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胡超神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

第八章 胡超神医

戊申年孟夏,拥笔峰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青石板山径上已响起细碎的脚步声。胡超背着半旧的竹篓,腰间别着新磨的铁锤与凿子,靴底沾满湿润的青苔。晨风吹过,松针的清香里混着若有若无的药草气息,引领着他向西南侧的隐岩洞走去。

山径旁的蕨叶足有蒲扇大小,翡翠般的叶片上,露珠正顺着脉络滚动。它们时而聚成晶莹的珍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时而又因叶片的颤动跌落,在腐叶堆里溅起细小的水痕。胡超忍不住伸手接住一颗即将坠落的露珠,清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大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与他轻声交谈。

行至山腰处,他忽然听见山下传来伯父胡昭的呼喊。抬眼望去,那位年逾六旬的医者正站在溪涧旁的巨石上,手中握着半块紫芝,石臼里的药汁正泛着淡淡的荧光。白色的袍袖被山风鼓起,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袖口处绣着的七叶莲纹在晨露中若隐若现。

"超儿,采药时可要小心!"胡昭的声音混着溪水的潺潺声传来,"那隐岩洞的西侧岩壁,七叶莲生长在青蚨藤旁,切记不可伤了藤蔓根基。"

"伯父放心!"胡超抬手应和,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的凿子——那是昨日傍晚伯父亲手交给他的,柄端还刻着小小的八卦图,"日落前必能采得三株归。"

说罢,他转身继续前行,竹篓里的陶瓶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山径愈发陡峭,两侧的岩壁上渐渐出现零星的晶石,在晨光中泛着幽蓝的微光,如同散落的星辰嵌入山体。

一:岩洞奇遇

隐岩洞的入口藏在两株合抱粗的古松之后,洞口爬满了紫藤,藤蔓间点缀着尚未凋谢的淡紫色花朵。胡超拨开藤蔓,一股带着凉意的湿气扑面而来,夹杂着些许泥土与矿物的气息。洞深约二十丈,越往里走,石壁上的晶石愈发密集,幽蓝的光芒交织成网,将整个岩洞映照得如同深海龙宫。

他点燃松明火折子,橙红色的火光与幽蓝的晶石光芒相互映衬,在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那些影子时而化作展翅的雄鹰,时而又变成蜿蜒的游龙,仿佛有生命般在石壁上舞动。蝙蝠的叫声从洞顶传来,紧接着一群灰黑色的身影掠过火光,翅膀带起的风扑灭了几处火苗,让岩洞瞬间陷入短暂的黑暗。

"谁在打扰我的清净?"

苍老的声音从岩洞深处传来,声线中带着几分威严,却又隐含着温润的气息。胡超心中一惊,手本能地握住腰间的铁锤,待火光重新亮起,才发现前方十丈处的石台上,坐着一位银须及膝的老者。老者身着月白色道袍,腰间系着青色丝绦,绦带上挂着一枚刻有"寿"字的玉牌,面前的青铜丹炉正冒着袅袅青烟,烟雾在幽蓝的光线下竟呈现出七彩流转的光泽,如同一条灵动的绸缎在空气中舞动。

"晚辈胡超,乃灵山弟子,前来采集七叶莲,不慎惊扰前辈,还望恕罪。"胡超单膝跪地,目光落在石台上的丹炉——炉中丹药的香气正缓缓溢出,那气味不同于寻常药草的苦涩,反而带着一丝清甜,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百花,又似母亲怀中的温暖,让人心头一暖。

老者闻言,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胡昭那小子的侄儿?算起来,倒是有三十年未见了。"他抬手一挥,丹炉的烟雾突然凝聚,在石台上化作一株三寸高的七叶莲,每片叶子上都流转着淡淡的银光,"既来之,则安之。此莲生于太阴之地,需以三更初的月光浇灌,子时一刻方得采摘。"

胡超站起身,目光落在那株七叶莲上。它的根茎扎根在烟雾凝聚的"土壤"中,叶片轻轻颤动,仿佛在与岩洞中的灵气共鸣。老者身旁的石桌上,还摆着几本泛黄的经卷,最上面的一本封面绣着"灵枢"二字,边角处有些许磨损,却保存得极为工整。

"前辈可是..."胡超突然想起伯父曾提起的传说,灵山深处隐居着一位百年前的神医,人称"青蚨子",善用灵气炼药,"可是青蚨子前辈?伯父常说,若得遇前辈,当以师礼相待。"

老者轻笑,银须随着笑声轻轻颤动:"虚名而已。你既随胡昭学了十年医道,可知道为何七叶莲需在子时采摘?"

胡超思索片刻,答道:"子时乃阴阳交汇之际,太阴之气最盛,此时采摘,能最大保留药材的灵气。"

"不错。"老者颔首,"但更重要的是,采药需怀敬畏之心。天地万物皆有灵,一株七叶莲的长成,需得百年雨露滋养,十年阳光沐浴。若以贪婪之心强取,其效十不存一;唯有心怀仁善,方能得天地馈赠。"

说话间,岩洞顶端突然有月光洒落——原来洞顶有一处碗口大的圆孔,正对着天际的银盘。七叶莲在月光下轻轻舒展,叶片上的银光愈发明亮,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化作了小小的月亮。胡超见状,连忙取出竹篓中的陶瓶,接了些岩缝中渗出的清泉,小心翼翼地浇在莲根处。

二:岐黄传承

月光如水,铺满整个岩洞。青蚨子不知何时走到胡超身后,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经卷,封面上"灵枢素问"四个篆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此乃岐黄之术的根基,当年我随扁鹊先生学习时,他亲手抄录赠予我的。"老者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仿佛陷入了回忆,"如今世道纷乱,医者多流于表面,只知按方抓药,却忘了医道的根本在于'心'。"

胡超接过经卷,指尖触到纸面的刹那,竟感到一股温热的气流顺着指尖流入体内。展开经卷,泛黄的纸页上,墨迹竟在月光下缓缓流动,如同活物一般。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篆文,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清晰明了,仿佛每一个字都在讲述着人体经络的奥秘。

"集中精神,用心感受。"青蚨子轻声说道,"医道与天道相通,医者若能修得仁心,便能与天地灵气共鸣。你看这经卷上的文字,并非死物,而是前人对生命的感悟。"

胡超闭上眼睛,任由经卷上的文字在脑海中浮现。忽然,他感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沿着任脉缓缓上行,经过膻中穴,直达印堂。睁开眼时,竟发现自己能"看"见岩洞中流动的灵气——它们如同透明的丝线,缠绕在七叶莲周围,又顺着石缝渗入地下。

"前辈,这是..."胡超惊讶地抬头。

"这便是灵气入体。"青蚨子微笑道,"医者仁心,方能通神。所谓通神,并非能呼风唤雨,而是能感知万物之灵,知晓病者之痛。当年扁鹊见蔡桓公,望而知其病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靠的便是这'通神'之术。"

说着,老者走到丹炉旁,用玉匙舀出一勺药汁,递给胡超:"尝尝。"

药汁呈淡金色,表面浮着细小的光点。胡超接过玉盏,轻轻抿了一口,只觉一股热流顺着喉咙而下,瞬间传遍全身,疲惫感一扫而空,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

"此乃用七叶莲与赤芝熬制的'还魂汤',可续人三日阳寿。"青蚨子说道,"但切记,药能救命,却不能救心。若患者心存执念,纵有神药,亦难回天。"

夜深了,月光渐渐西移,洞顶的圆孔即将偏离月亮的轨迹。胡超抓紧时间研读经卷,青蚨子则闭目坐在石台上,周身环绕着淡淡的光晕,仿佛与岩洞的灵气融为一体。当月光即将消失的那一刻,七叶莲突然发出一声轻响,叶片上的银光凝聚成一颗露珠,滴落在胡超的手背上。

"时辰到了。"青蚨子睁开眼,"采摘吧,记住,轻握莲茎,默念'天地赐灵,救人疾苦'。"

胡超按照老者的教导,双手合十,轻声念诵。当他的指尖触到七叶莲的茎干时,整株莲花突然发出柔和的光芒,如同被月光点燃的灯笼。轻轻一掰,莲茎断处竟没有一丝汁液流出,反而有淡淡的银光渗入他的掌心。

三:太子奇疾

三日后,当第一缕春雷在云层中酝酿时,胡昭匆匆来到隐岩洞。他的白衣上沾满了泥点,发间还别着几片枯叶,眼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超儿,晋王殿下的诏书到了。"胡昭将手中的黄绢递给胡超,封面上的蟠龙纹在晨光中泛着金光,"太子身患怪病,太医院无人能治,晋王宣你即刻入宫。"

胡超接过诏书,心中涌起莫名的预感。竹篓中的七叶莲此刻正轻轻颤动,叶片上的银光时明时暗,仿佛在警示着什么。他望向伯父,只见胡昭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伯父,太子的病..."胡超问道。

"据说是从西域传来的怪病。"胡昭叹息道,"浑身生紫斑,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太医用了各种寒凉之药,却让病情愈发严重。"

洛阳城的宫阙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壮丽,朱红色的宫墙绵延数里,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胡超背着竹篓,跟着引路的太监穿过层层宫门,空气中渐渐弥漫起苦涩的药味——那是多种药材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带着几分焦糊,显然是煎药时火候不当所致。

太医院的偏殿里,太子躺在雕花玉榻上,面色苍白如纸,双颊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脖颈至胸口处布满紫黑色的斑块,如同被毒蛇啃噬过一般。他的呼吸急促而微弱,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喉咙里的痰鸣声,小小的身子在锦被下显得格外单薄。

晋王身着明黄色龙袍,正坐在榻旁的紫檀椅上,眉头紧锁,眼中布满血丝。见胡超进来,他立刻站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先生便是灵山神医?快救救我的皇儿!"

胡超行礼后,走到榻前,轻轻握住太子的小手。孩子的肌肤滚烫如烙铁,脉息细数而紊乱,如同断了线的琴弦。他解开太子的衣襟,只见紫斑已蔓延至腹部,每一块斑痕周围都泛着青色,显然是毒气内侵所致。

"殿下,太子所患,乃寒毒入血之症。"胡超说道,"西域之地,昼夜温差极大,若在暑热之时贪凉饮冷,寒毒便会趁机侵入经络,加之太医用了寒凉之药,更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毒内陷,气血瘀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