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胡超岐黄](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
第二十一章:胡超岐黄
东汉建安五年,芒种前七日。拥笔峰巅的云雾正以独特的韵律蒸腾,如同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在青灰色的岩峰间舒展。胡昭身着月白道袍,广袖垂地,衣袂上绣着的灵草纹在晨露中若隐若现,仿佛随时会从衣料上生长出来。他负手立于"笔架石"前,手中捧着的《灵枢素问》泛着幽蓝光泽,书页间夹着的赤芝孢子正随着山风轻轻颤动。
"伯父,今日该采'五时草'了吧?"十五岁的胡超背着半人高的竹篓,篓中装着新制的青铜药锄,锄柄上刻着他昨日在溪谷中发现的奇异草纹。少年的布鞋沾满山泥,却掩不住眉间的英气,那双眼睛如同灵山深潭,清澈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胡昭转身,目光扫过侄儿肩头的竹篓,落在篓沿露出的《难经》竹简上:"超儿可知,为何医书总要配着灵山的云雾来读?"他抬手轻拂石台上的晨露,水珠汇聚成小小的镜面,映出拥笔峰独特的地貌——三十六座主峰如笔架环列,中间的"笔锋"直指苍穹,正是传说中黄帝曾在此挥毫的地方。
胡超凝视着露珠中的峰影,忽然想起昨夜伯父讲的《黄帝内经》:"医道如天道,需应时而动。五时草生于卯时,得木气之先,此时采摘,药性最纯。"他蹲下身,指尖抚过石缝中刚冒头的三叶草,叶片上的绒毛在晨光中泛着银光,正是典籍中记载的"五时草"幼苗。
一、修仙启缘·黄帝授书
(一)药庐初悟
卯时初刻,胡昭的药庐飘出第一缕艾香。青石砌成的灶台前,胡超正照着《灵枢》调配"醒神汤",陶碗中的药汁随着他手腕的转动,渐渐浮现出太极图案。胡昭站在竹篱旁,望着侄儿专注的侧脸,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初见胡超的情景——那孩子跪在父亲灵前,眼中没有泪水,只有坚定的光,如同此刻石台上的赤芝。
"超儿,过来。"胡昭从袖中取出那本泛着幽蓝的《灵枢素问》,封面的云雷纹突然亮起,"此书传自黄帝,非医书,乃医道。"他翻开内页,泛黄的绢帛上,人体经络图竟随着光线变化而流动,十二正经如江河奔涌,奇经八脉似隐现的支流。
胡超伸手触碰图中"足三里"穴,指尖突然传来温热的触感,仿佛有一股细流顺着经络游走。赤芝忽然从书页间跳出,悬浮在他掌心,赤红的菌盖映着晨光,竟呈现出灵山三十六峰的缩影。"伯父,这..."少年眼中闪过惊讶。
"医道始于仁心。"胡昭的声音如同松涛,"当年黄帝战蚩尤,血流成河,遂创医道以济苍生。你看这赤芝,生在石缝间,吸天地精华,却甘愿为凡人续命,此乃'医者不自医,医道济世人'的初念。"
(二)夜梦黄帝
子时,胡超躺在岩洞的草席上,怀中抱着白天采摘的五时草。月光透过洞口的藤蔓洒下,在他胸前形成斑驳的光斑。赤芝突然发出微光,悬浮在他眉心上方,菌盖缓缓旋转,竟投射出一幅星图——北斗七星连缀成勺,勺柄正指向拥笔峰。
"少年胡超。"苍老而威严的声音在洞中回荡。胡超猛然睁眼,见一位身着玄黄道袍的老者立于月光中,白须垂地,衣袂上绣着的龙纹栩栩如生,每片鳞甲都泛着星光。
"黄帝...陛下?"胡超慌忙起身下拜,额头触到冰凉的岩面时,闻到一股混着泥土与草药的气息,正是记忆中父亲临终前的味道。
老者抬手虚扶,胡超只觉有股温暖的力量托住双臂:"吾观你眉间有医气,心中有仁念,故授你《青囊经》残卷。"说着,老者指尖飞出三十六道流光,每道流光都化作细小的药草虚影,没入胡超掌心,"此乃灵山三十六峰的灵药精魄,日后你若遇疑难,可唤其名。"
胡超只觉掌心发烫,低头见每根手指的指腹都浮现出不同的药草纹路:拇指是赤芝,食指是七叶莲,中指是五时草...当他望向老者时,却见对方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片赤芝孢子,融入洞顶的月光。
二、岩洞奇遇·青牛遗经
(一)灵晶洞幽
三日后,胡超循着赤芝的指引,来到拥笔峰深处的"灵晶洞"。洞口被藤蔓遮蔽,藤蔓上开着罕见的"夜明花",花瓣在正午阳光中竟泛着荧光,照亮洞内蜿蜒的石阶。少年点燃松明火把,火苗跳动间,洞壁上的蓝色晶石随之明灭,如同散落的星辰。
"医家子弟,为何带刀?"洞深处突然传来冷笑,惊飞了栖息在岩缝中的火燕。胡超握紧药锄,只见前方石台上,一位银须垂胸的老者盘膝而坐,身前的青铜丹炉正喷出七色烟雾,烟雾凝聚成牛形,正是道家象征的"青牛"。
"晚辈胡超,随伯父胡昭修道,特来寻'寒潭草'。"胡超单膝跪地,丹炉中飘来的药香让他心头一震——那是混合了灵芝、人参、甚至传说中"尸解仙药"的气息。
老者睁开眼,瞳孔竟如丹炉中的火焰,赤红中带着金斑:"胡昭那小子,倒收了个好徒儿。"袍袖一挥,石台上浮现出一卷竹简与一株七叶莲,"《青牛经》,太上老君过函谷关时所书;七叶莲,生在昆仑山雪顶,三千年一开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经卷通神
胡超展开竹简,泛黄的绢帛上,蝌蚪状的篆文竟自动排列成人体经络图。当他的指尖划过"任脉"起始处,丹田突然发热,眼前浮现出拥笔峰的地脉走向——原来人体经络竟与灵山三十六峰的脉络暗合。
"医道通天道,用药如用兵。"老者抬手轻弹丹炉,七色烟雾化作药草虚影,在胡超眼前演示"君臣佐使"之道,"七叶莲为君,可破百毒;赤芝为臣,能固元气;五时草为佐,调阴阳;寒潭草为使,引药下行。此乃'破龙丹'的配伍,可化凶戾为祥和。"
胡超忽然想起山脚下百姓的传言:鄱阳湖中有孽龙作祟,每逢雷雨便兴风作浪。他抬头望向老者,发现对方的银须竟在烟雾中幻化成龙形,心中顿时明了:"前辈可是当年随太上老君降伏孽龙的青牛使者?"
老者抚掌大笑,丹炉中突然飞出一头由烟雾凝成的青牛,绕着胡超转了三圈:"孺子可教。记住,真正的灵药不在深山,而在医者的仁心。当年老君留下《青牛经》,便是要告诉世人:医道如牛,需耐得住寂寞,负得起重担。"
三、对抗孽龙
(一)孽龙现世
建安十三年,秋分刚过。鄱阳湖面上突然笼罩着铅灰色的云,湖水倒灌进周边的稻田,无数百姓跪在湖边,向灵山方向叩首。胡超站在"望湖亭"上,望着湖中心翻涌的黑色水墙,墙中隐约可见巨大的龙角,正是当年被黄帝斩下的孽龙残魂所化。
"神医救我!"抱着孩子的妇人哭声刺破云层,胡超看见她脚下的土地正在被湖水吞噬,禾苗在泥水中挣扎,如同无数双求救的手。
他解下腰间的竹篓,七叶莲在篓中发出微光,叶片上的露水竟凝成血珠——这是灵山灵药对凶煞的预警。"超儿,用《青牛经》中的'地脉针法'!"脑海中响起伯父的声音,胡超顿时明了:孽龙虽凶,却依傍着地脉而生,若能切断其与湖底地脉的联系,便可化其凶性。
(二)湖心斗法
胡超脚踏"五行步",手持由七叶莲茎制成的银针,迎着暴雨走向湖心。每走一步,湖水中便浮现出对应的药草虚影:赤芝定水,五时草固土,寒潭草破冰,七叶莲则化作光盾,挡住孽龙喷出的毒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