡人物,应对有度;来访的新进士及膏粱子弟仆马繁盛,宴游崇侈。
次等歌妓也是色艺双全,丝竹管弦,艳歌妙舞,咸精其能,常应邀到富贵人家的宴席上,或京城的高级勾栏中表演节目,求欢之者,皆五陵年少及豪贵子弟,就中有妖艳入眼者,俟散,访其家而宴集焉。
下等歌妓则多散居在城北循墙一曲,色艺略差。
显而易见的是,李师师属于上等歌妓。
在赵佶这位小迷弟看来,能吹箫抚琴、歌嗓动人、唱功尤佳的李师师虽然出道未久,却已是胜过谢素秋、花想容了,便是与汴京第一名妓崔念奴相较也是毫不逊色。嗯,至少在年龄上便占了优势。
周邦彦也是频频捋髯,目视李师师,满满的尽是欣赏,以及喜爱。
周才子的风流举世皆知,若是无动于衷,那才是咄咄怪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小令本名《忆仙姿》。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衣“比着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苏轼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阕。”
王棣信手“写”下的这阕《如梦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可称为天下名篇,尤其是“绿肥红瘦”四字,貌似平常无奇,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全词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这样的词……某是写不出的,周邦彦不得不承认。倒不是说王棣的词作功力胜他多矣,只是这么细腻的词境本应出于女性之手,而女词人鲜有如此功力,力有未逮也;男词人功力够了,则细腻度不足。是以,王棣……着实是个妖孽。
不过,王妖孽却是心存愧疚的。抄袭这回事,抄呀抄呀便成了习惯,作为尚未面世的诗词文章的“搬运工”,王棣是处之泰然的。但剽窃了度娘的作品,若是因而改变了“千古第一才女”的人生轨迹,那真的是罪莫大焉了。
旁人见王棣古井不波、云淡风轻的神态,还道他是不太满意自己的词作,难免心生挫败,却又怎知他的心理动态?
如此一阕词,经由李师师的演绎,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听者不由得痴了,直到最后一个琴音散尽,仍觉歌声在脑子里悠悠回响,盘旋不去。
“好……”赵佶使劲鼓着掌,小脸涨得通红,完完全全的迷弟表情,又哪里像一个皇亲贵胄了?
苏过叹道:“此曲唯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词妙曲美歌艺尤佳,真真是妙不可言也。”
众人亦是颔首不已,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