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治河策(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神探施公》最新章节。
康熙二十三年秋,晨雾还未散尽,乾清宫的琉璃瓦上凝着点点露珠。太和殿前的铜龟铜鹤在朦胧中泛着青灰色的冷光,晨光透过廊下的朱红立柱,在金砖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施世伦身着五品官服,站在文官队列里,听着官服下摆扫过地面的窸窣声,掌心不知不觉沁出薄汗。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报——"传令官的声音穿透晨雾,"六百里加急!宿迁段黄河决堤,冲毁良田万顷!"
朝堂瞬间陷入死寂,连鎏金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龙涎香都仿佛凝滞在空中。玄烨帝猛地从九龙金漆宝座上起身,明黄龙袍扫过御案,青玉笔架被震得叮当作响。这位年仅三十的帝王眉峰紧锁,眼中寒芒毕露:"去年工部奏报堤防加固耗银百万两,这就是你们加固的成果?"
工部尚书王新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金砖上:"臣、臣有罪......"话音未落,玄烨帝已抓起案头奏折狠狠掷下,雪片般的纸页纷纷扬扬落在蟠龙柱旁。
"朕要的是治河良策,不是磕头虫!"天子的怒喝在空旷的殿宇间回荡,惊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满朝文武此刻如泥塑木雕般僵立,施世伦瞥见户部尚书梁清标悄悄将象牙笏板往袖中藏了藏,喉结不安地上下滚动。
施世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那包用油纸裹着的麦芽糖,隔着布料,还能感受到糖块微微的暖意。昨日在通州码头,他亲眼目睹老糖匠支起铜锅熬糖的场景:琥珀色的糖浆在文武火交替中渐渐浓稠,倒入模具时拉出千丝万缕的金线,空气中弥漫着醇厚的麦芽香气。
"皇上。"施世伦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他能感觉到背后数十道目光如芒在背,但声音依然沉稳清朗,"臣请借一物喻治河之道。"
玄烨帝目光如鹰隼般射来:"施卿要借何物?"
"京城东郊,赵氏糖坊。"施世伦挺直脊背,"臣斗胆请皇上移驾。"
日头初升时,一行人已来到糖坊院中。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的麦芽甜香扑面而来,七八口铜锅在灶上咕嘟作响,火苗舔舐着锅底,将糖浆烧得咕嘟冒泡。老糖匠赵五做梦也没想到天子会突然驾临,举着长柄木勺的手不住颤抖,险些将滚烫的糖浆溅到青石灶台上。
"老人家莫慌。"玄烨帝已换上宝蓝常服,抬手示意侍卫退到院外,"朕今日是来学熬糖的。"
施世伦快步上前,从赵五手中接过枣木棍,轻轻搅动着锅中金黄的糖浆:"皇上请看,这麦芽糖须得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熬。"随着木棍搅动,糖浆在棍头拉出晶莹的丝线,"若全程猛火,糖浆焦苦;若一味用小火,又难以成膏。"
玄烨帝若有所思地轻叩灶台,眉间的褶皱渐渐舒展。院角的桂花树被微风拂过,几片金黄的花瓣簌簌飘落,飘进沸腾的糖锅,转瞬消融在浓稠的糖浆里。
"官爷说得在理!"赵五突然开口,从墙角抽出一把苇草,"就像咱们扎堤坝用的草埽。"老人粗糙的手指熟练地摆弄着苇草,"单用软草容易被水冲散,得用竹条扎紧了,刚里带柔才能顶住大水。"
施世伦心中一震,暗暗赞叹这老匠人竟与自己不谋而合。他转头看向玄烨帝,见天子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知道时机已到,立刻躬身奏道:"皇上,治河正如熬糖。臣有三策:一曰以柔束刚,仿效潘季驯束水攻沙之法,收窄河道以增水速;二曰借势而为,开挖支河分泄洪峰;三曰刚柔相成,以埽工固堤,外柔内刚。"
糖坊里蒸汽弥漫,赵五正将熬好的糖浆倒入木模。玄烨帝忽然伸手蘸了点未凝固的糖浆,指尖顿时拉出三尺金丝。"施卿这麦芽糖,倒是比工部的折子甜。"天子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殿外的秋阳恰好穿过糖坊的木窗,将他的笑容镀上一层金色。
三日后早朝,施世伦捧着木匣上殿。匣中麦芽糖已凝成琥珀色的方砖,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蜜色光华。玄烨帝掰下一块放入口中,忽然展颜笑道:"众卿都尝尝,这糖里可藏着治河的大学问。"
王尚书接过糖块时,施世伦清楚地看见他官服后背洇湿了一大片。糖块在群臣手中传递,清甜的香气渐渐盈满大殿。殿外秋风掠过太和殿的重檐,带着几分清爽,吹散了连日来笼罩在朝堂上的阴霾。
半个月后,施世伦领命前往治河前线。临行前,玄烨帝特意赐下赵五熬制的麦芽糖。看着手中晶莹的糖块,施世伦仿佛又回到了那日的糖坊——蒸腾的热气中,老糖匠布满老茧的手,与天子专注的神情,共同绘就了一幅君臣共治的画卷。
在治河工地,施世伦将熬糖之道化作治水之策。工人们用竹条扎紧苇草制作草埽,就像老糖匠用模具定型糖浆;开挖支河时,他亲自指导如何像控制火候般把握水流方向。每当夜幕降临,他便拿出麦芽糖分给工人们,看着他们在甜香中谈论着明日的工程,仿佛看到了黄河安澜的希望。
三个月后,宿迁段的河堤终于加固完成。当玄烨帝收到捷报时,案头正摆着施世伦送来的麦芽糖。金黄的糖块在阳光下闪烁,就像黄河岸边重新焕发生机的万亩良田。这一年的寒冬,京城百姓都听说了一个故事:原来,让黄河水患平息的,不只是精妙的治河之策,还有一块小小的麦芽糖里蕴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