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又一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综武:剑出华山》最新章节。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太平盛世,连一条狗都有着做狗的尊严和体面。

而无道乱世里人的尊严和体面都被践踏如泥命如草芥,活得还不如一条狗。

乱世之中生存不易,前途难测,命运无常。

而眼前的江湖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对于施宗义来说危险性也和那种乱世差不多。

如果他愣头愣脑的就这样跑出去,那老岳同志可能就得做好准备下山去给他的徒弟收尸了。

这里可不是前世那个文明昌盛的法制社会,江湖险恶,随便遇到一个意外他的小命就可能玩完。

不说远了就看看发生在身边的几桩血案:

华山派自己人关起门来都可以杀个天昏地暗。

施家庄几百条人命在一夜之间就那样被抹掉了。

韩雪茹也是好端端的天降横祸家破人亡。

人贩子窝点解救出来的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孤儿,就是因为发生了太多破家灭门的惨案。

这种种杀戮都足以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小萌宝血案那晚能活下来也纯属万幸了。

那样的险境施宗义当然绝对不想再去体验一次。

所以他在心里提醒自己:

“要用真正的智慧和实力去打野。”

“而不是仅仅凭着野心和勇气去莽撞的闯荡。”

尽管储物空间里面的各种物资已经收集了一大堆,施宗义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充分。

只要是想得到和做得到的他都会尽力去做,如果不能确保安全的话就宁可无限期的推迟打野计划。

所以他现在虽然开始为打野做了计划并且积极的收集各种物资,但也不意味着随即就会出发。

施宗义只是想着及早的开始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等到时机成熟了就可以相机而动。

知机者事半功倍,昏昧者劳而无功。

毕竟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十二月十七日下午,笛子剑终于做好了。

本来正在码头边闲逛顺便参悟《易经》的施宗义听到消息后直接去了正房堂屋。

现在河边的码头才刚刚修建了一些基柱,因为天气太冷所以就暂时停工了,等到天气回暖了再继续。

施宗义来到堂屋就见到桌子上摆了好几样东西。

来送货的是一位二十多岁有些腼腆的青年,不过他身材匀称手指纤长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名铁匠。

这次他送来的货物一共有三样:一根笛子剑,两把袖箭,以及1500个青铜身份牌。

院子里武器方面的事务都是邓勇贵经手办理,此时他正在查验货物的品质和数目。

看到施宗义走了进来,邓勇贵亲自拿起一个长方形木匣利索的打开,然后矮身递到了施宗义面前。

“少爷,您的笛子剑做好了。”

施宗义觉得修炼《紫霞神功》之后邓勇贵变得更加恭敬有礼了,或许他是以这种方式表示感激吧。

含蓄的人有些话说不出口,只能用行动表达。

此时只见木匣里垫着一块绸布,绸布中躺着一根半米多长的锃亮横笛,笛身光洁银亮熠熠发光。

施宗义微笑着冲邓勇贵点了点头,然后才小心的取出了横笛拿在手里细细打量。

只见整个笛子浑然一体打磨精细,握在手中也是不轻不重手感极佳。

施宗义左手持笛,右手握住柄部轻轻一拔。

“噌!”

拔出一柄短剑,剑身笔直纤长精美,刃面纹路清晰犹如秋水流淌,刃口锋锐透出犀利的寒芒。

“笛子剑全长70公分,柄长20公分,刃长37公分,刃宽两分半,刃厚半公分。”

“刃材百炼精钢,古法热煅手工细磨,重量带鞘三斤,不带鞘一斤九两,鞘可接在柄上使用。”

施宗义闻言有些讶异的抬起头来,原来是那个上门送货的年轻人在介绍笛子剑的属性参数。

之前他不说话一副腼腆的样子,此时介绍起产品来却侃侃而谈判若两人,眉宇间也透着一股自豪。

青年看到施宗义讶异的眼神又恢复了初时的腼腆:

“我叫铁三浪,这瓶御剑油是送给你的。”

那个自称铁三浪的青年说着话从兜里掏出一个褐色瓷瓶微微俯身递给了施宗义。

施宗义抬手接过,看那褐色瓷瓶只比拇指略大了一点点,这么小的瓶子能装下多少油?

似乎是看出了施宗义的疑惑,铁三浪又补充了一句:“每次只需一滴。”

原来这瓶御剑油是铁三浪额外奉送的保养用油。

这把笛子剑是铁三浪的得意之作,现在虽然必须交货了,但是他希望施宗义以后能够爱惜它。

另外那两个袖箭也是铁三浪做的,每筒装箭6支,他当场给施宗义演示了一遍袖箭的操作要领。

两个都是单发袖箭,筒体是用黄铜铸成,金光灿灿做工精细,没想到铁三浪的手艺竟然这么精湛。

袖箭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是通过机括发射,施宗义戴在小臂上就和带了两把小手枪差不多。

由于是给施宗义量身定制的,比普通袖箭小了一半,所以射出后的杀伤距离为20步左右。

把货物交接好了之后铁三浪就没有再言其他,直接告辞离开了,邓勇贵跟了出去送他到大门口。

施宗义收起笛子剑和袖箭就往东跨院而去,期盼已久的新武器刚刚入手自然要去好好尝试一番。

先是挥舞了一会儿笛子剑,然后又试射袖箭。

等到邓勇贵也来到东跨院的时候,施宗义已经把两个袖箭的12根箭镞全部都发射出去了。

两个人一边捡回箭镞一边讨论袖箭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说着说着就谈起了那个铁三浪。

“他们铁家是世代相传的生意,打铁手艺非常过硬,不过现在有些没落了。”

邓勇贵说到铁家的事情语气里带着几分唏嘘,听在施宗义的耳朵里很有故事感。

原来半年前邓勇贵第一次去龙泉镇定制宝剑的时候,在回来的船上偶遇了一个铁匠。

那个铁匠叫做铁大浪,在华阴县开了一家铁匠铺,今天送货的那个铁三浪就是铁大浪的儿子。

铁大浪是去龙泉镇购买材料,回程和邓勇贵碰巧搭乘的是同一条船,山高水长偶然闲聊就认识了。

两人虽是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经过交谈后发现都是要回华阴县,所以就此结交一路上互相照料。

之后施宗义让邓勇贵定制身份牌的时候,他就直接找上了铁大浪,也算是特意照顾一下他的生意。

两人这半年多以来也常常一起喝酒聊天,铁大浪算是邓勇贵在华阴县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这次的三样东西自然也就都是在铁家定制了。

施宗义掂了掂手中的笛子剑问道:

“他们家的传承手艺确实挺厉害的,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会没落?”

邓勇贵挠挠头无奈道:“铁老头是一个犟脾气,普通的铁器他不愿意打造,精品兵器又没什么生意。”

“他家那个铁三浪更加不靠谱,根本就不想打铁,一心琢磨些小物件,把个铁老头气的够呛。”

“哈哈……”

施宗义很少见到邓勇贵露出这种难为表情,看样子他和那个铁大浪确实交情不浅。

既然这样的话,那不妨试试看是否可以合作共赢。

“那邓大哥你回头探听一下,看看那个铁大浪愿不愿意来咱们院子里打造武器。”

就是和蔡鱼柱以及祁福溟一样雇佣性质的合作方式。

两人干脆又去找到了杜心悦,一起对邀约铁大浪来院子里打造武器的事情仔细的商议了一番。

于是第二天的下午,邓勇贵就带着一个身材魁梧的老头回来了院子里。

因为早已提前商议妥当,所以施宗义就和杜心悦一起待在正房堂屋等着他们的到来。

很快施宗义就见到了和邓勇贵一起走进堂屋的铁大浪,一位比邓勇贵还高了半个头的魁梧老汉。

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施宗义也知道了一些情况。

铁大浪现在已经五十二岁了,但神情依然豪迈慷慨老当益壮,一身肌肉也犹如铜浇铁铸般结实有力。

坚韧沉毅的眼神配合着古铜肤色的脸,令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烈火中锻炼出来的打铁匠人。

铁大浪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铁三浪。

就是之前送货的那个不怎么健壮还略显腼腆的年轻人,不爱说话,最大的爱好是独自琢磨各种精巧机关。

铁三浪这个名字让人感觉有点儿怪。

按铁大浪的话说,他是因为自己的名字起大了,总想着要大浪一把结果五十多了还没真正出去浪过。

所以他就想着要给自己的儿子把名字起的小一点,所谓事不过三,为了稳妥起见就干脆起名三浪。

虽然要去浪,但别一直浪,三次刚刚好。

可惜铁三浪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宅男,一心只想捣鼓那些趣味无穷的机关,压根儿就不想出去浪。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上的玩笑话。

他的真正用意是希望铁家有人能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以便于把铁家的铸造技艺发扬光大。

因为他们铁家原本也是龙泉镇的铸造世家,在铁大浪的爷爷辈才搬到了华阴县这个小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