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开张鸿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武:剑出华山》最新章节。

原先的那个时空之中,阿里巴巴在发展历程上曾经遇到过许多许多的困难。

而现在“万宝楼商务卖场”在明国这种古代社会里谋发展,它的处境还要更加艰难。

因为这个时候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都和现代社会大不一样。

明国疆域以小农经济为主导,重农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对商业创新的接受度并不高。

而且交通和通讯都很不发达,各种货物的运输和商业信息的传递都很麻烦。

反正就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万宝楼商务卖场”的稳定运营带来了各种挑战。

所以为了确保万宝楼商务卖场的顺利发展,施宗义需要逐一解决以下九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观念转变。

改变这个时期重农抑商的观念,让民众、士绅和老百姓们认识到商业创新对于生活品质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问题:交通物流。

明国内陆交通不便,需建立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如修缮道路、开辟水运航线等等。

这个方面忠义武馆有着自己的车行和码头,都是非常专业的运输队伍。

可以确保各种货物都能够及时、安全的运输到达目的地,并且物流的成本还非常低。

另外忠义武馆的修路队已经达到了三万多人,施宗义还正式成立了一个“路桥工程行会”。

现在各个修路队的人员都是按时上班和下班的正式工人了,他们可以长期从事修路的工作。

这是施宗义带领着忠义武馆做出来的一个比较伟大的、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投入到其中的资源实在是太大了,差不多用掉了忠义武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施宗义其实也不亏,首先就是真正做到了“取之于山贼、土匪、鞑子、倭寇、海盗,最后用之于民”。

因为忠义武馆修路队的长久存在,确实拯救了许多原本已经失去了活路的难民。

并且修路队比较艰苦,所有人员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基本上都是真正生活困苦的“平民”。

稍微有点儿活路、有点儿资产、或者比较懒散的人都不会愿意去修路队里面受苦受累。

施宗义对于修路队的待遇设置是“外紧内松”,表面上看起来很苦很累,实际上却是福利满满。

另外施宗义还可以从修路队的各个人员里面源源不断的挖掘筛选出许多的人才。

他们有的人加入了忠义武馆,有的人移民到了北方的望海城,或者是去了南方的台湾基地。

而四通八达的水泥马路修建成功之后,施宗义自己也都是用得上的,可谓是利国利民又利己。

第三个问题: 信息传递。

由于这个时代通讯非常落后,各个商务卖场之间都要自己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

比如设立情报据点以及信鸽传信等等方式,这个方面忠义武馆的“天罗地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第四个问题:资金短缺。

这个资金短缺并不是施宗义自己缺钱,而是有很多商家想要入驻万宝楼商务卖场却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所以施宗义预备将来在每一个万宝楼商务卖场之中设置一家“忠义武馆钱庄分行”。

所有的“钱庄分行”都会以整个明国疆域之内最低的利息提供大量的贷款。

以这种方式去助力各个有干劲、有理想的个体老板们在商务卖场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第五个问题:人才匮乏。

之前施宗义还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开张营业的时候只好临时调用了三千名基地一号的人员。

现在施宗义已经让钟沛小哥在铁炉巷院子那边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招揽一批商务人才。

这些人才需要能够适应商务卖场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包括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各个方面。

第六个问题:商业规则和监管。

主要就是施宗义得逐渐完善和规范商务卖场里面的商业秩序,尽量保障各种交易的公平和安全。

而且入驻的商户那么多,之后的经营过程之中必然也会需要处理一些商业方面的纠纷。

第七个问题: 同行竞争和抵制。

万宝楼商务卖场作为一种“格外高大上”的全新商业模式,还得应对同行们的竞争和抵制。

主要就是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优化商品种类和价格、加强品牌建设等等方式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的与各个同行沟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第八个问题:货源供应。

万宝楼商务卖场需要与各个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同以便于保障货源充足持续的供应。

同时施宗义还可以帮助各个供应商们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确保货物质量和数量的稳定。

第九个问题:内部管理。

施宗义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加强监督和考核。

提前预防各个管理人员出现腐败和内部混乱等等情况。

提高万宝楼商务卖场的整体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