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唐三连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李隆基的纨绔皇孙》最新章节。
公元751年,
根据正史记载这一年大唐对外战争遭受了三连败,四月鲜于仲通败于南诏、七月高仙芝败于大食、八月安禄山败于奚族和契丹。
唐玄宗天宝九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在杨国忠授意下发兵三万征讨南诏国。
在大战开打之前阁罗凤曾经派使臣向唐求和,但是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没有应允。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很多人将责任归结于鲜于仲通的不受降。鲜于仲通不懂兵事是事实,但是鲜于仲通并不傻,鲜于仲通之所以不受降是因为阁罗凤是在诈降。南诏国如果真心投降为何提前通知大唐的死敌吐蕃派大军支援南诏?
大唐对南诏国用兵没有错,错的是杨国忠为了私利用了鲜于仲通这个不懂兵事之人。唐军与南诏、吐蕃联军交战,唐军大败,大将王天运战死,唐军几乎全军覆灭。之后南诏收集唐军尸体筑成京观,并归附吐蕃。
资治通鉴记载:阁罗凤敛战尸,筑为京观,遂北臣于吐蕃。蛮语谓弟为“钟”,吐蕃命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
这就是归属吐蕃的好处,以前归唐是臣,现在归属吐蕃是兄弟。
并且阁罗凤还给自己留了后路,资治通鉴记载: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于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杨国忠为了掩盖了此次战败的责任,秘密派遣军队占领已经被推倒的姚州城,并开始重新筑城,造成收复的假象,向李隆基说打了大胜仗。
而阁罗凤这时派王丘各截断唐兵粮道,派大将军洪光乘与吐蕃一部兵力,趁唐军筑城未就,联合攻击姚州,仅两日大败唐军,俘其都督。第二次天宝战争唐军再次失败。
阁罗凤不是求和平吗?既然求和平为何偷袭筑城的唐军。
从此,唐朝对抗吐蕃的西南防线崩溃,成都已经处在吐蕃威胁之下,南诏也彻底成为敌对割据势力。
面对南诏国的袭击李隆基和杨国忠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下旨征募长安、洛阳、河南、河北的百姓再征南诏。于是杨国忠就开始抓壮丁,强逼着北兵南征。李隆基用北兵南征难道他就不知道水土不服这一条就要人命吗?要么李隆基真糊涂了,要么就是李隆基故意为之。
资治通鉴记载: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旧制,百姓有勋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勋。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杜甫的《兵车行》描述得就是这个场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所征之兵基本都是“高勋”,高勋就是高级权贵。长安、洛阳、河南、河北这可能都是权贵窝。长安是关陇集团老窝。洛阳是文人集团老窝,武则天能在洛阳坐稳天下靠的就是狄仁杰、张谏之这些文人。河南、河北可是“五姓七望”河北集团的老窝。怎么看都有点杨广征高丽的味道,就是送这些人去死的。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情,为何不在剑南道就近募兵?难道是剑南道都被阁罗凤收买了,已经不可信了吗?南诏国收买唐将可是有前科的,王昱应该是第一个被收买的剑南道节度使,张虔陀的和南诏王妃慕容玉珠的私通等。
公元754年一切准备就绪,云南都督侍御史李宓统帅七万北兵进攻南诏。
阁罗凤对面唐军大军层层防御,边打边退,诱敌深入,等李宓带着大军到了南诏国都城太和城时,竟然没了粮草。
时间拖到了六月,南诏瘴气横行,北方士兵根本就扛不住,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
李宓只能撤军,李宓一撤阁罗凤就开始追击硬生生拖死唐军。
不得不说杨国忠做事很有恒心,面对失败屡败屡战,继续抓壮丁继续折腾,前前后后只壮丁就死了二十多万,其他后勤人员死的更多。后来安史之乱时不管是河北、河南唐军都要弄死杨国忠,就连长安的兵也要弄死杨国忠了。
不过此战有几个疑点。
第一,李宓原来是姚州都督,和阁罗凤关系好的跟刘关张的关系一样。并且对征南诏十分不瞒一直替南诏国说话。
第二,李宓带五个儿子一起出征,虽然全军覆没,但是五个儿子没有一个阵亡的信息,五个儿子也没再回大唐。
第三,李宓出征前交给自己的孙女李巧珠一把宝剑说:“这是当年阁罗凤赠我之南诏铎鞘宝剑,若一年之后爷不回来,我孙女可持此剑进见南诏王,后事自有分晓。”后来李夫人和李巧珠就带着宝剑去了云南,然后一去不回。
第四,唐军到了太和城竟然没粮草了,搞不搞笑。
第五:军队刚出发就不停的出事,首先是何履光的水师还没出港就被南诏国偷袭了,然后全军没了。接着李宓长子李贞元的大军被吐蕃和凤伽异(罗阁凤之子)前后夹击没了,一打一个准,南诏国的情报可真厉害。
第六,李宓进攻玉龙关,作为三军主帅,他竟然骑马带头过子河上一个快要断了的朽木桥。战马不肯过桥,这时候玉龙关守将说:马不前行,惧我南诏神威,何不就此退兵,免遭灭顶之灾!”李宓作为一个老将竟然受不得一句激将,骑马就过朽木桥,走到桥中心桥就断了,李宓落水,唐军大乱。南诏国出关一阵乱杀。大唐连架一个新桥的能力都没有,一个征战沙场的老将因为敌人一句激,明知道朽木桥不能走,还非的走朽木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