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活了(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里的小厨子》最新章节。

就这样,跟着周老汉在保定的周边四处赶集的混了一年多的周浩然,也渐渐的习惯了这种每天练武,其他的时候帮着配药,或者去赶集的时候配合一下的生活。

毕竟周浩然上辈子的爷爷,跟这辈子的周师傅可以说是半个同行。

上辈子的周浩然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

可是,老话说的好,穷文富武。

在人均寿命不到60岁的“初期”(实际上是35岁),就周老汉这样的铁马硬桥的功夫,没有足够的营养维护,也没有“秘药”去支撑,能活到50多,还仅仅只有刮风下雨关节疼,就不错了。

不过,周老汉的身体慢慢的,支撑不起打把势卖艺时的消耗了。

只能逐渐的演化成了单纯的“挑将汗”的了。

可是,挑将汗的就是卖野药的。

哪有那么多收入啊。

看着家里还有个说是才5岁多的、“嗷嗷待哺”的徒弟,周师傅牙一咬,搬家,进城了。

去了个厂子,找了份保卫科的活。

说起来,就是个守库房的打更的。

不过呢,这个活还真属于保卫科。

因为,当时,“初期”嘛。

保卫科的构成很复杂的。

既有军人留下“正经”的保卫。

也有厂子原先自己招募的“保卫”。

还有一些挂名在保卫科的岗位,比如看车场的,看大门的,看锅炉的。

再比如,就像周师傅这种守库房打更的。

也就这样,在周浩然实际上5周岁刚过没几天,成分正式划分的时候,周师傅被定为雇农,而跟着周师傅的周浩然,被定为工人子弟。

这,就是赶巧了。

成分的划分,是分家庭和个人的。

说起来,都是一个意思。

主要就是看把你养大的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像周师傅,他上一辈就是靠打把势卖艺把周师傅养大的。

既没有地,也没有生产工具。。。。

不对,是拥有少量的生产工具,所以,他是雇农。

而周浩然呢?

因为他跟着周师傅进城了,周师傅当上工人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工人子弟喽。

等差不多稳定下来了,周师傅就把明面上已经6周岁,实则才5周岁多点的周浩然送去上学了。

按周师傅的话说。

现在时代不同了。

原先,乱,有一身武艺和一手跌打损伤的手艺,一辈子饿不着。

可现在,太平了,没有文化,走哪都不行。

不知不觉的,一年多,快两年过去了,周浩然开学该上三年级了。

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了。

这次,是周浩然第一次嘴贱。

他跟周师傅说,他想改名叫浩然,不想叫大力了。

周师傅愣了愣,又沉默了好久了,最终,在人口普查的时候,给周大力登记的,叫周浩然。

可也是从这事开始。

原本身体就不算太好的周师傅,越来越不好了。

没到半年呢,腊月一场变天,就走了。

唉~~~~~

临走之前,周师傅把周浩然托付给了厂子里跟他差不多同一时期进厂的一位酒友,也算是跟他这个八门能聊的来的一个下九流,食堂的一个大厨。

在食堂主任的见证下,和保卫科科长的“观礼”下,外加周围一群后厨的师傅旁观下,让周浩然一个头磕在地上,拜了大厨为师。

说起来,这位大厨,周浩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认出来了。

没办法,倪老师那标志性的“面瘫脸”和两个大眼袋实在是太显眼了。

而后,姓何,家里还有个姓白的口子。

一下子,周浩然就明白了。

这位,何大清!!!

就这样,原先周浩然嘴里的何叔,现在变成了周浩然的第二任师父。

说起来,何大清这个人吧,不管是《情满》还是《噙满》,也不管是不是真的为了白寡妇抛弃子女,现在,对周浩然还是不错的。

那真是手把手的一点一点开始教。

甚至,就连周浩然上学的钱、平时生活的开销啥的,都是何大清出的。

这待遇,除了没带回家,剩下的,就连白寡妇的那几个孩子都没有。

这是真的把周浩然当徒弟待了。

还被说,有着成年人的灵魂,加上上辈子的周浩然,也会几手他们家滋养身体的药膳而练出来的手艺,外加,作为一个东北单身老爷们,有着一定的做菜基础。

不知不觉的,周浩然从洗菜、切菜,到配菜、烧火,一直到最后的戗锅、上灶。

短短3年时间,周浩然不敢说把何大清的鲁菜学了十成。

但最起码,八成、九成还是有的。

剩下的一、两成,就是得靠时间去磨了。

时间也来到了57年的中旬。

这时候,明面上已经12周岁的周浩然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考上的初中不去了,进厂,跟着何大清做学徒,待个一两年,从做大锅饭开始,一点一点接手何大清的小灶师傅。

第二个,上考上的初中,然后看看是考高中、大学还是中专,然后毕业出来当个有技术编或者行政编的干部。

按周浩然自己的想法,继续上学的风险太大了。

毕竟,65年还是66年开始的,周浩然自己也记不清了。

还不如现在老老实实的进厂当工人呢。

等20年之后,30多岁的时候,“回去”。

或者,“海阔任鸟飞”。

可惜,想法只是个想法。

何大清对待周浩然这个“被托孤”而来的徒弟,那可是比亲儿子还亲儿子。

直接拿着锅铲给周浩然撵回去继续读初中了。

不过,别看何大清让周浩然继续读书。

但是,该教的东西,却一点不好含糊。

渐渐的,又开始教周浩然他会的所谓“初代谭家菜”了。

可正因如此,白寡妇那边炸了。

不,也不能说正因如此吧。

得说是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

从教周浩然手艺,到供周浩然念书、给花销。

一直到现在,继续供周浩然念书,教可以传家的手艺。

这么的一点一滴的对比之下的积累被引爆了。

这下,何大清从偶尔不回家,到天天不回家,住在他给周浩然租的原先周师傅在厂子的宿舍里,用了不到两年。

而这时候,周浩然第二次的嘴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